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和达沙替尼治疗初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诊断为CML-CP的初发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伊马替尼组(n=22)和达沙替尼组(n=18)。伊马替尼组患者口服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组患者口服达沙替尼,2组患者均治疗1 a。评估2组患者治疗3、6个月的治疗反应、疗效及治疗12个月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伊马替尼组和达沙替尼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时细胞遗传学达到"最佳疗效"的比例分别为45.5%(10/22)和55.6%(10/18),在治疗6个月时分别为36.4%(8/22)和38.9%(7/18);2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时分子生物学达到"最佳疗效"的比例分为50.0%(11/22)和55.6%(10/18),治疗6个月时分别为31.8%(7/22)和38.9%(7/18);2组患者在治疗12个月时细胞遗传学治疗失败的比例分别为18.2%(4/22)和5.6%(1/18);2组患者在治疗12个月时分子生物学治疗失败的比例分别为18.2%(4/22)和5.6%(1/18)。达沙替尼组患者治疗3、6个月时的细胞遗传学达到"最佳疗效"的比例、分子生物学达到"最佳疗效"的比例均高于伊马替尼组(P<0.05);达沙替尼组患者治疗12个月时细胞遗传学治疗失败的比例和分子生物学治疗失败的比例均低于伊马替尼组(P<0.05)。伊马替尼和达沙替尼组患者BCR-ABL激酶区突变率分别为13.6%(3/22),5.6%(1/18);伊马替尼组患者BCR-ABL激酶区突变的发生率高于达沙替尼组(P<0.05)。结论与伊马替尼相比,达沙替尼治疗CML-CP具有更好的疗效,且BCR-ABL激酶区突变发生率低,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