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是经青岛市教育局批准,由青岛(香港)华青发展有限公司、青岛大学和岛城名校——育才中学联合创办的全日制民办中学。虽然2003年才建校,但由于这种依托优势资源,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独特办学模式,使学校走上迅速发展之路。至今,学校已经成为拥有1 750多名学生、140余名教职员工的人丁兴旺、名符其实的大校。在全体教职员工努力下,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学校”“全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全国AAA级民办放心学校”“全国暗访抽查百姓首选诚信单位”“全国网络教育示范单位”“山东省民办教育优秀办学单位”“山东省民办教育协会会员单位”“青岛市民办教育基础成就奖”“青岛市民办教育优秀教师团队奖”“青岛市民办教育先进集体”“青岛市规范化学校”和“青岛市标准化学校”等称号。青大附中取得如此多的荣誉,绝不仅仅是因为其突出的中考成绩,而是其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尤其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方面独树一帜,科技创新办学特色享誉岛城。
1 统一思想定特色
2008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开始,以王国利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班子就统一了思想,提出了“科研引领、优质轻负、守正出奇、自主多元”的办学理念,确定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首先,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学以致用,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其次,通过调研,学校发现很多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非常感兴趣,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已小有成就,学生家长中有不少高校或科研机构的人员,是很好的科技创新教育资源。另外,青岛大学不仅可以提供很多教育资源,还委派了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科学教育博士马勇军任副校长,这更是创建科技特色学校得天独厚的优势。
2 文化营造有特色
要创办科技创新办学特色,绝不只是出几个创新人才、获几个创新大奖,学校应该形成浓厚的创新文化,必须要体现科技创新活动的普及性。为此,首先学校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35门选修课的课程结构,专门设置了“科技”模块,增设了一些课程,如空模、海模、科技发明、趣味实验、物理与生活、自然与健康等,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课程是外聘有丰富科技教育经验的名师任教。其次,配合大型科技活动由马勇军副校长给家长和学生进行专题讲座,阐述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讲解创新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介绍典型创新案例,启发学生创新热情和灵感;再次,学校和青岛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安排学生到高校实验室、科技基地参观,与研究人员交流,聘请了专职科技指导教师,制定了相关奖励政策,成立了“少年科学院”,对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特别是把每年学生获奖的科技创新作品在楼梯走廊间固定展出,形成了独特的校园科技文化。
3 科技节上亮特色
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教育的功能,提高科技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学校在2009年、2010年举办了两届学校科技节,成为全校师生的科技盛会和创新节日。学校在每次科技节展示活动之前,都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组织、布置下学期所有科技活动,部署科技节流程。由于组织得力,规划科学每年科技节期间学校都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上报科技创新方案和作品。每年的三四月份,学校会用一下午时间全体学生停课,集中展示科技节成果、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活动现场有为科普专家和学生科技创新明星提供交流讲座的“科技论坛”,有科技产品、调查报告、创意设计、科学研究报告、科技选修课成果、科幻绘画与手抄报等现场作品展评,有科学家故事大赛、航模现场比赛、四驱车比赛、飞机模型比赛、科技谜语竞猜、高空落蛋、纸桥结构、惯性小车等多项比赛,还有班级科技黑板报现场竞赛和班级科技主题班会比赛。全校学生可以各显其能、各取所需,自由参加各项活动,真正体现了全员参与。两届科技节都获得了极大成功,不仅邀请了青岛市科协、教育局、知识产权局、科技馆、少年宫等相关领导专家亲临现场,也吸引了大量的兄弟学校教师、家长和媒体记者。两届科技节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多家报纸、电视台、电台媒体竞相报道。
4 科技竞赛显特色
通过平时的锻炼,学生在各级各类青少年创新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09年,学校有7件学生作品被市南区推荐参加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两件作品被推荐参加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双双获得一等奖,这也是青岛市仅有的两个初中学生作品。2010年,学校在区、市科技创新比赛中参赛获奖人数达到整个市南区所有中学生获奖人数的三分之二,不仅在全省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奖,还有1人获得了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铜奖。另外,学校在青岛市中小学无线电测向赛、头脑奥林匹克竞赛、航模比赛中也都夺金摘银,成绩优异。为此,学校获得青岛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市南区科技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马勇军副校长也获得市南区科技教育先进个人和全国第七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园丁奖。
目前学校已经申报了“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希望在未来几年中能在科技创新办学特色方面取得更大进步,以科技创新教育为抓手,全面提升办学质量。(本刊编辑部)
1 统一思想定特色
2008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开始,以王国利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班子就统一了思想,提出了“科研引领、优质轻负、守正出奇、自主多元”的办学理念,确定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首先,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学以致用,还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其次,通过调研,学校发现很多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非常感兴趣,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已小有成就,学生家长中有不少高校或科研机构的人员,是很好的科技创新教育资源。另外,青岛大学不仅可以提供很多教育资源,还委派了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科学教育博士马勇军任副校长,这更是创建科技特色学校得天独厚的优势。
2 文化营造有特色
要创办科技创新办学特色,绝不只是出几个创新人才、获几个创新大奖,学校应该形成浓厚的创新文化,必须要体现科技创新活动的普及性。为此,首先学校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35门选修课的课程结构,专门设置了“科技”模块,增设了一些课程,如空模、海模、科技发明、趣味实验、物理与生活、自然与健康等,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课程是外聘有丰富科技教育经验的名师任教。其次,配合大型科技活动由马勇军副校长给家长和学生进行专题讲座,阐述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讲解创新的一般思路与方法,介绍典型创新案例,启发学生创新热情和灵感;再次,学校和青岛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安排学生到高校实验室、科技基地参观,与研究人员交流,聘请了专职科技指导教师,制定了相关奖励政策,成立了“少年科学院”,对在科技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个人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特别是把每年学生获奖的科技创新作品在楼梯走廊间固定展出,形成了独特的校园科技文化。
3 科技节上亮特色
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教育的功能,提高科技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学校在2009年、2010年举办了两届学校科技节,成为全校师生的科技盛会和创新节日。学校在每次科技节展示活动之前,都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组织、布置下学期所有科技活动,部署科技节流程。由于组织得力,规划科学每年科技节期间学校都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上报科技创新方案和作品。每年的三四月份,学校会用一下午时间全体学生停课,集中展示科技节成果、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活动现场有为科普专家和学生科技创新明星提供交流讲座的“科技论坛”,有科技产品、调查报告、创意设计、科学研究报告、科技选修课成果、科幻绘画与手抄报等现场作品展评,有科学家故事大赛、航模现场比赛、四驱车比赛、飞机模型比赛、科技谜语竞猜、高空落蛋、纸桥结构、惯性小车等多项比赛,还有班级科技黑板报现场竞赛和班级科技主题班会比赛。全校学生可以各显其能、各取所需,自由参加各项活动,真正体现了全员参与。两届科技节都获得了极大成功,不仅邀请了青岛市科协、教育局、知识产权局、科技馆、少年宫等相关领导专家亲临现场,也吸引了大量的兄弟学校教师、家长和媒体记者。两届科技节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多家报纸、电视台、电台媒体竞相报道。
4 科技竞赛显特色
通过平时的锻炼,学生在各级各类青少年创新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09年,学校有7件学生作品被市南区推荐参加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两件作品被推荐参加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双双获得一等奖,这也是青岛市仅有的两个初中学生作品。2010年,学校在区、市科技创新比赛中参赛获奖人数达到整个市南区所有中学生获奖人数的三分之二,不仅在全省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奖,还有1人获得了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铜奖。另外,学校在青岛市中小学无线电测向赛、头脑奥林匹克竞赛、航模比赛中也都夺金摘银,成绩优异。为此,学校获得青岛市知识产权试点学校、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市南区科技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马勇军副校长也获得市南区科技教育先进个人和全国第七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园丁奖。
目前学校已经申报了“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希望在未来几年中能在科技创新办学特色方面取得更大进步,以科技创新教育为抓手,全面提升办学质量。(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