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苹果腐烂病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epuw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项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苹果树腐烂病又进入了新一轮高发期,对于这一具有毁灭性的疫情灾害,做好预防并积极治疗刻不容缓。
  1. 发病条件 树体营养不良、树势衰弱、抗病力下降等都会引起发病。如疏花疏果不到位造成大小年现象严重;叶部病虫害严重;病毒侵染;园内、树冠内通风透光条件差;肥水供应不足造成的缺水缺肥、偏施氮肥;冻害、雹灾、日灼等均可加重腐烂病的发生。
  2. 防治技术
  ①建园选址。园址选择首先要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背风向阳,通风透光好,其次园地周围500米范围内最好不要生长有松、柏树。
  ②苗木选择。要选经过严格检疫的良种壮苗,这样的苗子不带病菌和虫害,质量好、抵抗力强。
  ③土肥水管理。加强栽培管理,从建园到挂果都要遵循配方施肥,不偏施氮肥;增施农家肥,配合根部追肥、叶面喷肥;科学管理,疏花疏果,使果树合理负载,控制大小年;保持树势健壮。
  ④树干涂白。春季、秋季一定要在树体主干处全面涂白。涂白剂用水、生石灰、硫磺粉、黑面粉、食盐配制而成,能有效杀死虫卵和病菌孢子,还可预防冻害。
  ⑤清园并深翻。落叶后全面清除枯枝杂叶,尤其是感病果园的枯枝杂叶要集中烧毁;全园深翻并施足有机肥。
  ⑥喷药。防治药剂主要有甲基硫菌灵(新果康宝)、菌毒清、嘧啶核苷类抗生素等。春季苹果树发芽前(3月份)和秋季落叶后(11月份),全园喷布3%甲基硫菌灵1~3次,一般选阴天或者无风天的上午喷药。
  ⑦全园普查。该病在苹果树生长期均可侵染,由弱寄生性真菌侵染引起,主要靠雨水飞溅传播。侵入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下旬,潜伏期7~55天(7月下旬至10月中旬),当树体抵抗力下降时开始发病,3~4月、10~11月为发病高峰期。因此,在做好预防的基础上,生长季节要经常检查,随时发现随时治疗。尤其是树势弱、树龄大的老果园,落叶后应全园进行普查,查出病枝、病株。对无价值的病枝、病株坚决剪掉或者挖除,病情不严重的植株要在来年春季及时刮治。
  ⑧冬剪。由于该病的侵入途径为伤口、剪锯口、死亡组织,所以冬剪时要尽可能减少创伤。但对无价值的病枝一律要清除,剪、锯口一定要平滑,而且要给剪、锯口上全面涂抹甲基硫菌灵等药剂。剪过病枝的剪刀、锯口必须注意消毒,防止感染。需要拉枝培养树形时,不能用树枝撑,而要用铁丝拉,把铁丝的一头固定在地下,另一头固定在所拉枝条上,铁丝与树枝间用硬纸片隔住,以免铁丝勒烂树枝造成创伤。
  ⑨刮治病斑。查出感病植株要及时刮治,刮除病斑时最好在其下方铺上塑料布,以便收集所刮物。病斑用刀子刮除掉后集中烧毁,再沿病斑边缘切深1~1.5厘米,注意切口要平滑,然后在伤口上涂抹甲基硫菌灵等药剂,效果非常好。当病斑在主干部位且面积较大时,除积极治疗外,还要对其进行桥接,即把在根部发出的枝条培养足够长,使其能够跨过病斑,然后把枝条上端植入树体成活,帮助树体输送营养和水分。
  (作者联系地址:甘肃省泾川县林业局 邮编:744300)
其他文献
模拟自然干旱环境条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差巴嘎蒿苗期的根系与叶片中内源激素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差巴嘎蒿苗期的抗旱性与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减少,差巴嘎蒿苗期的叶片和根系中内源激素ABA和GA3呈增加趋势,IAA和ZR呈减少趋势;IAA/ABA和ZR/ABA的比值降低较为明显,但对GA3/ABA、GA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基础单元和细胞,是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最后一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近年来,南京市秦
为培育氢氰酸含量极低、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高丹草新品种,利用ISS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对散穗高粱与黑壳苏丹草、白壳苏丹草、棕壳苏丹草、红壳苏丹草4个杂交组合后代进行选
利用野外观测数据和室内测定分析方法对宁夏东部荒漠草原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封育、补播沙打旺、补播黑沙蒿、柠条地以及补播苜蓿)下的土壤呼吸、水分、化学性质及微生物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呼吸强度范围为0.01~1.47CO_2g/m~2·h,苜蓿地、柠条地显著高于其他恢复措施草地(P<0.05);0~20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在9.22%~21.36%之间,柠条地、补播沙打旺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