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随父母南下,来到繁华的大都市,却因户籍的原因,只能一直就读于师资和硬件设施都极差的私立学校。中考后,我去了全市最差的普通高中,从一个地狱到了另一个地狱。
高一快结束的时候,教学楼显眼处挂上了红色大横幅,上面写着“热烈祝贺我校某某某同学在高考中取得603分”。从这一刻起,高考已悄然侵进生活。我开始恐慌起来,因为我们实在是太差了,近十年来,学校每年考上本科的人还不到十几个人,更别说是重点了。603分,在这里就是一个神话。
我看着拿到手的成绩单,心里无法不动容——高一下学期的期末,我挂了7门,却还能在班里排16名。我知道,这样的排名,毫无意义。
放假的前一天,我绕着学校的教学楼走了一圈又一圈。十几年来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读书,可是按照现在的成绩,我最后可能连3A都考不上。回顾过去的读书生涯,我觉得自己陷入了命运的沼泽,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想到这里,脑海里不禁浮现当年母亲领着我上小学时,教导我一定要争气的画面,我的泪珠不断从眼眶中滚出。
高二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科,开始了我漫长而苦闷的挣扎。当我日复一日,埋头苦做功课后,我的各科成绩开始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高二上学期期末时,我终于回到了全班第一,就如同我当年考进这所学校时那样。
可哪怕我顺利考到了全班第一,却仍然觉得十分绝望。别人可能没法想象,我在平行班排名第一,年级排名33名,听上去好像还不错,实际上我的分数只有435分。那是种一眼看不到头的悲哀,我常常在这样的悲哀中丧失信心,怀疑人生。这里没有对手,没有朋友,我没有进过学生认真听讲的课堂,没有住过室友安静的寝室,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作对,而这种心情,在别人看来却是难以理解的矫情挑剔,故而无处排解。
这里的高中远没有励志书籍中写的那般精彩。那时,我想不通,为什么有人能得天独厚,有人却自幼承受非难?十七八岁,正是心高气傲的年纪,却仿佛被打入命运的深渊,怎么挣扎也无济于事,盼不得别人好,又对自己恨铁不成钢。而我,就是在这样的挣扎中磕磕碰碰地尝试着往前走的。
刚上高三那会儿,我像是疯了一般,没日没夜地逼自己学习,迫切渴望用分数和成绩证明我的存在。可惜这样的疯狂还没等堅持到最后有所收获,我就被一轮又一轮的月考成绩压得喘不过气来。兴许是我曾经欠下太多,如今就算拼命追赶,也已经望尘莫及。那时,各科老师早已安排好了复习计划,我们只要跟着按部就班、踏踏实实地走过去,便无畏高考了,然而,学在最差的学校,上限自然也不会太高,我既然要跳出这样的命运,就必须要改变为集体备考的那套模式。
我并没有很好的方法,用的不过是最原始的方法——题海战术。我放弃了课堂,按照自己的复习计划走。常常上课连着下课,一动不动地待在座位上刷题,甚至在寝室熄灯后都开着一盏小台灯继续写。高三那一年,除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外,我还刷完了整套的“五三”“天利”38套和“金考”45套。
我的成绩就是在这样反复的训练中逐渐提上来的,从年级前十,突破500分,然后是537分,年级第二。可是到了市一模的时候,在所有人的关注下,我的分数猝不及防地就掉下去了。我曾靠着题海战术,一路杀到年级第二,也因为在固有的惯性思维里转不过弯来,在一模中,分数直接掉回到了439分。那天下午,我漫步在操场上,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那时,我的神经终日紧绷着,真的害怕自己一朝失足跌回谷底,永远也摆脱不掉3A的命数。我小心翼翼地准备着,既期待在二模中翻身,又担心自己会再次考砸。终于,在这样的煎熬中,二模逐渐逼近了。
二模的前一个晚上,我一如既往地在晚修结束后继续学习半个小时,彼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可当我走向楼梯口时,人群嘈杂的声音逐渐扩大。走近时才发现,不大的楼梯口站满了人,我努力忽视周围人探究的目光,低下头,一步步地往下走。还没等我走远,就有零零散散的文具伴着男生女生的吵闹声飞落在我的脚边。转瞬之间,我心中紧绷的弦就断掉了,眼泪疯狂地往外涌出,但是我却一步也不敢停下。这是我第一次如此接近校园暴力,也是第一次深切感受无能为力的痛苦。
第二天,有关这件事的消息不胫而走,而二模,就这样在所有人的讨论声中进行着。这是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正式模拟考,而我,再次考得一塌糊涂。我的情绪终于崩溃了,我不得不承认,我始终摆脱不了环境对我的干扰。我写了申请,请了长假,要求在家里复习,时间一直到高考前。父母和老师都跑来劝我,我却固执己见。最后,我在大家难以理解的目光中,离开了学校。那是我在高中校园的最后一天,我却头也不回地往前走了,毫无不舍。
离开学校后的日子我过得异常舒心,每一天都能感觉到自己在跳动的生命力,无论睁眼闭眼都有活着的使命感。在家里的时间非常自由,我却严格按照高考的时间走,势必形成适应高考的生物钟。我专门请了家教老师一直陪我备战高考,一有不会的问题马上就问,及时解决。就这样,我一直在等待着高考的到来。
而高考,就在那段与过去迥然不同的宁静时光中悄悄地来了,然后又匆匆走远。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我独自去了趟一中,在我年少时,这里有我梦寐已求的一切,更有我旧时难以割舍的情怀。我曾羡慕、嫉妒,然后梦魇一般断断续续地抱怨,却没想到最后是凭着不甘心三个字撑过了艰难岁月。是的,我不甘心。我不甘心我的人生从此灰暗无比,还有,不甘心永远被埋没。因为这句不甘心,我从高三走了过来。
如今,我在一个很好的二本学校,念着自己喜欢的专业,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忙碌。在故事的最后,我成不了神话,我只能成为我自己,但即便是这样,我已经很满意了。
回想来时的路,我常常觉得,我是从地狱走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堂。所幸,即便是万丈深渊,坚持下去,也能到达心里魂牵梦绕的圣地,因为,努力在哪里都是一样的。
高一快结束的时候,教学楼显眼处挂上了红色大横幅,上面写着“热烈祝贺我校某某某同学在高考中取得603分”。从这一刻起,高考已悄然侵进生活。我开始恐慌起来,因为我们实在是太差了,近十年来,学校每年考上本科的人还不到十几个人,更别说是重点了。603分,在这里就是一个神话。
我看着拿到手的成绩单,心里无法不动容——高一下学期的期末,我挂了7门,却还能在班里排16名。我知道,这样的排名,毫无意义。
放假的前一天,我绕着学校的教学楼走了一圈又一圈。十几年来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读书,可是按照现在的成绩,我最后可能连3A都考不上。回顾过去的读书生涯,我觉得自己陷入了命运的沼泽,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想到这里,脑海里不禁浮现当年母亲领着我上小学时,教导我一定要争气的画面,我的泪珠不断从眼眶中滚出。
高二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科,开始了我漫长而苦闷的挣扎。当我日复一日,埋头苦做功课后,我的各科成绩开始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高二上学期期末时,我终于回到了全班第一,就如同我当年考进这所学校时那样。
可哪怕我顺利考到了全班第一,却仍然觉得十分绝望。别人可能没法想象,我在平行班排名第一,年级排名33名,听上去好像还不错,实际上我的分数只有435分。那是种一眼看不到头的悲哀,我常常在这样的悲哀中丧失信心,怀疑人生。这里没有对手,没有朋友,我没有进过学生认真听讲的课堂,没有住过室友安静的寝室,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作对,而这种心情,在别人看来却是难以理解的矫情挑剔,故而无处排解。
这里的高中远没有励志书籍中写的那般精彩。那时,我想不通,为什么有人能得天独厚,有人却自幼承受非难?十七八岁,正是心高气傲的年纪,却仿佛被打入命运的深渊,怎么挣扎也无济于事,盼不得别人好,又对自己恨铁不成钢。而我,就是在这样的挣扎中磕磕碰碰地尝试着往前走的。
刚上高三那会儿,我像是疯了一般,没日没夜地逼自己学习,迫切渴望用分数和成绩证明我的存在。可惜这样的疯狂还没等堅持到最后有所收获,我就被一轮又一轮的月考成绩压得喘不过气来。兴许是我曾经欠下太多,如今就算拼命追赶,也已经望尘莫及。那时,各科老师早已安排好了复习计划,我们只要跟着按部就班、踏踏实实地走过去,便无畏高考了,然而,学在最差的学校,上限自然也不会太高,我既然要跳出这样的命运,就必须要改变为集体备考的那套模式。
我并没有很好的方法,用的不过是最原始的方法——题海战术。我放弃了课堂,按照自己的复习计划走。常常上课连着下课,一动不动地待在座位上刷题,甚至在寝室熄灯后都开着一盏小台灯继续写。高三那一年,除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之外,我还刷完了整套的“五三”“天利”38套和“金考”45套。
我的成绩就是在这样反复的训练中逐渐提上来的,从年级前十,突破500分,然后是537分,年级第二。可是到了市一模的时候,在所有人的关注下,我的分数猝不及防地就掉下去了。我曾靠着题海战术,一路杀到年级第二,也因为在固有的惯性思维里转不过弯来,在一模中,分数直接掉回到了439分。那天下午,我漫步在操场上,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那时,我的神经终日紧绷着,真的害怕自己一朝失足跌回谷底,永远也摆脱不掉3A的命数。我小心翼翼地准备着,既期待在二模中翻身,又担心自己会再次考砸。终于,在这样的煎熬中,二模逐渐逼近了。
二模的前一个晚上,我一如既往地在晚修结束后继续学习半个小时,彼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可当我走向楼梯口时,人群嘈杂的声音逐渐扩大。走近时才发现,不大的楼梯口站满了人,我努力忽视周围人探究的目光,低下头,一步步地往下走。还没等我走远,就有零零散散的文具伴着男生女生的吵闹声飞落在我的脚边。转瞬之间,我心中紧绷的弦就断掉了,眼泪疯狂地往外涌出,但是我却一步也不敢停下。这是我第一次如此接近校园暴力,也是第一次深切感受无能为力的痛苦。
第二天,有关这件事的消息不胫而走,而二模,就这样在所有人的讨论声中进行着。这是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正式模拟考,而我,再次考得一塌糊涂。我的情绪终于崩溃了,我不得不承认,我始终摆脱不了环境对我的干扰。我写了申请,请了长假,要求在家里复习,时间一直到高考前。父母和老师都跑来劝我,我却固执己见。最后,我在大家难以理解的目光中,离开了学校。那是我在高中校园的最后一天,我却头也不回地往前走了,毫无不舍。
离开学校后的日子我过得异常舒心,每一天都能感觉到自己在跳动的生命力,无论睁眼闭眼都有活着的使命感。在家里的时间非常自由,我却严格按照高考的时间走,势必形成适应高考的生物钟。我专门请了家教老师一直陪我备战高考,一有不会的问题马上就问,及时解决。就这样,我一直在等待着高考的到来。
而高考,就在那段与过去迥然不同的宁静时光中悄悄地来了,然后又匆匆走远。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我独自去了趟一中,在我年少时,这里有我梦寐已求的一切,更有我旧时难以割舍的情怀。我曾羡慕、嫉妒,然后梦魇一般断断续续地抱怨,却没想到最后是凭着不甘心三个字撑过了艰难岁月。是的,我不甘心。我不甘心我的人生从此灰暗无比,还有,不甘心永远被埋没。因为这句不甘心,我从高三走了过来。
如今,我在一个很好的二本学校,念着自己喜欢的专业,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忙碌。在故事的最后,我成不了神话,我只能成为我自己,但即便是这样,我已经很满意了。
回想来时的路,我常常觉得,我是从地狱走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堂。所幸,即便是万丈深渊,坚持下去,也能到达心里魂牵梦绕的圣地,因为,努力在哪里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