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代社会的大生产和经济全球化要求高校后勤管理和服务走专业化和社会化的道路,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后勤在这种新形势下的新特点,以及我们应该怎么样努力做好高校后勤。
【关键词】 高校后勤;决策;监控;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8.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1074(2009)04-0131-01
1 高校后勤工作的新特点
高校历来是关起门来办后勤,“独门独户,小而全”,一个高校就是一个小社会。由于无精力投入、无经费投入、无地方(校园面积小)投入,严重地制约了高校的发展。高等院校“打开大门”,拓展思路办后勤;充分利用社会上的人力、物力、财力办后勤;打破旧的观念、旧的体制,引进竞争机制、市场机制办后勤;高校后勤工作正在从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封闭式的“万事不求人”的行政性服务,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化的管理收费制。
2 衡量后勤工作的评价标准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党中央在新时期面对知识经济对人才素质的高标准要求而做出的战略性决策,是解决严重束缚高等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轰轰烈烈的后勤改革大潮中,高校后勤企业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甘于奉献,夯实了高校发展的基础,并真正担负起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崇高使命。逐步构建“学生参与、师生共建”的后勤管理和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新模式。其做法如下:
2.1 学生参与后勤企业策划调研工作 在企业策划过程中,后勤集团面向广大师生征集意见,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后勤集团的各方面,如后勤集团旗帜、办公用品、服饰、车辆等。学生直接参与后勤企业策划和调研,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对后勤各项工作也引入了新的思路和创新理念。
2.2 引导学生参加后勤管理 由校团委、校学生会、公寓管理服务中心、饮食服务中心等部门协同,成立了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和伙食监督管理委员会,该组织以学生自我管理、全面参与、沟通协调、民主监督为职责,通过设立协管员、监督员、联络员等,组织了寝室文化大赛、文艺演出、征文比赛等形式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参与到学生宿舍管理和饮食管理活动中。学生们实现了从原来一味指责、抱怨、甚至谩骂后勤到理解、协助、参与后勤事务的根本转变,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
2.3 开辟大学生勤工助学基地 后勤集团大力推动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通过与校学生处、校团委、学生组织密切联系、系统协作,设置了大学生后勤服务岗位,建立了大学生勤工助学基地,如为各部门设置有偿的岗位,向相关学生发放稿费、编校费、报刊发行费,成立学生保洁服务队和学生治安协管队,开设了各类后勤钟点工等,共设置了数百个勤工助学岗位,同时在制度上、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
2.4 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 高校后勤企业置身于高等教育的大环境之中,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职能。后勤集团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并以后勤集团实际运行作为学生毕业环节的课题,密切结合实际,不断探讨、深入研究,既充分发挥后勤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职能,又有效地将科研成果及时应用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中,解决后勤改革中的疑难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刻的内涵和积极意义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也将伴随后勤改革而不断深入。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后勤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高等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探讨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2.4.1 抓住重点,细化制度 后勤规章制度是后勤工作的宪章,是后勤工作的治本之策,也是后勤员工的行为准则,制度是保证效果的措施,科学的制度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而要确立精细化管理的制度要注意三个方面。
2.4.1.1 规范 按照规范化的要求,高校后勤的每项工作都要用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使之明细化,严格界定责任,规范工作流程,使各岗位、各工种之间衔接有序,合理运作;规范工作标准,该分解的分解,能量化的量化,便于对照操作和工作考核,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2.4.1.2 科学 指制订的制度既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又便于
操作执行,充分体现出高校后勤整个管理过程的条理性、层次性。
2.4.1.3 周密 制定的制度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不留死角;制度、规章等相互之间要匹配,在执行时要互相促进不冲突。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可以很好地形成全方位管理、全过程控制和全员参与的精细化管理格局,真正实现从上到下一级抓一级,从下到上一级对一级负责,从源头确保“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有严谨、规范的制度来约束。
2.4.2 抓执行力,贯彻于形“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必重细节 ”在工作中,要求管理者按照“用心经营、精细管理”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高校后勤发展目标和中心任务,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切实增强责任心、进取心、事业心。
2.4.3 精细化财务管理, 优化财务管理手段 精细化管理应是“精”在事前,“细”在过程,因为后勤经营利润是流失在每个管理环节中。在财务管理中,应坚持做到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建立精细化财务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管理体系,明晰和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使各项业务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减少工作盲目性和随意性,并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后勤工作的各个经营领域。
2.4.4 开展增收节支活动,提高后勤经济效益 细节决定成败,点滴蕴藏效益。引导广大员工保持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从小处入手,重细节,抓点滴。一方面采取有效营销措施,打品质牌、创服务牌,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深挖潜力,全面排查工作中存在的浪费现象,不断降低运营费用,提高资产运营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可以通过调整办公室内、外照明灯、空调制冷机组的改造,开展用电用水等增收节支、挖潜堵漏活动。
【关键词】 高校后勤;决策;监控;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8.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1074(2009)04-0131-01
1 高校后勤工作的新特点
高校历来是关起门来办后勤,“独门独户,小而全”,一个高校就是一个小社会。由于无精力投入、无经费投入、无地方(校园面积小)投入,严重地制约了高校的发展。高等院校“打开大门”,拓展思路办后勤;充分利用社会上的人力、物力、财力办后勤;打破旧的观念、旧的体制,引进竞争机制、市场机制办后勤;高校后勤工作正在从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封闭式的“万事不求人”的行政性服务,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化的管理收费制。
2 衡量后勤工作的评价标准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党中央在新时期面对知识经济对人才素质的高标准要求而做出的战略性决策,是解决严重束缚高等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轰轰烈烈的后勤改革大潮中,高校后勤企业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甘于奉献,夯实了高校发展的基础,并真正担负起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崇高使命。逐步构建“学生参与、师生共建”的后勤管理和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新模式。其做法如下:
2.1 学生参与后勤企业策划调研工作 在企业策划过程中,后勤集团面向广大师生征集意见,现已广泛地应用于后勤集团的各方面,如后勤集团旗帜、办公用品、服饰、车辆等。学生直接参与后勤企业策划和调研,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对后勤各项工作也引入了新的思路和创新理念。
2.2 引导学生参加后勤管理 由校团委、校学生会、公寓管理服务中心、饮食服务中心等部门协同,成立了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和伙食监督管理委员会,该组织以学生自我管理、全面参与、沟通协调、民主监督为职责,通过设立协管员、监督员、联络员等,组织了寝室文化大赛、文艺演出、征文比赛等形式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参与到学生宿舍管理和饮食管理活动中。学生们实现了从原来一味指责、抱怨、甚至谩骂后勤到理解、协助、参与后勤事务的根本转变,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
2.3 开辟大学生勤工助学基地 后勤集团大力推动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通过与校学生处、校团委、学生组织密切联系、系统协作,设置了大学生后勤服务岗位,建立了大学生勤工助学基地,如为各部门设置有偿的岗位,向相关学生发放稿费、编校费、报刊发行费,成立学生保洁服务队和学生治安协管队,开设了各类后勤钟点工等,共设置了数百个勤工助学岗位,同时在制度上、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
2.4 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 高校后勤企业置身于高等教育的大环境之中,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教育职能。后勤集团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并以后勤集团实际运行作为学生毕业环节的课题,密切结合实际,不断探讨、深入研究,既充分发挥后勤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职能,又有效地将科研成果及时应用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践中,解决后勤改革中的疑难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深刻的内涵和积极意义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也将伴随后勤改革而不断深入。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后勤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高等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探讨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2.4.1 抓住重点,细化制度 后勤规章制度是后勤工作的宪章,是后勤工作的治本之策,也是后勤员工的行为准则,制度是保证效果的措施,科学的制度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而要确立精细化管理的制度要注意三个方面。
2.4.1.1 规范 按照规范化的要求,高校后勤的每项工作都要用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使之明细化,严格界定责任,规范工作流程,使各岗位、各工种之间衔接有序,合理运作;规范工作标准,该分解的分解,能量化的量化,便于对照操作和工作考核,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2.4.1.2 科学 指制订的制度既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又便于
操作执行,充分体现出高校后勤整个管理过程的条理性、层次性。
2.4.1.3 周密 制定的制度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不留死角;制度、规章等相互之间要匹配,在执行时要互相促进不冲突。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可以很好地形成全方位管理、全过程控制和全员参与的精细化管理格局,真正实现从上到下一级抓一级,从下到上一级对一级负责,从源头确保“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有严谨、规范的制度来约束。
2.4.2 抓执行力,贯彻于形“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必重细节 ”在工作中,要求管理者按照“用心经营、精细管理”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高校后勤发展目标和中心任务,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切实增强责任心、进取心、事业心。
2.4.3 精细化财务管理, 优化财务管理手段 精细化管理应是“精”在事前,“细”在过程,因为后勤经营利润是流失在每个管理环节中。在财务管理中,应坚持做到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建立精细化财务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管理体系,明晰和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使各项业务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减少工作盲目性和随意性,并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后勤工作的各个经营领域。
2.4.4 开展增收节支活动,提高后勤经济效益 细节决定成败,点滴蕴藏效益。引导广大员工保持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从小处入手,重细节,抓点滴。一方面采取有效营销措施,打品质牌、创服务牌,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深挖潜力,全面排查工作中存在的浪费现象,不断降低运营费用,提高资产运营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可以通过调整办公室内、外照明灯、空调制冷机组的改造,开展用电用水等增收节支、挖潜堵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