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享童乐悦享童年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hhl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波市实验幼儿园创造性地开展“园际游学”,青林园区和闲庭园区资源共享,实现了“1+1>2”的教学效果,营造出了富有创意且“好玩”的儿童世界,提升了“玩”的质量,探索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游玩”之路,将“玩中学,学中玩”理念落到了实处。
  幼儿园是一个可以梦想、可以游戏、可以创造的地方。宁波市实验幼儿园就是这样的一所幼儿园。
  在这里,孩子们玩直播、视频连线,向全国的网友直播他们探索秘密的故事;
  在这里,孩子们在广场上向全园的小朋友直播“走丢了怎么办”;
  在这里,孩子们在青林园区和闲庭园区之间互动互通,玩“园际游学”的游戏,突破了“园”的“藩篱”,拓宽了“学”的边界,丰富了“学”的内容;
  ……
  宁波市实验幼儿园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将幼儿园打造成了真正属于儿童的世界。
  “游学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友谊、礼仪的分享过程”
  这是一场期待已久的班级对班级的“园际游学”。在闲庭园区,大班的孩子们早早地站在园门前,翘首企盼。不远处,青林园区某班的十几个孩子正兴高采烈地走来。
  现在,大班的“游学”范围更广、更能体现孩子的自主性,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统一管理模式下的园际之间,而且还向公园、社区志愿机构拓展。游学的范围得到了扩展,游学的内容与形式体现了幼儿的自主策划与选择。
  “园际游学”是宁波市实验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园区之间幼儿互访、互玩、互动的活动,也是悦享教育、协同教育、开放教育的一种尝试和研究。
  四年的实践和探索,“园际游学”活动硕果累累。“促进了幼儿园课程资源融通与重组,推进了学习平台多元与悦享,助推了教学形态开放与交互,助力了教育模式动态与创生,为宁波市实验幼儿园深度实施‘创享课程’夯实了基础。”宁波市实验幼儿园园长王芸如此总结。
  今天,闲庭园区的孩子们是“小主人”,青林园区的孩子们是“小客人”。两个园区的孩子们见面之后,很快就热络起来。“小主人”带着“小客人”兴致勃勃地“游园”,介绍闲庭园区的环境创设、班级区角、种植区……闲庭园的小竹林是青林园没有的,“小主人”拉着结对的“小客人”钻到里面,自豪地介绍自己班级发现并命名的竹子。
  “这里曾有一棵竹子,被孩子不小心折断了,老师抓住这个契机,生成了一节生命教育活动。”闲庭园区行政兼教科主任朱燕老师告诉记者。在这里,孩子们都会小心翼翼,把曾经发生的故事讲给对方听。
  “‘园际游学’是两群人在进行交互性的动态学习。”副园长吕秀华说,游学活动分享的不仅仅是经验,“小主人”与“小客人”也各自学着待客、做客的礼仪;游学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友谊、礼仪的分享过程。
  在闲庭园保教主任金桂芬老师看来:“在‘园际游学’具体的活动中,儿童的社交能力不断提升,他们对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有了新的认识。儿童不仅‘学’到了与同伴交往的技能,还在回园‘分享’中强化并巩固了良好的社交行为,在‘互换’本领中拓宽并延伸了交往范围。”
  在班级“博物馆”前,来自青林园区的“小客人”正津津有味地听着闲庭园区的“小馆长”介绍展览。“所谓的博物馆其实就是区角。”教研组长沈菁瑶老师如此告诉记者,“博物馆”内所有的“馆藏”及陈设都是孩子们自己完成的。要做“小馆长”还需要一番竞争,竞争的标准和规则也都是孩子们自己制订的。
  与此同时,在青林园内,来自闲庭园区的孩子们正穿梭在美丽的美术世界里,他们发现美、感受美,将美贮藏于心,与美同行。“生长”悄悄地在“游学”中进行。
  “促进了教师的融合、研究、思考、探索等专业化成长”
  在“园际游学”中,成长的不只有孩子,还有老师们。“不同主题、不同形式、不同背景的‘园际游学’活动,推动着儿童能力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融合、研究、思考、探索等专业化的成长。”园长王芸说。
  “老师,我们要去闲庭园玩什么呀?”“是呀,是呀!那里有什么有趣的东西吗?”“以什么方式游学呢?团队游还是自由行?”
  为了进一步了解幼儿间的交往状态,我们采取了一对一结对游学的形式。
  “可是……新的好朋友,我要是在‘游学’时找不到或认不出他怎么办呢?
  是啊,照片的识别功能并不是那么清晰,孩子们如何在游学当天准确地找到结对的小伙伴呢?于是,新的活动又生成了——鉴别小标识。经两个班级的互相交流,孩子们决定用标识的形式做一个提示……”
  以上摘自毛冬燕老师的记录。其实每一次的“园际游学”对教师来说都是一次挑战。教师们在不断反思和追问,“教师除了引导、观察、协助,还有什么更重要的角色呢?”“怎样才能用合理的手段呈现支架,支持儿童的发展呢?”“哪些是儿童可做的,哪些是不可做的?要怎么做?”“什么样的内容符合儿童天性的追求?”
  这些问题促使教师们深入思考,厘清自己在“园际游学”中的角色和定位。青林园区保教主任朱小薇老师说:“我们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组织‘园际游学’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了不同年齡段幼儿的特征,了解到了他们所需要的发展支架。”
  在中班“我快乐我勇敢”主题接近尾声时,青林园区的孩子需要到闲庭园区感受高难度运动项目,体验克服困难的快乐。但是器械在室外,雨天不能开展活动。当老师通知说第二天的活动取消后,孩子们的情绪降到了冰点。
  在郑焰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转向研究天气。“怎样才能事先知道天气状况呢?”“除了雨天,还有哪些特殊的天气不适合出游?”“如果在特殊天气出游的话,要有哪些匹配的装备?”……孩子们对特殊天气的形成原因产生了兴趣。在老师的帮助下,几天后,尽管还是雨天,孩子们的“园际游学”照常进行。
  结合生活实际的学习使该主题的研究得到了深化,教师观察者、支持者和服务者的角色更加明确,不仅推动了课程实施,更增进了师幼关系。
其他文献
教育部办公厅宣布以“游戏——点亮快乐童年”为主题的宣传月活动,于5月20日至6月20日期间举行。此次活动的宣传重点是:深入貫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广泛宣传游戏对幼儿童年生活的重要性,鼓励和支持幼儿自主游戏、快乐游戏。
期刊
内容简介:绘本在促进幼儿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朱自强教授首先回顾了绘本的发展历史,并着重区分了图画书和绘本的异同。他强调,绘本是独特而珍贵的教育资源,其蕴含的很多信息能够促進幼儿发展。  朱自强教授认为,一本好的绘本有三个故事:图画的故事、文字的故事、读者结合前面两个故事构造的第三个故事。他以《母鸡萝丝去散步》等绘本为例,阐释了绘本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绘本不是让孩子自己看的书,而
期刊
活动简介: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兴趣。教师以幼儿喜歡的游戏“猜猜看”开场,引出了明明和菁菁玩冲锋枪的故事。踩着音乐的节拍,两个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活动中,教师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学习和掌握音乐节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树立榜样、两两游戏、多人游戏等不同的游戏形式,使沉浸在游戏中的幼儿感受到了游戏的快乐,潜移默化地理解了背景音乐的节拍。最后,师幼在快速的音乐游戏中结束了本次活动。
期刊
建构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当孩子们在游戏时,你们是否曾像我一样,对孩子们放心不下,总是站在他们的身边盯着、观察着、琢磨着,一刻也不愿离开,弄得有些胆小、害羞的孩子局促而紧张;发现建构的成果不如预期中“完美”时,便立即上前作一番指挥,全然不顾身边孩子的手足无措;但当我离开,远远地观察他们时,他们反而变得轻松、自在。为什么会这样?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我开始融入孩子们的游戏世界,领会到游戏对于幼儿的真正
期刊
内容简介:施燕教授首先阐释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科学领域的划分,并就《指南》“科学探究”领域的目标与内涵进行了梳理。她指出,幼儿的科学探究,是幼儿對自然界中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并形成解释的过程。  《指南》“科学探究”子领域的目标有三条,“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这当然和孩子的年龄段有关系,其中,第一条是首要的关键性目标
期刊
2017年伊始,心中自问理想中的研修不该是这样:过多地考虑如何帮助教师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却较少考虑这些具体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较多研究如何按教师的预期目标“教”幼儿,较少研究教师的“教”带给幼儿的影响以及幼儿如何“学”的问题。基于此,经过这一年的教研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三真研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真问题、真研究、真实效,成功地带领老师实现了研修转变。  一、透视真问题,确立教研主题——从
期刊
活动简介:针对幼儿热衷于玩的兴趣特点,教师妙用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的器械——轮胎,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运动游戏。  活动开始时,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请他们独立探索轮胎这一活动器材,并在音乐节奏中带领幼儿进行热身运动。在正式的体育活动中,教师借助轮胎设了“过桥”“钻山洞”“滚轮胎”“翻跟头”“抱轮胎”“爬山”等趣味游戏,挑战性由易到难,且适时指导幼儿休息、深呼吸,使幼儿在欢乐的游戏中锻炼了身
期刊
活动简介:幼儿对于“我从哪里来”充满了好奇与渴望,这一直困扰着许多年轻父母。为帮助幼兒正确认识自己从哪里来,了解妈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辛勤付出,感受母爱,教师组织了本次活动。  活动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自己为何与父母相貌相似;之后选取适合幼儿的动画视频《我从哪里来》,开展生动有趣的生命教育;再通过闯关游戏让幼儿识别胎生与卵生……当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教师组织幼儿观看视频,并请妈妈
期刊
活动简介:幼儿科学活动旨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积极性。本次科学活动从仿生学的角度切入,由浅入深,让幼儿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快乐,认识到了动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活动中,教师先鼓励幼儿交流彼此的发现;再让幼儿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发明是借用了动物的“智慧”——蜻蜓的复眼、海豚的超声波、动物的保护色等给予了人类很大的启发;最后,教师通过图片,丰富了幼儿对仿生科学的认识,并要求幼儿开动脑
期刊
內容简介:什么样的人可以做幼儿教师?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具有哪些特征?叶平枝教授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深刻地阐释了优秀教师的成长和其性格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之间的密切联系。  叶平枝教授认为,一个教师对自我需求层次的定位决定了其未来的发展,有强烈的自我实现需求的教师才可能成长为优秀教师。同时,她还指出,什么样性格的人就能成为什么样的老师。个体的性格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里,她特别强调了爱的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