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档案管理领域信息的流通与整合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9033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档案记载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开始是人们为了方便农事记录天气节气等信息,后来档案记载的范围逐渐扩大到人事、历史、科技、企业等各个领域,但是由于时间、地域、职能划分等原因,导致各个地区的档案记载分散,缺乏集中性,影响了档案信息的流通与共享。本文将简要介绍档案信息流通整合的可行性,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档案管理 信息流通 诚信 民生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6-0091-01
  最近“我妈是我妈”这条新闻引发了社会共鸣,这很好地证明了我国目前档案管理领域中的小流通、大壁垒现象,要想解决民众“一张纸跑断腿”的现状,就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整合各个地域的人事信息,建立大数据系统。以我国目前的科技力量,建立大数据系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全国性的大数据系统一旦建立之后,这个人的出生、成长、工作、亲人等信息都被共享之后,又会牵扯到隐私问题,如何保护公民隐私是档案管理工作者需要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加强档案管理领域信息的流通与整合,需要以全社会的诚信为前提。
  一、档案管理领域信息的流通与整合需以诚信为前提
  现代社会科技高度进步,各类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以手机为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对科技的要求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到2000年前后,电话可以说还没有普及,那时候家里有个座机的已经是比较富裕的家庭了;时间回到现在,也就十几年的事情,手机已经变得人手一部,而且手机越来越高端,越来越智能。科技的进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现在这个社会互相缺乏信任感已是不争的事实。互联网的发展更使人们越来越敏感,生怕自己的隐私被暴露。国家一再要求手机实名认证,中国移动公布的手机实名认证比率高达84%,仍有1.3亿客户没有实名认证。所以档案管理的大数据一旦建立,客户的信息将会更加全面地暴露,也就对诚信的要求更加具体:
  (一)信息录入端要求信息的提供者要对系统诚信
  公民大部分其实都对国家充分信任,提供的信息也是准确完备的。就算现在大数据库没有建立,大部分民众需要跑好几个部门,但是每个部门里面的公民信息其实都是统一的,没有异议的,盖章走手续都是顺畅的,这是因为这个公民当时备案的那些信息都统一,每次变动的时候也都配合当地管理部门进行了更正和统计,这也是充分信任政府的表现。只要每个公民全力配合,大数据系统建立过程中数据采集时信息的准确和完备,这就保证了大数据建立后信息的准确和真实,也为日后大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数据提取提供了保障。
  (二)大数据建立后公民信息的使用需要得到充分保障
  一旦大数据系统建立,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私自泄露公民的基本信息。公民的各项隐私受到法律的保护,不管联网与否,任何执法人员都不得擅自泄漏公民的基本信息,这是公民的权利受保护的表现,也是存档人员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档案查看端在查阅时可以结合指纹识别或者身份证刷卡系统,谁查看谁记录,切实做好档案查询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公民信息不会被恶意泄露。公民信息的使用需要得到公民同意,这是执法单位对公民的诚信,也是社会对个人诚信的重要体现。相互诚信的建立,可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更加全面发展,保障和改革民生问题,需要切实做到“明礼诚信”。
  二、加强档案管理领域信息的流通与整合需以服务民生为主要目的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需要靠深化简政放权等改革‘修枝壮干’。政府有所不为方能更好有所为。只有进一步把该放的权放掉、把不该管的事交出,集中力量把该管的事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到位,才能有效推进政府的治理创新,更好地遂民意、促发展、利和谐。”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档案问题,促进档案管理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立大数据系统,把一批事关国计民生和群众切身利益的房产、婚姻、劳模、知青、招工、学籍、户籍等民生档案的数字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切实简化民众开具需盖章证明的日常用文件,例如开户籍证明、结婚证明、未婚证明、办理生育证明、无房证明、无犯罪证明等。方便民众是我们的目的,但是还需注意这些档案系统庞大,关联部门较多,需要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全部关联在一起现在只是我们的构想,真正实现的话,还需要科技工作组投入大量精力密切研究,不可操之过急。
  三、加强档案管理领域信息的流通与整合需以档案管理工作组自身成长为依托
  加快发展档案管理领域信息的流通与整合,让档案管理发展改革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档案管理建设解民忧、惠民生的鲜明特点,保障和改革民生成为中国发展档案管理系统的根本目标,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档案管理工作组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依托。
  档案是人们社会实践的真实记录,档案记载是传承文明,加快进步的无形资产。传统的档案记载工作方法,已不能满足现在人们日益发展的物质文化需要,互联网技术的深入,信息时代的进步,要求档案记载工作人员自身素质要不断提高,优化技术,提高科技生产力以适应现在的高效率。在互联网应用的条件下,应制定档案信息资源整理工作保障制度,明确整合主体,借助档案信息整合规划,建设档案信息数据库以及专业化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加快实现互联网应用条件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更好更全面履行档案工作“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职能!
  【参考文献】
  [1]丁华东,沙菲.公共管理背景下对档案管理实践的再思考[J].中国档案,2009(07).
  [2]张轶洪.论电子文件下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的范式转变[J].云南档案,2007(01).
  责任编辑:彭海多
其他文献
引言rn2001年9月的悲剧性事件震惊了西方世界,尤其是震惊了美国.夹杂在其他事件之中,这一事件使得有必要留意去了解当代世界的这样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有时被贴上黩武好
科西克在《具体的辩证法》的第二章论述了经济与哲学问题 ,其切入经济生活的第一个哲学范畴便是“烦” ,由此导引出“烦—操持—实践”哲学范畴链。而在这一哲学范畴链中蕴涵
摘 要:我国城市化管理工作已持续推进十余年,在具体的城市管理工作中,促进社会综合治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管理效果十分显著。但从另一角度来说,在当前的城管行政执法工作中依旧存在较多法律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暴露无益于我国安定和谐社会的建设。在本文中,笔者针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过程中法律依据滞后、执法权限配置不合理、各地区执法体制差异、公务协作体系不完善以及执法人员素质低下等诸多问题进行具体论述,同时
当今世界,共有13根掌管全球根服务器,其中主根服务器1台在美国,而剩下的里面有9台也在美国,剩下的3台均在美国的盟友手中,也间接受到了美国的控制。包括我们的硬件设备、软件
摘 要:在中国,建立判例法制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论证判例法制度在中国的可行性等问题的著作已然浩如烟海,这期间,判例法与成文法也确实在不断地冲撞与融合,但很多学者依然对在中国建立判例法制度持怀疑态度。在这个契机下,互联网带着大数据强势来袭,它与法律的结合,成就了“司法预测”,也就是对诉讼结果的预测。在这个新兴阶段,司法预测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它依据的“同案同判”原则,却与英美判例法的运作机制
[摘要]文书档案的归类、整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档案工作者不仅对文书档案要进行比较全面、系统、完整的鉴定,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分类、归档,使其具有保存及利用价值。本文通过分析文书档案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对文书档案管理采取哪些措施,以便今后档案工作者能够更好地对文书档案进行管理。  [关键词]文书档案 意义 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物权法》司法解释(一)第20条是关于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特殊动产适用《物权法》第106条善意取得时不需要登记的规定.文章主要探析该解释第20条的理论依据及现存利弊.
摘 要:一国的个人所得税修改应该与本国国情相吻合,如果仅仅局限于个人免征额的提高以及税率级次的微调,是难以发挥其公平分配的作用。笔者基于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历史演变、国外个税制度研究的剖析下,提出我国税法的修改需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价值上,充分考虑区域与家庭的差别,从税制模式、税率、申报主体以及税额抵扣进行改革与完善。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改革;完善  中图分类号:D922.22 文献标识码:A
将马克思的经济学与海德格尔哲学相结合 ,分析伪具体世界的建构 ,这是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一书中重要的理论主题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 ,这是继卢卡奇关于物化世界的
[摘要]档案是在约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产生的。在这个历史阶段,两河流域、古埃及和古印度等一大片的东方土地上,社会从原始社会过渡到了奴隶社会,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奴隶制帝国,如有美苏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波斯、古埃及和古印度等大的帝国。他们留下了大量的泥版档案,最为著名的是两河流域和古埃及的档案。  [关键词]古代 档案 产生 发现  [中图分类号]D035.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