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6月末,到新西兰南岛度假的吉列·古德斯夫妇两岁的孩子,因一群食人鹦鹉而丧命,他的腹部肌肉几乎被吃空。而在南岛,像这样的事件已经发生了十几例。原本可爱、温驯的鹦鹉缘何变身恶魔?
费里希·德波尔是奥克兰大学生物研究中心专家。啄羊鹦鹉曾是他研究的重点对象,他对媒体曝出的“鹦鹉食人”的新闻,持有强烈的怀疑。
其实,“啄羊鹦鹉”一词是大约十年前新西兰牧民对这一物种的新称呼,它原名叫Kea鹦鹉,是科学家根据它们沙哑的叫声音译而来。它是新西兰南岛的特有物种,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鹦鹉。之所以被牧民们称为“啄羊鹦鹉”,费里希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十年前的一次特殊经历。
2000年,新西兰南岛成为全球旅游爱好者的度假胜地,因为人类的涉足,南岛的环境产生了变化,随着树木和绿植的减少,Kea鹦鹉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当年6月,正是南半球的隆冬,费里希接到南岛一些朋友的电话,平素里温驯的鹦鹉开始主动袭击羊群。
匆忙赶到南岛的费里希,看到被鹦鹉袭击过的绵羊的伤口处,肌肉成絮状。费里希推断,是因为缺乏食物的鹦鹉飞到羊身上啄食寄生虫时,无意中遇到了带有伤口的羊,从而引起了对食物需求的变化,啄羊鹦鹉由此名震世界!
南岛的旅游业,也增加了啄羊鹦鹉猎食羊群的特色表演。每次演出,鹦鹉们可以得到除了羊肉外的丰富奖励。2006年,费里希发现啄羊鹦鹉开始对动物尸体和人类食品非常有兴趣。虽然如此,但费里希还是难以相信,啄羊鹦鹉会将人类作为食物来源,这听起来太可怕了!
2011年6月27日,费里希火速踏上南岛小城。费里希亲眼看到,一个骑着自行车晨练的居民忽然发出了一声惨叫。一只啄羊鹦鹉用喙在他脸上啄动着。费里希将这位居民扶上车,送到了医院。在医院里,费里希见到了不少患者,这些患者都是被鹦鹉啄伤的,可鹦鹉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费里希为解开谜团,再次接近啄羊鹦鹉的聚居地,在车上他换上了严密的保护服。灌木丛边缘,几只体格硕大的啄羊鹦鹉正在撕扯野兔的腹部,将内脏叼得七零八落。
2011年7月5日,费里希几乎踏遍了南岛啄羊鹦鹉的聚集区,但没有一处鹦鹉向他发起攻击。反而是聚集在小城附近的鹦鹉对人类特别有攻击性。于是,费里希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那些“食人鹦鹉”应该是接近小城,加上南岛为游客推出的啄羊鹦鹉的血腥表演项目而受到了刺激。
2011年7月12日,费里希召开新闻发布会,说出了自己的推测。面对各方质疑,费里希决定带着三名“志愿者”前往小城求证。他们走遍了南岛边缘的啄羊鹦鹉聚集地。当数上百只啄羊鹦鹉看到他们的时候,纷纷恐慌地躲避逃窜,没有一例攻击发生。但当他们驱车回城时,就在距小城5公里的位置,却遭遇了一群啄羊鹦鹉的袭击。
2011年9月,新西兰政府发出正式通告:政府将对城市附近的啄羊鹦鹉进行捕捉,然后送到专门开辟的保护区喂养。
费里希在《新西兰新闻报》上撰文指出——自然界弱肉强食是不变的规律。但如果原本毫不相干的生物链上的两端有所交集的话,那么很可能因为突如其来的伤害和变化,激发出动物隐藏起来的本性,让它们产生变化。正如这些变异的“食人鹦鹉”,正是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的苦果,请善待每一个自然界的物种。这是人类对于自然的尊重,也是人类对于自身的尊重!
编辑/征贞
费里希·德波尔是奥克兰大学生物研究中心专家。啄羊鹦鹉曾是他研究的重点对象,他对媒体曝出的“鹦鹉食人”的新闻,持有强烈的怀疑。
其实,“啄羊鹦鹉”一词是大约十年前新西兰牧民对这一物种的新称呼,它原名叫Kea鹦鹉,是科学家根据它们沙哑的叫声音译而来。它是新西兰南岛的特有物种,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鹦鹉。之所以被牧民们称为“啄羊鹦鹉”,费里希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十年前的一次特殊经历。
2000年,新西兰南岛成为全球旅游爱好者的度假胜地,因为人类的涉足,南岛的环境产生了变化,随着树木和绿植的减少,Kea鹦鹉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当年6月,正是南半球的隆冬,费里希接到南岛一些朋友的电话,平素里温驯的鹦鹉开始主动袭击羊群。
匆忙赶到南岛的费里希,看到被鹦鹉袭击过的绵羊的伤口处,肌肉成絮状。费里希推断,是因为缺乏食物的鹦鹉飞到羊身上啄食寄生虫时,无意中遇到了带有伤口的羊,从而引起了对食物需求的变化,啄羊鹦鹉由此名震世界!
南岛的旅游业,也增加了啄羊鹦鹉猎食羊群的特色表演。每次演出,鹦鹉们可以得到除了羊肉外的丰富奖励。2006年,费里希发现啄羊鹦鹉开始对动物尸体和人类食品非常有兴趣。虽然如此,但费里希还是难以相信,啄羊鹦鹉会将人类作为食物来源,这听起来太可怕了!
2011年6月27日,费里希火速踏上南岛小城。费里希亲眼看到,一个骑着自行车晨练的居民忽然发出了一声惨叫。一只啄羊鹦鹉用喙在他脸上啄动着。费里希将这位居民扶上车,送到了医院。在医院里,费里希见到了不少患者,这些患者都是被鹦鹉啄伤的,可鹦鹉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费里希为解开谜团,再次接近啄羊鹦鹉的聚居地,在车上他换上了严密的保护服。灌木丛边缘,几只体格硕大的啄羊鹦鹉正在撕扯野兔的腹部,将内脏叼得七零八落。
2011年7月5日,费里希几乎踏遍了南岛啄羊鹦鹉的聚集区,但没有一处鹦鹉向他发起攻击。反而是聚集在小城附近的鹦鹉对人类特别有攻击性。于是,费里希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那些“食人鹦鹉”应该是接近小城,加上南岛为游客推出的啄羊鹦鹉的血腥表演项目而受到了刺激。
2011年7月12日,费里希召开新闻发布会,说出了自己的推测。面对各方质疑,费里希决定带着三名“志愿者”前往小城求证。他们走遍了南岛边缘的啄羊鹦鹉聚集地。当数上百只啄羊鹦鹉看到他们的时候,纷纷恐慌地躲避逃窜,没有一例攻击发生。但当他们驱车回城时,就在距小城5公里的位置,却遭遇了一群啄羊鹦鹉的袭击。
2011年9月,新西兰政府发出正式通告:政府将对城市附近的啄羊鹦鹉进行捕捉,然后送到专门开辟的保护区喂养。
费里希在《新西兰新闻报》上撰文指出——自然界弱肉强食是不变的规律。但如果原本毫不相干的生物链上的两端有所交集的话,那么很可能因为突如其来的伤害和变化,激发出动物隐藏起来的本性,让它们产生变化。正如这些变异的“食人鹦鹉”,正是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的苦果,请善待每一个自然界的物种。这是人类对于自然的尊重,也是人类对于自身的尊重!
编辑/征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