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当前意外伤亡事故的严峻形势,阐述了安全文化的重要性;通过制度安全文化、教育安全文化、环境安全文化、激励安全文化四个方面,从制度安全文化、教育安全文化、环境安全文化、激励安全文化四个方面探讨了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安全素养的途径,最后提出了对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的希望。
关键词:安全 文化 制度 教育 环境 激励
安全是国民经济生产的重中之重,据统计,我国“八五”期间各类意外事故死亡46万多人,其中60%-70%是由于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所造成的,基本原因在于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低、缺乏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关键时刻不能自救。所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一、制度安全文化建设
推进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制度文化建设。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生产管理与运行的依据和保证。安全规章制度是否完善、科学、规范,在运行中能否被严格遵守,是一个企业安全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违章违纪常常是引发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必须下大力抓制度建设,对工作中出现的情况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章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只有做到人人、事事都不折不扣地按制度办事,才能真正杜绝事故隐患的出现。
建立目标责任制,逐层逐级制定安全目标责任、具体措施和考核办法;定期对企业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建立检查讲评机制。严格执行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使职工逐步养成规范严谨的行为习惯。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开展各项安全学习和竞赛活动,内容可包含安全科学、安全教育、科学管理、安全法制,同时还可包含优化安全工程技术、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等等,鼓励广大职工学安全知识、做安全事情。紧贴生产实际,进行风险抵押承包制度,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安全责任感;从制度上鼓励和方便职工报告安全隐患和事故,建立安全隐患举报制度,对每份隐患报告都予以认真调查分析,采取措施予以整改,确保每个隐患都得到恰当的处理,并就安全隐患的处理情况及时通报举报人,并给与适当奖励。
二、教育安全文化建设
培养职工树立牢固的安全生产意识,全面提高防护能力,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只有通过不断地正确地教育训练,才能使得企业职工有安全运行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安全教育不只是安全知识的传授,最重要的是让职工养成安全的态度,也只有有了正确良好的态度,不安全行为才会消除,安全工作才有可能得以實施。
借助报纸、电视、广播、电脑网络、座谈会等形式,针对具体的事故案例,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宣传教育活动,及时编发各类安全科普材料和安全技术知识,定期就企业的安全问题召开职工恳谈会,使职工在思想上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接受教育,在行动上由“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举办知识竞赛、摄影、漫画展览、安全征文、安全演讲会、安全事故图片展等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把提升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作为提高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措施来抓,从职工进入企业的第一天起,就要对其进行分级分类的系统安全教育,结合企业安全形势,建立安全教育基地,定期举行规章制度、HSE、安全和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增强职工自救能力。
安全观察程序,就是鼓励每一位职工积极参与观察现场中人员的安全行为和作业环境的安全状况,通过与被观察职工之间的沟通,修正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和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减少伤害和事故的发生,创造一个无事故的安全作业环境。2010年,某油田被观察到的不安全行为比去年同期降低了50%以上,有效的促进了安全生产。
安全教练是创建及维持全面安全文化的重要过程。安全教练以零灾害为目标,每日不断地在观察、教导、协助、塑造他人的良好行为,不断地要求职工增加安全行为,寻求事实的真相而非追究过失,促使职工愿意主动关心同事的安全,进而养成安全习惯。
三、环境安全文化建设
良好的安全环境,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假如职工看到有人在工作场所没有戴安全帽,就会立即提醒他注意安全,穿戴好劳保用品,那么就可能避免潜在的危险。因此只要工作场所人人都能随时表现出安全的行为,事故自然就远离大家,将安全行为自然地表现在工作上和生活中,安全成为习惯,企业就会逐渐形成安全文化,不论管理者还是一般职工,都能在安全文化的约束下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得安全文化就像一股无形的力量,凡是脱离安全生产的行为都会被这力量拉回到安全生产的轨道上来。
建设物质安全环境,要舍得投入资金,配齐和改善安全设施,摆正安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明确“安全就是效益”。有研究成果显示:保障安全的预防性投入与发生事故后的维修投入比例是1:5,可见安全投入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的安全决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各级领导把企业安全作为第一职责落实,明确无误的使全体职工感受得到领导的安全决心,大家才会主动地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同时,安全工作不只是生产部门人员的工作,也是全体人员的工作,只有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才会得到提高,对不安全隐患才会积极举报并提出改进意见,各种不安全因素才会消灭,企业才会达到本质上的安全。
授权给各级干部和职工,使每一个人都能承担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安全责任,有权利自发性地改变不安全的行为、作业程序、作业环境,主动消除不安全的环境与行为。管理层要定期审核和公布企业的安全进展情况,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与沟通机制,使职工了解安全目标和作业安全程序并参与到安全计划中。营造 “安全第一”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强有力的安全文化氛围,企业的安全工作才能更上一层楼。
四、激励安全文化建设
要严格安全纪律,做到奖罚分明。不遵守安全制度的,要给予适度处分;对造成事故的责任人,要帮其分析造成事故的深层次原因,并给与相应的处罚。对在安全工作中有优异表现的,则要进行重奖,甚至于破格提拔,这样才能激发人人以安全为重的良好局面。
要公开表扬在安全工作中有优异表现的人员。在内部刊物中撰写优良事迹,在开会、聚餐等公共场合上,由企业最高领导给安全模范颁奖,都会给企业职工以极大的思想震动,进而促使全体职工提高安全意识。
将年度考核目标与安全工作挂钩。明确企业和个人考核目标与奖罚程序,使其对企业的各项HSE目标、计划和措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保障企业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结束语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现代化,安全文化必将会成为保护职工身心安全与健康、保障企业稳定高速发展的精神支持和物质动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而长远的工作,只有通过企业不断的努力和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靠安全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才能营造一个安全、少灾、无害、和谐的安全文化环境。
关键词:安全 文化 制度 教育 环境 激励
安全是国民经济生产的重中之重,据统计,我国“八五”期间各类意外事故死亡46万多人,其中60%-70%是由于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所造成的,基本原因在于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低、缺乏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关键时刻不能自救。所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一、制度安全文化建设
推进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制度文化建设。安全规章制度是安全生产管理与运行的依据和保证。安全规章制度是否完善、科学、规范,在运行中能否被严格遵守,是一个企业安全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违章违纪常常是引发事故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必须下大力抓制度建设,对工作中出现的情况要加强监督检查,对违章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只有做到人人、事事都不折不扣地按制度办事,才能真正杜绝事故隐患的出现。
建立目标责任制,逐层逐级制定安全目标责任、具体措施和考核办法;定期对企业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建立检查讲评机制。严格执行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使职工逐步养成规范严谨的行为习惯。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开展各项安全学习和竞赛活动,内容可包含安全科学、安全教育、科学管理、安全法制,同时还可包含优化安全工程技术、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等等,鼓励广大职工学安全知识、做安全事情。紧贴生产实际,进行风险抵押承包制度,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安全责任感;从制度上鼓励和方便职工报告安全隐患和事故,建立安全隐患举报制度,对每份隐患报告都予以认真调查分析,采取措施予以整改,确保每个隐患都得到恰当的处理,并就安全隐患的处理情况及时通报举报人,并给与适当奖励。
二、教育安全文化建设
培养职工树立牢固的安全生产意识,全面提高防护能力,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只有通过不断地正确地教育训练,才能使得企业职工有安全运行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安全教育不只是安全知识的传授,最重要的是让职工养成安全的态度,也只有有了正确良好的态度,不安全行为才会消除,安全工作才有可能得以實施。
借助报纸、电视、广播、电脑网络、座谈会等形式,针对具体的事故案例,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宣传教育活动,及时编发各类安全科普材料和安全技术知识,定期就企业的安全问题召开职工恳谈会,使职工在思想上由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接受教育,在行动上由“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举办知识竞赛、摄影、漫画展览、安全征文、安全演讲会、安全事故图片展等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把提升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作为提高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措施来抓,从职工进入企业的第一天起,就要对其进行分级分类的系统安全教育,结合企业安全形势,建立安全教育基地,定期举行规章制度、HSE、安全和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增强职工自救能力。
安全观察程序,就是鼓励每一位职工积极参与观察现场中人员的安全行为和作业环境的安全状况,通过与被观察职工之间的沟通,修正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和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减少伤害和事故的发生,创造一个无事故的安全作业环境。2010年,某油田被观察到的不安全行为比去年同期降低了50%以上,有效的促进了安全生产。
安全教练是创建及维持全面安全文化的重要过程。安全教练以零灾害为目标,每日不断地在观察、教导、协助、塑造他人的良好行为,不断地要求职工增加安全行为,寻求事实的真相而非追究过失,促使职工愿意主动关心同事的安全,进而养成安全习惯。
三、环境安全文化建设
良好的安全环境,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假如职工看到有人在工作场所没有戴安全帽,就会立即提醒他注意安全,穿戴好劳保用品,那么就可能避免潜在的危险。因此只要工作场所人人都能随时表现出安全的行为,事故自然就远离大家,将安全行为自然地表现在工作上和生活中,安全成为习惯,企业就会逐渐形成安全文化,不论管理者还是一般职工,都能在安全文化的约束下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得安全文化就像一股无形的力量,凡是脱离安全生产的行为都会被这力量拉回到安全生产的轨道上来。
建设物质安全环境,要舍得投入资金,配齐和改善安全设施,摆正安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明确“安全就是效益”。有研究成果显示:保障安全的预防性投入与发生事故后的维修投入比例是1:5,可见安全投入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的安全决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各级领导把企业安全作为第一职责落实,明确无误的使全体职工感受得到领导的安全决心,大家才会主动地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同时,安全工作不只是生产部门人员的工作,也是全体人员的工作,只有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才会得到提高,对不安全隐患才会积极举报并提出改进意见,各种不安全因素才会消灭,企业才会达到本质上的安全。
授权给各级干部和职工,使每一个人都能承担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安全责任,有权利自发性地改变不安全的行为、作业程序、作业环境,主动消除不安全的环境与行为。管理层要定期审核和公布企业的安全进展情况,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与沟通机制,使职工了解安全目标和作业安全程序并参与到安全计划中。营造 “安全第一”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强有力的安全文化氛围,企业的安全工作才能更上一层楼。
四、激励安全文化建设
要严格安全纪律,做到奖罚分明。不遵守安全制度的,要给予适度处分;对造成事故的责任人,要帮其分析造成事故的深层次原因,并给与相应的处罚。对在安全工作中有优异表现的,则要进行重奖,甚至于破格提拔,这样才能激发人人以安全为重的良好局面。
要公开表扬在安全工作中有优异表现的人员。在内部刊物中撰写优良事迹,在开会、聚餐等公共场合上,由企业最高领导给安全模范颁奖,都会给企业职工以极大的思想震动,进而促使全体职工提高安全意识。
将年度考核目标与安全工作挂钩。明确企业和个人考核目标与奖罚程序,使其对企业的各项HSE目标、计划和措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保障企业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结束语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现代化,安全文化必将会成为保护职工身心安全与健康、保障企业稳定高速发展的精神支持和物质动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而长远的工作,只有通过企业不断的努力和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靠安全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才能营造一个安全、少灾、无害、和谐的安全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