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探究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u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梳理这些文献时却发现,当前更多的关注于对学生的常规管理,即行为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而针对部分大学生心理干预的讨论却不突出。对于高校学生管理来说,它更需要从团体心理辅导上来下工夫,从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完善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为此,应在建立互学联动机制、优化学生团队活动,以及完善个别辅导工作等三个方面来构建起学生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干预;学生管理
  当前,针对大学生管理的文献大量涌现,其中不乏辅导员、学工部干部对自身工作体会的总结,以及对工作开展现状的反思。但在梳理这些文献时却发现,他们更多的关注于对学生的常规管理,即行为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而针对部分大学生心理干预的讨论却不突出。这或许归因于,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生心理干预应属于心理咨询部门的工作罢了。对此,笔者并不这么认为。
  心理咨询往往针对个别大学生的需要来展开,却难以在大学生群体里建构起健康的心理导向。对于高校学生管理来说,它更需要从团体心理辅导上来下工夫,从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完善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这就意味着,在社会心理学的应用上,辅导员和学工部干部仍要参与其中。
  本文不打算从技术层面来探究心理干预的过程,而是在学生管理模式的大背景下,勾勒出心理干预对其的促进作用。
  一、对高校管理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
  目前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疾患的讨论多如牛毛,但很少有人从时间维度上来思考这些心理疾患的产生原因。不难知晓,在基础教育阶段因应试教育使然,导致了大学生从一开始就成为学习的机器,而在主观和客观上忽略了对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视。另外,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处处充斥着竞争意识,这一意识必然会潜在的影响到大学生如今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在上述时间维度下的阐述表明,高校管理中的学生心理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人际交往困境
  人际交往困境主要存在于同性交往中,而且这种困境主要出现在大学生的寝室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人际关系上的冷漠,以及建立非正式组织来排斥同寝室的同学。前几年所出现的高校寝室悲剧,实则就是上述困境在极端情况下的结果。但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知,大学生个体是渴望进行情感交流的,但或许他们(她们)还没有学会用心去倾听他人的心声。
  (二)惯性思维困境
  前面已经指出,竞争意识潜在的存在于大学生的脑海中,而这种意识又将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方式。诸如,因上课抽问遭遇尴尬,而对该门课程产生腻烦情绪,最终导致了逃课现象的发生;还比如,因一次考试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在同学面前显得萎靡不正。这实则说明,强烈的竞争意识已使他们的自尊心变得格外敏感,从而通过逃避的形式来保护自己,甚至封闭自己。
  二、认识引导下的心理干预形式解构
  以上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即在我们的学生常规管理中应敏锐的发现这些问题,并通过疏导来促使那些大学生能融入到集体生活和学习之中,而不是成为大学里的边缘人。
  具体而言,心理干预的形式可以解构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创造情感交流的条件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当人在生理上和安全上依次得到了满足,他必然会有更高一层的需要——感情的需要。这里的感情可以解读为,大学生情感倾诉的需要,而这一需要正是大学生群体所普遍缺乏的。因此,辅导员和学工干部应为他们创造出这种条件来。从现阶段各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看,也应围绕着举办团队互动活动来进行工作创新。
  (二)建立个别辅导的机制
  在高校中也有个别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注意这里已经形成病患了。就其主要类别可概括为:抑郁症、狂躁症等。不难发现,这些学生的存在将对他们身边的同学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特别对于狂躁症来说,可能会出现伤害事件。对此,需要建立起个别辅导机制,以及配合以劝退机制。
  从这两个方面心理干预的技术含量来看,建立个别辅导则需要专业心理医师的帮助。因此,以下将从团体干预的视角来进行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
  三、解构基础上的学生管理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解构基础上,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建立互学联动机制
  这里应突出“互学”,即辅导员和学工干部应向学校心理咨询师学习心理学的基本诊断方法;学校心理咨询师也需要向辅导员和学工干部学习如何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在此基础上的联动机制,便要求三者在工作上应相互协助和相互补充,并将工作贯穿于创造情感交流条件和建立个别辅导之中。这里需要指出,辅导员更应发挥自身密切联系学生的优势,在团队辅导和个别谈心上发挥重要作用。
  (二)优化学生团队活动
  是大学生获得情感的需要,关键在于建立起相互倾诉的条件,以及为相互倾诉创造良好的氛围。笔者曾经在一次班级活动中进行了尝试,即让班级中的每位学生在小纸条上写一句最想同班级某位同学说的话,且字条上不用署名但可以写出对方同学的姓名。最后,我将字条内容一一的向全班进行宣读,其中有温馨的话语,也有尴尬的责问,当然也有男生向女生表达的爱慕之情。笔者发现,通过这次活动明显提升了班级学生的凝聚力。
  (三)完善个别辅导工作
  抛开专业心理辅导不论,这里主要从辅导员的谈心活动出发来完善个别辅导工作。要明确,个别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必然需要一个长期逐渐积累的过程,从而他们的心结也不可能瞬间在辅导员面前打开。在初次进行辅导时,他们往往会通过掩饰、回避、沉默的方式来应对。此时,辅导员就需要通过旁敲侧击、向其他同学了解情况,以及长期在学习生活上的帮助来感化他,最终赢得他的信任。可见,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干预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四、问题的拓展
  文章最后,针对处于毕业季大学生的管理进行问题的拓展,主要从求职心理干预上进行阐述。
  (一)建立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该期间的辅导员一般忙于整理学生的档案材料,因此无法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岗位职责的内在要求,可以促使辅导员深入学生寝室进行非正式的谈心活动。事实证明,学生在毕业前因相关事宜与辅导员的联系也十分频繁,从而辅导员可以借助这一机会主动询问求职情况,以及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给予学生激励和安慰。这里需要强调,辅导员应注意女生求職的心理变化。从近年来大学生因寻找工作受困而发生的极端事件来看,女大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二)建立专职人员与辅导员之间的联系
  为了更好的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辅导员还需要扮演中介的角色,该角色要求须与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形成联动机制。从许多高校的经验来看,往往在应届大学生毕业的前一年,就有组织的开展就业动员活动。通过请校友前来传授心得,以及请人力资源专家进行求职技巧的讲解,但却很少涉及到求职心理的自我疏导能力培训。为此,专职人员与辅导员之间可形成联动机制,通过广泛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建立起自我干预的基本能力来。
  五、小结
  本文认为,对于高校学生管理来说,它更需要从团体心理辅导上来下工夫,从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完善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从而,应在建立互学联动机制、优化学生团队活动,以及完善个别辅导工作等三个方面来构建起学生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明霞.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J].神州,2012(33).
  [2]董惠玉.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1X).
  [3]陈云利.浅谈多手段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知识经济,2012(20).
  作者简介:
  田文江(1979-),男,河南省固始县人,上海旭游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工商管理硕士(MBA),网络游戏行业的收入核算,成本管理。
其他文献
良好的音乐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可以促使人健康向上。在大学中,适当地开设音乐课程,引入优美健康的音乐,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
郑番06-10是以04商引常规-1-混-混为母本,以05早粉父本-混为父本配制的自封顶番茄一代杂种。幼果微具青果肩,成熟果亮粉红色,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53g;田间表现对叶霉病、病
<正> 1 引言 蘑菇是生活中常见食品,含有大量的无机元素和有机成分。钾、钠、铷是人体所必需的常量元素,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目前,国内对蘑菇中钾、钠、铷的测定尚未见报道
用实验室合成的十二烷基苯磺酸甲铵配成固定液溶液,以汞塞动态法制备成毛细管色谱柱。讨论了该毛细管柱的制备方法,对有机芳香酸的分离以及定量分析问题。
随着“留守儿童”的出现,“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问题也逐步成为了众多学校、教育者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从介绍“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现状入手,剖析了影响“留守儿
建立了芳香族手性氨基酸的高效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测定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了平均年为27&#177;2和74&#177;4岁的两组健康者血浆中D、L-苯丙氨酸、色氨酸和酷物含量。统计分析表明,血
随着“共享经济”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共享经济”已经与各行各业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不断促进了行业和产业发展,而且也使整个发展模式步入了改革和创新的轨道,有必要对共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