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角膜炎实验诊断的临床意义

来源 :河北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xiwe88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疾病,在临床上较难诊断,容易误诊,常因治疗不当而造成失明。一般情况下,真菌不会侵犯正常角膜,但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角膜接触镜的大量使用以及眼外伤的增多,一些非致病的真菌就可能变成致病菌,引起角膜继发真菌感染,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已居感染性角膜炎的第2位[1]。
其他文献
脾脏是人体最大免疫器官,脾切除后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凶险性感染(OPST)。笔者在过去15年中,对无严重复合伤,腹腔无污染,Ⅲ~Ⅳ级创伤脾,采用自体脾组织大网膜移植法,对保留脾
集团公司往往拥有数量庞大的子公司,财务管理至关重要,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系统、优化管理模式等财务转型方式降低财务管理成本、提高财务管理质量成为企业管理领域的一大难题。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是围生期一种常见病,发生率占妊娠总数的3.7%。主要为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其次为妊娠高血压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及妊娠合并肝病。加强对妊娠期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中国会计工作的管理理念不断创新,会计的整体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1996年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下简称96版《规
我院自2001至2005年,使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带胫骨骨片的后十字韧带(PCL)损伤22例,近期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