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科技创新产业革命,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调整布局,以顺应新媒体环境下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新媒体时代媒体传播呈现多元化多形态,在对传统媒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促生了受众个性化的媒介消费形式。广播电视主持人面对新媒体主持传播方式的影响,积极借助新媒体的这些特征来实现传播效率最大化,不断优化和创新主持传播风格,对此本文针对广播电视主持传播格局的演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新媒体;主持传播;格局演变
作为广播电视主持人,将搜集处理加工好的信息内容进行正确且有效的传播是其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主持人时时刻刻引导着信息的传播,其政治素养和个人修养在播音主持工作中,在传播具有时代特征的声音中起关键作用,同时也关乎该行业的整体发展形势[1]。因此,要想借助新媒体的形式转变主持传播格局,就要求主持人主动学习有关内容,强化自身专业素养,增强“脑力”扎实功力,研究互联网拥抱互联网,加强与受众之间的沟通,研究受众心理探索大众喜爱的主持传播方式,发挥主持传播的优势,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正能量。
一、新媒体视域下的主持传播特征
主持传播以节目为载体面向大众传播,其具备两种明显特征。首先,是广泛性传播;其次,是针对性传播。无论哪种方式传播者主体在其中都承担着关键作用。不同类型的节目塑造出不同风格的主持人,而个性特征鲜明见解独到的主持人更能成就节目品牌,这是广播电视传统媒介品牌传播的共性。传统媒体的主持传播特性放大了平台成就主持人的可能,而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万众皆媒的新媒介生态土壤变化,让普通大众有了参与制作表达传播自我观点的机会,主持传播领域细分化,新面孔新模式层出不穷,媒体传播方式的变化对主持传播形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主持门槛降低
传统媒介的广播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往往独享话语权。随着科技进步,5G技术的应用,新媒体蓬勃发展,逐渐改变了这种现象。发达的网络,让每个人拥有了可以利用新媒体或网络平台发声的机会,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可以当主播,主持门槛大众化平民化。这一形势的变化,最大程度的加速了主持人类型的分化。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主持人不再仅仅只是播音员的“专属”,其中还包括了其他行业的普通人[2]。
(二)传播平台多样化
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影响,网络上不断涌现出各种社交平台,从微信、微博、蜻蜓FM、喜马拉雅到抖音、快手、爱奇艺、哔哩哔哩等,新兴的社交平台总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用户,影响并改变受众的收视收听接受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海量信息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受众分流,让传统的媒体活动不再一枝独秀。全新的媒介领域,大量的传播平台,为主持人提供了更多的展示自我魅力传递自我价值的平台。主持人不仅可以利用不同的平台与用户进行沟通,扩大自身影响力,还可以通过评论或者弹幕的方式进行集体化探讨,既契合用户对社交场景化的需求,又能实现维护用户粉丝的稳定。
(三)主持个性化
新传播生态下,网络平台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改变了人们的认知,用户对主持传播的要求逐渐多样化,对主持人的要求降低,更注重主持人的个性化特征。从网络直播到直播带货,从薇娅、李佳琪到央视主持人带货直播,广大受众已不再只关注颜值和传播平台,转而更加关注主持人个人的创新活力。受众及时消费信息习惯的养成,获取信息的门槛降低,促进了主持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快速化。
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新媒体环境下,部分平台为了获得更大收益追求点击量,追求流量变现,“流量小生”“流量小花”纷纷霸屏,传播内容娱乐化的同时,炒作行为、低俗内容时有发生,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强化主播管理,杜绝低俗不良信息,以“内容为王”来引领直播质量。
(四)5G时代引领传播革命
随着科技发展,5G时代的来临,速度超高、超大载量的网络传输将加速提升传播效率,在移动短视频、网络直播等传播形式上,拓宽更加广阔的信息传输渠道和方式,视频传输信息的难度会不断降低,未来信息的传播方式将可能完全被即时性交互性可视化的传播方式替代。
二、新媒体视域下主持传播的格局演变
(一)传统媒体影响力日渐式微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媒体地位在传播领域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4]。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主力军,其地位和传播影响力长期稳如磐石。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模式往往是“以一对众”,主持形式以内容+广告+音乐+受众互动为主,而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下的平台传播社交场景化拉近了人的距离,加剧了人们参与主导的积极性,受众不仅参与其中,同时可与其他参与者互动。由单一主导互动转向了多渠道交叉互动平等参与的模式。面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平台生产的快速化,广播电视传播出现创新活力弱化的现象。
(二)传统媒体受众分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型网络平台的兴起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人们的欣赏角度和兴趣也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碎片化、快消费成为新媒体时代的特征。而广播电视的传播特征限定了它在新媒体生态下的传播效果。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由于播出时间相对固定,广告时间占据内容时间较多,及时性交互性滞后导致受众分流选择。另外,传播市场的细分、基于算法推送的信息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更符合受众个人需求等都造成了传统媒体受众分流。
(三)传统主持传播受到一定冲击
新媒体为广大用户提供了平等交流主动发声的平台,人人都能成为意见领袖,主持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新媒体和网红经济的强势发展,一批扶持内容生产的私人MCN公司迅速发展起来,覆盖了主持传播的各个领域,相关工作人员产生的影响力也在不斷提升,在分流市场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削弱了体制内的主持传播力量[5]。 三、新媒体视域下主持传播未来的发展
(一)互动方式多样化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9.04亿。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时代传播场景的变化等,决定了人们接受信息方式的改变。一部智能手机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娱等诸多需求,移动客户端不断推送的信息让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自身所需。因此,借助手机互动的便捷、及时、到达率高等优势,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互动。以网络为前提,在发达的信息技术影响下,主持也可以使用电子产品帮助他们有效完成一系列活动[6]。例如在相亲节目中,主持人请嘉宾使用平板挑选自己心仪的对象。当直播节目结束后,为延续节目影响力和达到受众持续关注的效果,主持人可以通过手机软件与观众进行线下互动,采取问卷调查等形式通过汇总数据反馈了解受众的兴趣点、关注度,科学分析节目收听收视的走向,以便及时调整节目定位更新节目内容,达到传播效果最优化。
(二)主持传播内容更加丰富
传播平台传播渠道的增加,传播门槛的降低,内容生产者的壮大,UGC内容生产的普及化,使得新媒体视域下的传播内容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广泛和丰富。其中不仅有依靠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生成的内容,更有无以计数通过传播渠道获取的再加工信息。未来,我们不必再担心信息的匮乏,而要专注于对内容的甄选和把控。
(三)主持传播以人为本
新的发展阶段,网络的重要性体现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度连接。在主持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反馈,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都是人与人连接的结果和反映。如何引导受众对节目的关注,如何与受众共情,都需要主持传播者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反应和控场能力。在不断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必须研究创新新媒体传播生态的方式和路径。当然,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一些主持传播的内容可以更加精彩化,传递方式也可以别具一格[7]。但所有的形式都根植于内容之上。以人为本 “内容为王”始终是传播致胜的王道。
结束语:
如今,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主持传播领域带来新发展时机的同时,对传统媒体带来的巨大冲击迫使广播电视主持传播从形式到内容寻求突破与转变。危机往往与机遇同存。节目的同质化、创新能力的弱化同样存在于新媒体。在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支撑下,传统媒体只有深入研究媒体融合的路径,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素养的优势,立足差异化创新发展,才能与新兴媒体一起,组成主持传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高贵武,刘娟.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持传播格局演变[J].国际新闻界,2016,38(3):6-19.
[2]宋续博.试论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的演变与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23):172-174.
[3]张绚.融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工作的演变与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7):83-84.
[4]胡欣芳.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的演变与创新[J].青春岁月,2019(29):88.
[5]陈柳汛.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的演变与创新[J].记者观察,2019(29):30.
[6]姜伟.融媒体时代基层播音员主持人风格演变与创新研究[J].声屏世界,2020(9):29-30.
[7]华斌,黄晓宁.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的演变与创新[J].科技传播,2019(8):48-49.
作者简介:左丽娟(1969.3)女,汉族,江苏南京,副高(主任播音员),学士学位,硏究方向文化传播、媒介经常與管理、家庭教育
(中原科技学院)
关键词:新媒体;主持传播;格局演变
作为广播电视主持人,将搜集处理加工好的信息内容进行正确且有效的传播是其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主持人时时刻刻引导着信息的传播,其政治素养和个人修养在播音主持工作中,在传播具有时代特征的声音中起关键作用,同时也关乎该行业的整体发展形势[1]。因此,要想借助新媒体的形式转变主持传播格局,就要求主持人主动学习有关内容,强化自身专业素养,增强“脑力”扎实功力,研究互联网拥抱互联网,加强与受众之间的沟通,研究受众心理探索大众喜爱的主持传播方式,发挥主持传播的优势,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正能量。
一、新媒体视域下的主持传播特征
主持传播以节目为载体面向大众传播,其具备两种明显特征。首先,是广泛性传播;其次,是针对性传播。无论哪种方式传播者主体在其中都承担着关键作用。不同类型的节目塑造出不同风格的主持人,而个性特征鲜明见解独到的主持人更能成就节目品牌,这是广播电视传统媒介品牌传播的共性。传统媒体的主持传播特性放大了平台成就主持人的可能,而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万众皆媒的新媒介生态土壤变化,让普通大众有了参与制作表达传播自我观点的机会,主持传播领域细分化,新面孔新模式层出不穷,媒体传播方式的变化对主持传播形式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主持门槛降低
传统媒介的广播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往往独享话语权。随着科技进步,5G技术的应用,新媒体蓬勃发展,逐渐改变了这种现象。发达的网络,让每个人拥有了可以利用新媒体或网络平台发声的机会,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可以当主播,主持门槛大众化平民化。这一形势的变化,最大程度的加速了主持人类型的分化。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主持人不再仅仅只是播音员的“专属”,其中还包括了其他行业的普通人[2]。
(二)传播平台多样化
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影响,网络上不断涌现出各种社交平台,从微信、微博、蜻蜓FM、喜马拉雅到抖音、快手、爱奇艺、哔哩哔哩等,新兴的社交平台总能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用户,影响并改变受众的收视收听接受信息的习惯。碎片化海量信息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受众分流,让传统的媒体活动不再一枝独秀。全新的媒介领域,大量的传播平台,为主持人提供了更多的展示自我魅力传递自我价值的平台。主持人不仅可以利用不同的平台与用户进行沟通,扩大自身影响力,还可以通过评论或者弹幕的方式进行集体化探讨,既契合用户对社交场景化的需求,又能实现维护用户粉丝的稳定。
(三)主持个性化
新传播生态下,网络平台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改变了人们的认知,用户对主持传播的要求逐渐多样化,对主持人的要求降低,更注重主持人的个性化特征。从网络直播到直播带货,从薇娅、李佳琪到央视主持人带货直播,广大受众已不再只关注颜值和传播平台,转而更加关注主持人个人的创新活力。受众及时消费信息习惯的养成,获取信息的门槛降低,促进了主持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快速化。
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新媒体环境下,部分平台为了获得更大收益追求点击量,追求流量变现,“流量小生”“流量小花”纷纷霸屏,传播内容娱乐化的同时,炒作行为、低俗内容时有发生,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强化主播管理,杜绝低俗不良信息,以“内容为王”来引领直播质量。
(四)5G时代引领传播革命
随着科技发展,5G时代的来临,速度超高、超大载量的网络传输将加速提升传播效率,在移动短视频、网络直播等传播形式上,拓宽更加广阔的信息传输渠道和方式,视频传输信息的难度会不断降低,未来信息的传播方式将可能完全被即时性交互性可视化的传播方式替代。
二、新媒体视域下主持传播的格局演变
(一)传统媒体影响力日渐式微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媒体地位在传播领域中一直占据重要位置[4]。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主力军,其地位和传播影响力长期稳如磐石。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模式往往是“以一对众”,主持形式以内容+广告+音乐+受众互动为主,而互联网时代新媒体下的平台传播社交场景化拉近了人的距离,加剧了人们参与主导的积极性,受众不仅参与其中,同时可与其他参与者互动。由单一主导互动转向了多渠道交叉互动平等参与的模式。面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平台生产的快速化,广播电视传播出现创新活力弱化的现象。
(二)传统媒体受众分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型网络平台的兴起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人们的欣赏角度和兴趣也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碎片化、快消费成为新媒体时代的特征。而广播电视的传播特征限定了它在新媒体生态下的传播效果。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由于播出时间相对固定,广告时间占据内容时间较多,及时性交互性滞后导致受众分流选择。另外,传播市场的细分、基于算法推送的信息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更符合受众个人需求等都造成了传统媒体受众分流。
(三)传统主持传播受到一定冲击
新媒体为广大用户提供了平等交流主动发声的平台,人人都能成为意见领袖,主持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新媒体和网红经济的强势发展,一批扶持内容生产的私人MCN公司迅速发展起来,覆盖了主持传播的各个领域,相关工作人员产生的影响力也在不斷提升,在分流市场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削弱了体制内的主持传播力量[5]。 三、新媒体视域下主持传播未来的发展
(一)互动方式多样化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9.04亿。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时代传播场景的变化等,决定了人们接受信息方式的改变。一部智能手机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娱等诸多需求,移动客户端不断推送的信息让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自身所需。因此,借助手机互动的便捷、及时、到达率高等优势,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互动。以网络为前提,在发达的信息技术影响下,主持也可以使用电子产品帮助他们有效完成一系列活动[6]。例如在相亲节目中,主持人请嘉宾使用平板挑选自己心仪的对象。当直播节目结束后,为延续节目影响力和达到受众持续关注的效果,主持人可以通过手机软件与观众进行线下互动,采取问卷调查等形式通过汇总数据反馈了解受众的兴趣点、关注度,科学分析节目收听收视的走向,以便及时调整节目定位更新节目内容,达到传播效果最优化。
(二)主持传播内容更加丰富
传播平台传播渠道的增加,传播门槛的降低,内容生产者的壮大,UGC内容生产的普及化,使得新媒体视域下的传播内容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广泛和丰富。其中不仅有依靠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生成的内容,更有无以计数通过传播渠道获取的再加工信息。未来,我们不必再担心信息的匮乏,而要专注于对内容的甄选和把控。
(三)主持传播以人为本
新的发展阶段,网络的重要性体现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度连接。在主持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反馈,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都是人与人连接的结果和反映。如何引导受众对节目的关注,如何与受众共情,都需要主持传播者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反应和控场能力。在不断学习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必须研究创新新媒体传播生态的方式和路径。当然,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一些主持传播的内容可以更加精彩化,传递方式也可以别具一格[7]。但所有的形式都根植于内容之上。以人为本 “内容为王”始终是传播致胜的王道。
结束语:
如今,万物互联的时代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主持传播领域带来新发展时机的同时,对传统媒体带来的巨大冲击迫使广播电视主持传播从形式到内容寻求突破与转变。危机往往与机遇同存。节目的同质化、创新能力的弱化同样存在于新媒体。在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支撑下,传统媒体只有深入研究媒体融合的路径,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素养的优势,立足差异化创新发展,才能与新兴媒体一起,组成主持传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高贵武,刘娟.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持传播格局演变[J].国际新闻界,2016,38(3):6-19.
[2]宋续博.试论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的演变与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2020,41(23):172-174.
[3]张绚.融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工作的演变与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7):83-84.
[4]胡欣芳.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的演变与创新[J].青春岁月,2019(29):88.
[5]陈柳汛.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的演变与创新[J].记者观察,2019(29):30.
[6]姜伟.融媒体时代基层播音员主持人风格演变与创新研究[J].声屏世界,2020(9):29-30.
[7]华斌,黄晓宁.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的演变与创新[J].科技传播,2019(8):48-49.
作者简介:左丽娟(1969.3)女,汉族,江苏南京,副高(主任播音员),学士学位,硏究方向文化传播、媒介经常與管理、家庭教育
(中原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