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旅游需求的不断发展下,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应用,文化旅游成为现代旅游一大潮流。为了更好的促进文化旅游发展,文章在阐述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活动以及导游素养的影响,具体分析传统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应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旅游活动;导游
传统文化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人们对旅游需求增加的情况下文化旅游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形式。在新的历史时期,想要更好的促进中国旅游业发展,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旅游文化建设的关注,结合传统文化内容积极思考传统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应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成果的根本创造力,集中展现了各类文化思想、历史道德发展等精髓,具体包含儒家思想、庄子思想、墨子思想、道家文化等内容。
二、中国传统文化對旅游活动的影响
第一,崇尚自然的旅游观。崇尚自然的旅游观念自于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具体是指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在一切生产、生活中严格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第二,重义轻利的旅游观。受我国传统文化义利观的影响,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很少具备经济目的,大多是为了文化交流、传播。第三,尚近轻远的旅游距离观。受传统儒家思想三纲五常道德价值体系的影响,中国人在旅游的时候产生了不喜远游、崇尚近游的思想。
三、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旅游活动中导游人员的培养
导游自身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对促进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统文化修养是导游素质的内在要求。较高的素质是导游顺利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关键,为了提升自己的工作成效,在导游工作中,导游不仅需要让游客了解当地旅游历史文化,而且还需要向游客渗透旅游景点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让游客,特别是外国游客深刻领域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导游文化素养高低决定导游活动的文化品位。导游如果具备较低的传统文化,在导游中往往只能简单的应用千篇一律的导游词,无法满足游客对旅游文化资源的需求。而具有较高传统文化的导游则是能够向游客充分揭示旅游文化内涵,引导游客更好的领悟景点的自然美。第二,传统文化中的“大丈夫”思想意识能够更好的塑造导游人格。旅游业是服务业的一种,导游在工作中面临的游客类型多样,不同游客所拥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导游如果缺乏必备的责任感、传统文化自豪感,在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出卖灵魂、损害人格的行为,比如宰客行为。这种自宰客行为从传统文化角度看是缺乏个人气节。具有较高传统文化素养的导游在工作中则会另外气节精神,由此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塑造健康导游人格。第三,传统伦理为导游道德修养提供了丰富资料的支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出了处理个人和他人关系的准则规范,具体包括仁义礼智信的内容。这些传统文化向为导游道德素养的提升提供了丰富资料的支持。其中,“仁爱”思想蕴含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能够有效缓解某些导游对游客的“冷漠”;“义”思想则是避免出现宰客现象的出现,营造良好的导游、游客人际关系。
四、旅游活动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探讨
(一)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发展特色旅游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出当地旅游资源的特点,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旅游路线。在开展旅游文化园区的时候要进一步丰富景区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文化景区的文化品位。另外,在发展旅游业景区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力度打造休闲旅游产品,完善旅游景区的设施建设。
(二)积极开展城市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传统民俗包含古城墙、四合院、玻璃瓦、大运河、地方小调、踩高跷等,这些民俗文化体现了强烈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历史烙印,凝聚着古人精湛的艺术技巧和审美观,蕴含了深刻的人文理念和人伦关系,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同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展和利用也为旅游者了解城市发展个性、感受城市风情提供了重要载体支持。为此,旅游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对这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积极挖掘旅游景点的民间传说,渲染旅游景点的历史传承感
比如在带领游客游访某老街的时候,旅游公司需要在之前积极采集流转于当地民间的传授说,结合实际对这类传说修改,打造具有特色的饮食历史文化。在众多饮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美食的故事。导游在向游客介绍旅游景点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个故事深入浅出的讲解来加强游客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了解,从而有目的、有计划的游玩,增强自己的旅游文化感受。
五、结论
综上所述,旅游业的发展本身不存在国界的限制,但是旅游景点作为文化的一种形式在开发和应用过程中体现出鲜明的文化特点,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人们对旅游市场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旅游业发展,需要相关人员结合传统文化内涵,加强对传统文化在旅游业开发、建设中的应用分析,将传统文化和旅游发展有效结合在一起,不断深化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文化内涵。
(作者单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夏莹,1986年生,女,回族,本科,助教。
参考文献
[1]金天星,卞轶男.旅游开发中民族民间舞蹈社会文化功用的嬗变[J/OL].四川戏剧,2017,(11):142-145.
[2]白美丽.张家口文化与旅游融合创新模式探研[J/OL].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1-9.
[3]周蕊.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J/OL].旅游管理研究,2017,(5).
关键词:传统文化;旅游活动;导游
传统文化对我国旅游业发展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人们对旅游需求增加的情况下文化旅游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形式。在新的历史时期,想要更好的促进中国旅游业发展,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旅游文化建设的关注,结合传统文化内容积极思考传统文化在旅游活动中的应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成果的根本创造力,集中展现了各类文化思想、历史道德发展等精髓,具体包含儒家思想、庄子思想、墨子思想、道家文化等内容。
二、中国传统文化對旅游活动的影响
第一,崇尚自然的旅游观。崇尚自然的旅游观念自于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具体是指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在一切生产、生活中严格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第二,重义轻利的旅游观。受我国传统文化义利观的影响,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很少具备经济目的,大多是为了文化交流、传播。第三,尚近轻远的旅游距离观。受传统儒家思想三纲五常道德价值体系的影响,中国人在旅游的时候产生了不喜远游、崇尚近游的思想。
三、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旅游活动中导游人员的培养
导游自身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对促进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统文化修养是导游素质的内在要求。较高的素质是导游顺利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关键,为了提升自己的工作成效,在导游工作中,导游不仅需要让游客了解当地旅游历史文化,而且还需要向游客渗透旅游景点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让游客,特别是外国游客深刻领域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导游文化素养高低决定导游活动的文化品位。导游如果具备较低的传统文化,在导游中往往只能简单的应用千篇一律的导游词,无法满足游客对旅游文化资源的需求。而具有较高传统文化的导游则是能够向游客充分揭示旅游文化内涵,引导游客更好的领悟景点的自然美。第二,传统文化中的“大丈夫”思想意识能够更好的塑造导游人格。旅游业是服务业的一种,导游在工作中面临的游客类型多样,不同游客所拥有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导游如果缺乏必备的责任感、传统文化自豪感,在工作中很容易出现出卖灵魂、损害人格的行为,比如宰客行为。这种自宰客行为从传统文化角度看是缺乏个人气节。具有较高传统文化素养的导游在工作中则会另外气节精神,由此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塑造健康导游人格。第三,传统伦理为导游道德修养提供了丰富资料的支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出了处理个人和他人关系的准则规范,具体包括仁义礼智信的内容。这些传统文化向为导游道德素养的提升提供了丰富资料的支持。其中,“仁爱”思想蕴含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能够有效缓解某些导游对游客的“冷漠”;“义”思想则是避免出现宰客现象的出现,营造良好的导游、游客人际关系。
四、旅游活动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探讨
(一)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发展特色旅游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出当地旅游资源的特点,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旅游路线。在开展旅游文化园区的时候要进一步丰富景区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文化景区的文化品位。另外,在发展旅游业景区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力度打造休闲旅游产品,完善旅游景区的设施建设。
(二)积极开展城市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传统民俗包含古城墙、四合院、玻璃瓦、大运河、地方小调、踩高跷等,这些民俗文化体现了强烈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历史烙印,凝聚着古人精湛的艺术技巧和审美观,蕴含了深刻的人文理念和人伦关系,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同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展和利用也为旅游者了解城市发展个性、感受城市风情提供了重要载体支持。为此,旅游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对这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积极挖掘旅游景点的民间传说,渲染旅游景点的历史传承感
比如在带领游客游访某老街的时候,旅游公司需要在之前积极采集流转于当地民间的传授说,结合实际对这类传说修改,打造具有特色的饮食历史文化。在众多饮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美食的故事。导游在向游客介绍旅游景点的时候可以通过这个故事深入浅出的讲解来加强游客对当地历史文化的了解,从而有目的、有计划的游玩,增强自己的旅游文化感受。
五、结论
综上所述,旅游业的发展本身不存在国界的限制,但是旅游景点作为文化的一种形式在开发和应用过程中体现出鲜明的文化特点,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人们对旅游市场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的今天,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旅游业发展,需要相关人员结合传统文化内涵,加强对传统文化在旅游业开发、建设中的应用分析,将传统文化和旅游发展有效结合在一起,不断深化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文化内涵。
(作者单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夏莹,1986年生,女,回族,本科,助教。
参考文献
[1]金天星,卞轶男.旅游开发中民族民间舞蹈社会文化功用的嬗变[J/OL].四川戏剧,2017,(11):142-145.
[2]白美丽.张家口文化与旅游融合创新模式探研[J/OL].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1-9.
[3]周蕊.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的影响[J/OL].旅游管理研究,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