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CHZTP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析中医疗法在消化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消化内科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性选取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法随机分入对照组和研究组两个组别中。均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西医治疗,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对研究组实施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的主要症状积分、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主要症状积分方面,研究组中,三种疾病(胃溃疡、慢性胰腺炎、慢性肠炎)患者治疗后2周的主要症状积分均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疾病治疗总有效率这一指标,研究组为96.67 %,对照组为88.89 %,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这一指标,研究组为5.56 %,对照组为4.44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方面,治疗前研究组的生活质量优良率为13.33 %,与对照组的15.56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疗法在消化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可与常规西医治疗协同发挥作用机制,进一步改善患者整体疗效,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疾病治疗风险。
  【关键词】消化内科;中医疗法;整体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9-0015-02
  长期临床实践证实,消化内科疾病中大部分疾病的病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尽早确诊和接受对症治疗能够获得良好预后,而延误诊治则存在恶变的风险,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生命[1]。在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方面,现阶段以常规西医治疗为主,与此同时,中医疗法治在消化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也受到广泛关注,不断有中西医结合方案在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为进一步明确中医应用消化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中能够获得的效果,本研究展开更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现进行以下整理报告。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从我院消化内科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样本量为180例。纳入标准:胃溃疡患者、慢性胰腺炎患者、慢性肠炎患者;非过敏体质。排除标准:①同时合并患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②合并患有精神疾病或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应用抽签法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设置组别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研究组男51例、女39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48.29±3.80)岁,胃溃疡33例、慢性胰腺炎25例、慢性肠炎32例。对照组男48例、女42例,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8.25±3.74)岁,胃溃疡34例、慢性胰腺炎26例、慢性肠炎30例。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各项资料的组间差异均不明显(P>0.05),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均对研究知情,自愿参与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给予慢性胃炎患奥美拉唑(20 mg/次,1次/d)+替硝唑(0.5 g/次,1次/d)+氨苄西林(0.25 g/次,3次/d)+胶体果铋胶(150 mg/次,4次/d)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给予慢性胰腺炎患者胰酶肠溶胶囊治疗,初始剂量为2粒/次,进餐时口服,3次/d,持续用药4周。给予慢性肠炎患者美沙拉秦缓释颗粒(2袋/次,4次/d)+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2粒/次,2次/d),用药4周。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接受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患者口服自拟养胃汤,用药包括沙参30 g,茯苓、山药、白芍各20 g,蒲公英、佛手、白术各12 g,甘草5 g,每日1剂,早晚服用,2周为1个疗程,用药2个疗程。慢性胰腺炎患者口服柴芩双术汤,用药包括:白术20 g,柴胡、黄芩、炒白术、茯苓、枳壳、制半夏、槟榔各10 g,陈皮、厚朴各6 g,炮姜3 g。每日1剂,早晚服用,2周为1个疗程,用药2个疗程。慢性肠炎患者口服健脾清肠汤,用药包括茯苓30 g,黄芪、党参各25 g,白术、山药、薏苡仁各20 g,黄连、木香各10 g,甘草6 g。1剂/d,用药周期同其他患者。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中不同疾病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的主要症状积分以及两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②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隐痛,慢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慢性肠炎的主要症状为腹痛。上述疾病的主要症状按照无、轻微、明显、强烈分别计0分、2分、4分、6分。③疗效判定标准:判定依据为临床症状变化情况以及内镜或影像学检查结果。基本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内镜或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内镜或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吸收明显;无效:未达到改善中的各项标准。④生活质量评价标准:评价工具为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共从生理、心理、社会及物质生活状态四个方面评估个体的生活质量,问卷总分100分,评分高于90分表示生活质量为优,75~90分、50~74分、低于50分分别表示良、一般、差。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 24.0,计数资料的差异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的差异进行t检验,P<0.05为判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治疗前、治疗后2周的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研究组中三种疾病患者治疗后2周的主要症状积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均不明显(P>0.05),详见表1。
  2.2疾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这一指标比较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优良率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的该指标组间比较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 讨论
  伴随着现代中医的发展,近年来中医疗法治疗疾病的应用优势再次被广大医師发现,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信赖,也使得疾病的中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为进一步明确中医疗法在消化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消化内科疾病日后的治疗实践提供参考、指导价值[2]。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包括慢性胃炎患者、慢性胰腺炎患者和慢性肠炎患者,三种疾病均为消化内科三大类疾病的常见疾病,发病率相对较高。将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研究组患者治疗中期(治疗后2周)的主要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周期结束时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在该时间点,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优于对照组患者。而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发现组间差异不明显,均低于10%。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得出,中医疗法在消化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整体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主要为:中医对消化内科疾病的病理机制认识深入,基于病机用药,合理配伍,可协助西医药物彻底消除患者病机,且不会与西医药物发生作用机制冲突,故能够使患者获得安全、可靠的临床疗效[3]。
  综上所述,中医疗法在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与西医联合可协同发挥正向作用机制,能够更加迅速地缓解患者机体痛苦,进一步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用药风险小,患者普遍能够耐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占德. 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J]. 世界复合医学, 2019, 5(9): 123-125.
  [2] 汤秋芳, 廖郁文, 沈智理. 加味六君子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 山西中医, 2020, 36(7): 7-9.
  [3] 童建卫, 童书心. 消幽复胃汤对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耐药性慢性胃炎的治疗作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 49(13): 1718-1721.
  作者简介:高宇,女,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主治医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及心电图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接受健康教育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区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专题数据,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接受健康教育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差异。结果: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健康教育服务接受率分别为76.6%和84.0%;低龄、在婚、居住在中部和西部、知晓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建立健康档案的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受健康教育水平更高(P<0.05);文化程度低、居住在农村的流动人口受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应用镇肝熄风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所选病例筛选为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血压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缬沙坦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观察组治疗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镇肝熄风汤,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显著改善,血压水平控制
【摘要】目的:探讨瓜蒌薤白桂枝汤、西药联合治疗痰瘀互结型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痰瘀互结型老年冠心病患者7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组(n=35)和研究组(n=35)。参照组用西药治疗,研究组用瓜蒌薤白桂枝汤、西药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参照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低于参照组,胸憋闷和心痛时作、畏寒肢冷积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宫颈HPV感染患者开展虎符铜砭刮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以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妇科确诊收治的150例宫颈HPV感染患者为调查对象,将50例感染HPV16或者是HPV18患者组成A组,将50例感染除HPV16、HPV18外其他类型HPV病毒患者组成B组,将其余50例感染HPV病毒患者组成C组。针对A组和B组实施虎符铜砭刮痧治疗干预,对比三组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改良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3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纳入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例。对照组实行常规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康复情况。结果:腕关节评分对比,观察组的优良率远高于对照组(93.33%>53.33%),二者差异显著(P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龚致平老师四物消风散加减方治疗慢性湿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就诊治疗的76例慢性湿疹患者,选取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其中38例患者以传统西药方案进行治疗,划分为传统西药组,另外38例患者以四物消风散加减方治疗,划分为中药研究组,分析两组药物疗效。结果:治疗后中药研究组IL-4水平低于传统西药组,INF-y水平高于传统西药组,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类药物不合理医嘱点评情况分析及合理用药。方法:本次实验的研究时间区间为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研究资料为此期间内西和县医院病例资料,挑出284份不合理用药记录进行分析点评。结果:经研究发现院内静脉输液类药物不合理医嘱主要由溶媒选用不适宜、用法用量不合理、给药频次不合理、联用药不合理等8项构成,另发现院内心内科病区、骨科病区、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病区、ICU病
【摘要】目的: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干预的病情改善效果及安全可靠性。方法:取我科室收治确诊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时间跨度在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随机盲目对患者进行均等分组并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有40例。对照组单纯接受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扩冠、抗凝等措施,观察组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两种治疗方案
【摘要】目的:探讨对于高血压患者通过运用奥美沙坦氢氯噻嗪片进行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抽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依据用药方案分组,观察组患者应用药物奥美沙坦氢氯噻嗪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药物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监测结果以及服药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87.5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9例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临床病理。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9年9月所收治的19例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与病理表现,对比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情况以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19例子宫颈绒毛管状腺癌患者HPV检测结果分别为18型、(18、45)型、(18、56)型、(18、58)型以及阴性例数分别为3例、6例、2例、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