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用于经皮左心耳封堵术术中、术后抗凝的初步临床随访结果

来源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12345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口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对器械表面血栓形成和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接受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并完成术后45 d门诊随访的患者189例。根据术后不同抗凝方案进行分组:术后口服NOACs进行抗凝治疗者为NOACs组(29例),术后口服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者为华法林组(160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术中资料及术后短期随访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卒中史、冠心病史、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力衰竭、CHA2DS2-VASc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NOACs组糖尿病比例(34.5%比15.6%,P=0.016)、HAS-BLED评分[(2.3±1.0)分比(1.7±1.2)分,P=0.008]显著高于华法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封堵器压缩比、成功封堵率、残余分流发生率、残余分流大小、器械表面血栓形成发生率、卒中发生率等术中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术后45 d随访时,两组患者残余分流大小、器械表面血栓形成发生率、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总出血发生率、脑出血发生率、小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NOACs组患者残余分流发生率显著小于华法林组(21.7%比45.4%,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OACs用于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后抗凝治疗,其短期随访不增加器械表面血栓形成及出血事件发生率。
其他文献
研究性教学方法是提高硕士生创新思维能力,增强课程教学研究性的重要手段。针对我国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硕士生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可采用专题报告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