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玲曾说过“幸福是暴风雨的搏斗,而不是在月下弹琴、花前吟诗。假如没有很大的决心,就容易在中途停歇下来。不悲苦,即堕落。而这种支持下去的力量却必须在‘有恒’中来养成。没有大的抱负的人是难于有这种不贪便宜、不吐不舒服的坚忍的。而这种抱负只有真正为人类,而非为自己的人才会有。”一直以来,我把这段话珍藏于心,并不断以此告诫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努力做一个“有恒”之人,用自己的执著来不断书写一名教育行者的坚忍。
一、外出求学,开阔眼界
2007年春,我刚开始当班主任就接手了一个全镇闻名的乱班。接受新任务那一天,我一遍遍在心中问着自己:我能胜任新的班主任工作吗?我该怎么办?最后,我想我只有勇敢面对。可当我真面对时,却怎么也潇洒不起来。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情形仍历历在目:铃声早已响过,可教室里说笑声、打闹声依然此起彼伏,孩子们根本无视我的存在。那一刻我感觉眼前一片黑暗。一向不肯服输的我,只有擦干眼泪,开始了自己艰难的寻梦之旅。
2007年的盛夏,我——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弱女子,冒着近40度的高温,背上行囊,独自乘车数千里前往南京参加新语文杂志社举办的研讨活动。火车一路颠簸了近20个小时,我手握站票整整站了近20个小时,才在凌晨2时35分抵达了南京。研讨活动中,严华银主任的“教师成名三步路”——“站稳你的课堂、上好你的公开课、写好你的论文”至今依然铭记在心。三年来,我以读书为起点,积极思考,大胆践行,使自己在新的征途上不断进步。
2008年11月初,为聆听李迪老师《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策划》的报告,我毅然放弃休息时间,在周六凌晨四点多钟,踏上远行的列车。李迪老师以班级活动为载体来打造良好的班集体的理念带给我很多思索。回来后,我大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班级活动,如: “快乐起跑线”“小巧手大比拼”“春诵古诗”等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使我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与感动。
多次外出求学的经历告诉我:起点低不可怕,水平低也不可怕,重重困难同样不可怕,只要虚心好学,一定会如嫩绿的小草一样破土而出。如今做班主任的幸福距离自己早已不再遥远,成功正一步步向自己靠近。
二、拜师学艺,提升自己
生活中、网络里,我虚心向同行求教。三年中,我向许多同行及前辈就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虚心求教过,得到过不少热情的鼓励和悉心的指点。我用自己的勤奋、执著、真诚、好问迎来了生命成长中的众多“贵人”。
第一位当属我的恩师——张万祥老师。2008年6月,从班主任之友论坛上结识师傅后,每一次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惑时,师傅总是热情无私地给予指点。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前年接班之初,学生雨(化名)屡次在班里制造打架事件,弄得我不知如何是好。当我向师傅求助后,他老人家总是在电话那端叮嘱我学会冷静,要想法找到该生的亮点,转移他的注意力,帮助他建立自信,同时帮他在同学中建立威信,逐渐促其改变。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努力,这个昔日的打架小霸王,终于改掉不良习气,逐渐变得乖巧懂事,并在一学年里连续两次获得“班级进步星”,赢得了大家的喜爱。还有学生亮(化名),不爱完成作业,经常撒谎,师傅更是多次给我支招:别心急,认真了解孩子撒谎背后的真实情况,多跟家长沟通,借助同伴的力量……终于在摸清孩子撒谎行为的真实原因之后,在其家人和同伴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有了较大改变。另外,在写作方面,师傅也给予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与指点。2009年盛夏,他不顾劳累,精心帮我修改一篇旧时随笔,文中改动的部分居然有100多处,其中既包括整句话的修改,又有个别词语的修改,甚至连一个个用错的标点也没有遗漏,我感动得在电脑前掉下眼泪。在师傅的鼓励与帮助下,我变得坚强起来,成熟起来。
还有年近七旬的郭景瑞老师,同样令我感动。关于问题生的转化和写作方面的困惑,早已记不清郭老曾经给予过多少次悉心的指点。为了让我快速成长,老人不仅千里之外寄书于我,还专门拿出自己的稿费为我订了全年的《教师月刊》。
在与师傅、郭老以及众多朋友的接触和交往中,我深切意识到作为一个青年班主任,必须善于“借力”,善于从前辈和同行身上汲取营养,不断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虽然在拜师学艺的过程中,我曾饱尝艰辛,放弃了很多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但正是在这种“艰辛”中的乐此不疲,才让我逐步成长起来。
三、网络学习,大胆实践
在外出求学、拜师学艺的同时,我更不忘坚持网上写作。回想写作之初,何等艰难。毕业于数学专业的我,对文字的运用一窍不通。当我第一次尝试着拿起笔把心中的困惑写出来时,那笔如千斤般重,怎么也提不起来。可我没有气馁,强迫自己静下心来,一点一点往外“吐”。一篇不足500字的随笔,我竟花了半个月之久,写出来的文字仍是文不对题,词不达意,但我并没有就此放弃,依然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前行着。三年多来,我虚心向河南的王新梅老师学习治班艺术;不断从李迪老师的《我班有女初长成》《初荷教育随笔》等文章中汲取营养。重返班主任之友论坛后,我更成了艾岚老师、郑立平老师、覃丽兰老师、杜林校长等众多同行的忠实读者,不断在他们那里取经。
我不仅执著地坚持网上阅读写作,更醉心于孤灯下静品书香。书籍弥漫的清香、同伴写作的激情不断感染着我,激励着我。我如同一个不断品味茶香的茗客,沉醉其间。我勇敢地拿起笔,不断记录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一千多个日子里,我早已在不知不觉间醉入自己精心酿制的红酒中,竟完成了近70万字的教育随笔,记录了数百个孩子成长的真实故事。我的师傅、家人、学生、朋友、同事甚至连家长都成了我帖子中的常客,他们不断鼓励我,让我深刻感受到生命之花绽放的美丽和追梦的快乐。我由一个过去拿起笔来就头痛的女子,成长为在网间快意行走的写手。我的班级管理主题帖《勇敢走在寻梦路上》《教育梦工厂》以及人生感悟贴《用快乐做笔、书美丽人生》等在多家知名教育论坛被评为精华帖,点击率达到了数万。
四、破茧化蝶,演绎美丽
外出学习、拜师学艺以及网间快意行走的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也使我变得更加坦然镇定、从容自如。
2009年秋,历经一个多月的精心策划,我带领孩子们开展以“购物、野炊、郊游”三位一体的“快乐之旅”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和家长称赞。很多孩子在日记中写道:“这是我升入小学以来最幸福的一天,我会永远珍藏在心中。”“当我置身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当我品尝着我们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当我和小伙伴们尽情游玩时,我感觉自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人”……很多家长跟我交谈时,也多次提到,希望老师在以后的日子里组织更多这样的活动,让孩子有更多走出家门、体验快乐的机会。
2009年11月,我精心组织开展“特别颁奖会”,在学生和家长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很多学生再一次在他们的心情日记中写到:“当我含泪从妈妈手中接过鲜红的奖状,拥抱妈妈的那一刻,我在心中不停地告诉自己‘加油’,我要永远不让妈妈失望。”“我会努力的,争取下次也能像小伙伴们那样由妈妈亲手给我颁奖,享受那幸福激动的时刻。”此外我还成功组织了“竞聘会”“封官大典”“星星有约”“睁大眼睛看家乡”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我——一个来自乡村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师,正是怀揣着教育行者的梦,如一株自由天地间的野百合般勇敢地绽放,并不断地用自己的激情书写着为人师的幸福,不断用自己的执著演绎破茧化蝶的美丽!
一、外出求学,开阔眼界
2007年春,我刚开始当班主任就接手了一个全镇闻名的乱班。接受新任务那一天,我一遍遍在心中问着自己:我能胜任新的班主任工作吗?我该怎么办?最后,我想我只有勇敢面对。可当我真面对时,却怎么也潇洒不起来。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情形仍历历在目:铃声早已响过,可教室里说笑声、打闹声依然此起彼伏,孩子们根本无视我的存在。那一刻我感觉眼前一片黑暗。一向不肯服输的我,只有擦干眼泪,开始了自己艰难的寻梦之旅。
2007年的盛夏,我——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弱女子,冒着近40度的高温,背上行囊,独自乘车数千里前往南京参加新语文杂志社举办的研讨活动。火车一路颠簸了近20个小时,我手握站票整整站了近20个小时,才在凌晨2时35分抵达了南京。研讨活动中,严华银主任的“教师成名三步路”——“站稳你的课堂、上好你的公开课、写好你的论文”至今依然铭记在心。三年来,我以读书为起点,积极思考,大胆践行,使自己在新的征途上不断进步。
2008年11月初,为聆听李迪老师《班级活动的组织与策划》的报告,我毅然放弃休息时间,在周六凌晨四点多钟,踏上远行的列车。李迪老师以班级活动为载体来打造良好的班集体的理念带给我很多思索。回来后,我大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班级活动,如: “快乐起跑线”“小巧手大比拼”“春诵古诗”等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使我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与感动。
多次外出求学的经历告诉我:起点低不可怕,水平低也不可怕,重重困难同样不可怕,只要虚心好学,一定会如嫩绿的小草一样破土而出。如今做班主任的幸福距离自己早已不再遥远,成功正一步步向自己靠近。
二、拜师学艺,提升自己
生活中、网络里,我虚心向同行求教。三年中,我向许多同行及前辈就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虚心求教过,得到过不少热情的鼓励和悉心的指点。我用自己的勤奋、执著、真诚、好问迎来了生命成长中的众多“贵人”。
第一位当属我的恩师——张万祥老师。2008年6月,从班主任之友论坛上结识师傅后,每一次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惑时,师傅总是热情无私地给予指点。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前年接班之初,学生雨(化名)屡次在班里制造打架事件,弄得我不知如何是好。当我向师傅求助后,他老人家总是在电话那端叮嘱我学会冷静,要想法找到该生的亮点,转移他的注意力,帮助他建立自信,同时帮他在同学中建立威信,逐渐促其改变。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努力,这个昔日的打架小霸王,终于改掉不良习气,逐渐变得乖巧懂事,并在一学年里连续两次获得“班级进步星”,赢得了大家的喜爱。还有学生亮(化名),不爱完成作业,经常撒谎,师傅更是多次给我支招:别心急,认真了解孩子撒谎背后的真实情况,多跟家长沟通,借助同伴的力量……终于在摸清孩子撒谎行为的真实原因之后,在其家人和同伴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有了较大改变。另外,在写作方面,师傅也给予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与指点。2009年盛夏,他不顾劳累,精心帮我修改一篇旧时随笔,文中改动的部分居然有100多处,其中既包括整句话的修改,又有个别词语的修改,甚至连一个个用错的标点也没有遗漏,我感动得在电脑前掉下眼泪。在师傅的鼓励与帮助下,我变得坚强起来,成熟起来。
还有年近七旬的郭景瑞老师,同样令我感动。关于问题生的转化和写作方面的困惑,早已记不清郭老曾经给予过多少次悉心的指点。为了让我快速成长,老人不仅千里之外寄书于我,还专门拿出自己的稿费为我订了全年的《教师月刊》。
在与师傅、郭老以及众多朋友的接触和交往中,我深切意识到作为一个青年班主任,必须善于“借力”,善于从前辈和同行身上汲取营养,不断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虽然在拜师学艺的过程中,我曾饱尝艰辛,放弃了很多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但正是在这种“艰辛”中的乐此不疲,才让我逐步成长起来。
三、网络学习,大胆实践
在外出求学、拜师学艺的同时,我更不忘坚持网上写作。回想写作之初,何等艰难。毕业于数学专业的我,对文字的运用一窍不通。当我第一次尝试着拿起笔把心中的困惑写出来时,那笔如千斤般重,怎么也提不起来。可我没有气馁,强迫自己静下心来,一点一点往外“吐”。一篇不足500字的随笔,我竟花了半个月之久,写出来的文字仍是文不对题,词不达意,但我并没有就此放弃,依然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前行着。三年多来,我虚心向河南的王新梅老师学习治班艺术;不断从李迪老师的《我班有女初长成》《初荷教育随笔》等文章中汲取营养。重返班主任之友论坛后,我更成了艾岚老师、郑立平老师、覃丽兰老师、杜林校长等众多同行的忠实读者,不断在他们那里取经。
我不仅执著地坚持网上阅读写作,更醉心于孤灯下静品书香。书籍弥漫的清香、同伴写作的激情不断感染着我,激励着我。我如同一个不断品味茶香的茗客,沉醉其间。我勇敢地拿起笔,不断记录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一千多个日子里,我早已在不知不觉间醉入自己精心酿制的红酒中,竟完成了近70万字的教育随笔,记录了数百个孩子成长的真实故事。我的师傅、家人、学生、朋友、同事甚至连家长都成了我帖子中的常客,他们不断鼓励我,让我深刻感受到生命之花绽放的美丽和追梦的快乐。我由一个过去拿起笔来就头痛的女子,成长为在网间快意行走的写手。我的班级管理主题帖《勇敢走在寻梦路上》《教育梦工厂》以及人生感悟贴《用快乐做笔、书美丽人生》等在多家知名教育论坛被评为精华帖,点击率达到了数万。
四、破茧化蝶,演绎美丽
外出学习、拜师学艺以及网间快意行走的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也使我变得更加坦然镇定、从容自如。
2009年秋,历经一个多月的精心策划,我带领孩子们开展以“购物、野炊、郊游”三位一体的“快乐之旅”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和家长称赞。很多孩子在日记中写道:“这是我升入小学以来最幸福的一天,我会永远珍藏在心中。”“当我置身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当我品尝着我们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当我和小伙伴们尽情游玩时,我感觉自己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人”……很多家长跟我交谈时,也多次提到,希望老师在以后的日子里组织更多这样的活动,让孩子有更多走出家门、体验快乐的机会。
2009年11月,我精心组织开展“特别颁奖会”,在学生和家长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很多学生再一次在他们的心情日记中写到:“当我含泪从妈妈手中接过鲜红的奖状,拥抱妈妈的那一刻,我在心中不停地告诉自己‘加油’,我要永远不让妈妈失望。”“我会努力的,争取下次也能像小伙伴们那样由妈妈亲手给我颁奖,享受那幸福激动的时刻。”此外我还成功组织了“竞聘会”“封官大典”“星星有约”“睁大眼睛看家乡”等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我——一个来自乡村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师,正是怀揣着教育行者的梦,如一株自由天地间的野百合般勇敢地绽放,并不断地用自己的激情书写着为人师的幸福,不断用自己的执著演绎破茧化蝶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