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丰田的未来

来源 :汽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Ma_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印象里,日本企业对技术方面,尤其生产线和研发领域对外非常保守,轻易不展示,丰田也是如此。从去年开始请世界媒体进入它的环境和安全系统研发基地,让公众领略到丰田混合动力技术成功的背后。中国媒体一行难得第一次看到了丰田的混合动力车电池组装线和汽车道路安全试验场试验过程
  责任、坚持、运气
  难得丰田第一次打开大门让媒体走进去看看,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透明度,不仅仅是告诉是丰田如何想的,还让人看到是如何做的,能增加对企业信任感。过去对普锐斯的制造和研发过程多少有些神秘感,走马观花地将混合动力最重要的电池生产线收在眼底算是此行的最大收获之一。此外,丰田汽车道路安全试验场试验给了我们对比以安全为核心价值的沃尔沃同类项目比较的机会(沃尔沃曾多次展示其安全试验过程)。一个企业能立足于世界汽车顶尖地位,一定有其道理的,为什么丰田在汽车混合动力技术上最终取得统治地位,通过浏览普锐斯开发过程的故事和现场体验生产研发部门,甚至所处的地理人文环境,就不难得出结论。
  我会把丰田混合动力系统成功归于责任、坚持、运气。前两项无疑是丰田立于不败之地核心,即大家熟知的丰田基于“通过提供丰富的产品,能够创造一个富裕的社会”理念所做的一切,而“扎根于当地、成为优秀企业公民”,则使丰田车融入社会生活。至于“运气”,不能不说前些年关于新一代汽车动力系统的路线之争。专家们公认汽车替代能源最优方案是燃料电池,在燃料电池商用前纯电动、燃气、生物燃料、还是混合动力
  过渡争论不休,替代燃料和燃气验证过程中都不被广泛认可。在电池技术突破前到底混合动力好还是其它的?强大的欧洲市场坚持认为高效柴油机耗能足以匹敌混合动力,而且成本低。随着时间推移,欧洲面临更严酷的排放法规,而锂电池技术几乎走到尽头;氢燃料技术停滞不前;柴油机的能耗潜力发掘殆尽,还要增加排放成本。与此同时,丰田混合动力技术却日臻完善,在崇尚混合动力的美国市场及日本本土得到政府的扶持,销量增加成本降低。这时,混合动力的优势显现出来,最终欧洲汽车厂商也纷纷推出混动车型。
  如果说纯粹靠运气不公平,前提还是企业的远见。早在1990年,时任会长的丰田英二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采用与过去相同的开发方法,丰田还能够在21世纪存活下去吗”。由此开始了丰田混合动力23年的历程。从97年内上市销售开始,丰田混合动力车到今年第一季度,累计销量已经超过500万辆,大获成功。可以预见,未来许多年,混合动力车将是丰田的当家饭。
  远见来自环境与危机意识
  如果说混动车的开发始于丰田英二对未来企业生存的忧虑,那么对能源、资源,甚至地理上的安全感造就了日本企业家比其他人更强的时刻不在的危机意识。日本公众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整洁,日本人对细节的苛求,当你把这些与丰田车内饰的精致、油耗口碑联系到一起,就不奇怪为什么丰田能开发出首屈一指的混动系统。
  在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等在替代能源汽车方面,以现有的技术水平还无法确保其实用性,此外由于需要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因此通常在普上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混合动力车同时结合了传统发动机和替代能源汽车的优点,是一种可实用化的系统。
  是不是混动技术仅着眼于过渡阶段呢?我们看到丰田混合动力开发时已经为可能的纯电动车打下基础。
  丰田在开发混合动力系统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未知领域的技术,但丰田并没有采用专业厂商外协的方式,而是执着地进行内部生产。驱动电动机和对蓄电池进行电力控制的逆变单元就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电动机方面,如果将来EV、混合动力、燃料电池车等能够取代内燃机汽车,电动机就将取代发动机,那么作为汽车中枢的电动机是不可能委托外部厂商来生产的。在逆变单元方面,丰田在半导体器件上采用了能够迅速控制大电流的绝缘栅双级晶体管(IGBT)。虽然当时IGBT已经开始应用与新干线和电车等领域,但其容量和规格方面还存在很多不明之处。然而丰田高层也考虑到了,一旦成功,相关成果将有可能成为国际标准。作为一家致力于夺得世界头筹的汽车厂商,丰田不仅要防止出现因过分依赖供应商导致技术黑箱化的现象,还要在可能成为新一代汽车制造的核心技术方面,提前积累相关的技术和经验。
  安全总是首位的
  前几天,正火爆的特斯拉也没逃过火灾,电动车和混动车的电池安全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样电池安全被
  丰田也看做最重要的环节。
  针对进展缓慢的蓄电池研发业务,96年12月,丰田与松下成立了合资公司——松下电动汽车能源公司负责新电池的研发工作。由于生产用于普锐斯的蓄电池需要将240节1.2V的电池串联起来,因此其中哪怕是有一节电池出现问题,汽车也无法启动,甚至会发热短路。因此“在制造阶段将缺陷产品降至零”的想法,贯彻在整个电池生产过程。从第一辆普锐斯上市开始到今天,没有一辆丰田混合动力车发生过爆炸起火的案例,从1997年来,丰田历时15年累计向全球提供600多万套混合动力车电池组,迄今未发生过因电池组出现问题导致召回事件。
  不仅电池生产过程严格控制质量,研发时就对电池组作了电池电量过充和过放的深入研究,不仅为了安全,也为了电池寿命作评估。通过提问,我们了解到,普锐斯电池管理系统技术含量非常高,其作用之一就是控制电池不进行满充满放,控制车载电池的充电量和温度,来抑制电池衰减。根据丰田统计,在日本使用超过50万公里的普锐斯,其电池衰减很少甚至不变。丰田接触到加拿大的一辆使用超过15年行驶百万公里以上的第一代普锐斯,发现电池还很好,衰减在在中等水平。可见,作出充放电量标准前,要多大的试验数据量支持呀。所以,丰田卖车时敢于承诺,车载电池的寿命与车辆一样,不用更换。现在,丰田混合动力车的插电款用锂电池,不插电的是镍氢电池。
  参观时,我们看到了10米高的电池跌落试验台和高低温试验室,恐怕所有车载动力电池都有这样的试验。同样,混合动力车的碰撞实验除了与内燃机汽车一样的要求外,特别验证对电气系统的保护,无论哪个方向发生碰撞时,都要求立刻切断高压电,保证电池组无损伤和漏电。为什么丰田混动车卖了15年500万辆,没发生过电池事故?事实还是令人信服的,丰田的混合动力车与其品牌的质量口碑无出其右。
  丰田向我们展示了它现在所关注和正在进行的交通安全研究。通过对交通事故的调查和分析,研究汽车、人、交通环境的交互影响,来改进汽车的主动、被动安全是世界顶级汽车企业必须做的,车联网和智能交通已成为下一步丰田产品安全的前沿课题,早在20年前,丰田就在中国展示过他的智能交通方案,这次访问算是开了个口子,而沃尔沃早就让人深入采访过,市场竞争中,哪一项都不能落后啊。
  丰田“双擎”开启混动时代
  在2012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随着丰田汽车公司“TOYOTA Dear ~亲~”、“云动双擎”等11辆全球首发车以及中国首发车的正式发布,丰田以混合动力技术——“双擎”动力为核心的在华战略清晰浮出水面。自此,丰田将全力开发节能和新能源技术汽车,抢占新能源领域战略高地,全面冲刺中国市场。然而为了解决制约其在华发展的主要因素——价格,丰田中国研发中心去年破土动工,丰田混合动力核心部件国产化的研发也已经提上日程 。按照丰田中国的计划,将在2015年实现搭载国产混合动力总成车辆的生产和销售。随着丰田常熟研发中心的推进和国产化步伐的加快,未来国产混合动力总成部分的成本有望降低一半。
其他文献
旧款锐志改装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是新款锐志还有很多可以探索的地方。新旧锐志除了看得到的外观变化,在底盘方面也是完全不一样的。通过改装可以带给车主意外的新鲜感    改装清单  动力  BLITZ进气冬菇  FGK双出排气尾鼓  底盘  WORK T1S 19寸轮圈  前8J后9J 邓禄普 DZ101轮胎  前235/35R19,后265/30R19  CUSCO Zero-1避震  CUSCO前
可能对很多人来说,Acura有些陌生,因为毕竟它曾经只在北美豪华车市场存在,因为毕竟它进入中国晚了些,而且目前车型只有引进的三款,TL,RL和SUV类型的MDX,但是我相信无论哪款车型,它一定会让你过目不忘:简洁却粗犷的硬朗线条,锐利的前脸,五边形格栅,棱角分明的造型,当然还有那个卡钳造型的字母“A”logo。  如果在Acura车型中选择,我想一定是MDX。不要问我为什么,喜欢就是喜欢。如果非要
在海外市场征战30年,如今GLI家族终于登陆中国,稍显姗姗来迟。相比GTI,GLI的名气和号召力都要逊色不少,尤其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其实,GLI与高尔夫GTI同出一门,高尔夫GTI在1976年率先推出,而到了8年后,三厢版的GTI应运而生,大众将其命名为GLI。与“活泼外露”的GTI不同,GLI因其三厢的造型定位,更显“内敛”,但它的运动基因不可小觑。  既然是大众车,外形还需要再说什么吗  我
最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到底应该抱着一种对身边事物乐于相信的态度生活呢?还是时刻警惕,保持一种怀疑的态度生活?    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态度都有自己的答案,不管答案是什么,也都无可厚非。在我们这个信任足可以成为危机的社会中,到底何去何从更多时候让我们很困惑,是不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看破红尘的应该比古时候更多?那出家的人怎么不是社会主体呢,是因为现在寺庙里也不清净了,和尚们都开BMW了。  再说
很多女孩在选车的时候,都会考虑个头大的SUV,感觉很安全,适合家庭使用,又能户外越野,不过我却对这样的车不感冒。跟别的女孩不同,我更喜欢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感,说白了就是喜欢开快车。平日在外企上班,工作压力非常大,动不动就加班,跟进度跟项目到深夜都是常有的事情,我自己缓解压力的方法就是驾驶着爱车,听着音乐在路上飞驰,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头脑中一切皆无。我的第一辆车就是大众的速腾,而且还是1.4T手动
我们从来都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民族,从战国时赵国的“胡服骑射”、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吸收外来文明的精髓、取众家之长为我所用一直是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不缺乏人才,不缺乏探索的精神,只是需要环境的激励    关于中国汽车工业落后的现状,很多业内人士都在寻找症 结,当有了市场,有了技术,最大的短板就是设计的独立性,而最根本的还是设计人才的成长。在前几年汽车行业井喷的时期
福建省委书记尤权、省长苏树林,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杨岳,省委常委、秘书长叶双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志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郑立新,福州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平,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朱福寿,副总经理刘卫东,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马良杰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签约仪式。  东风助力福建省实现百万规模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福
2013年的北美车展在底特律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情景中落下帷幕。举办历届车展的COBO会展中心新建了一个圆形湖景展厅,虽然还未完工但为车展提前启用了一部分,使得展览面积增加了20%,来自全球的59部新车在此发布。被赞为自信、乐观和富于创新精神的本届车展,在各个方面都显示出北美汽车业“回来”了,全球的汽车厂商也“回来”了,为了正在复苏的北美汽车消费市场。  与国内的车展不同,北美车展一贯以车为主,或者说
提到阿尔法·罗密欧,这个意大利的品牌,一直保持着优美的设计曲线、心形的进气格栅、不错的用料和做工,对它了解的人会细数Spider、156、166这些经典车型,但是进入本世纪后,阿尔法·罗密欧似乎有点找不准定位,优美慢慢变成了硬朗,从8C和4C概念车上就能窥见一斑,浪漫的心形进气格栅也变成了锋利的盾形,销量一直不如人意,自然利润也就成了问题,所以才有消息说大众打算再次收购阿尔法·罗密欧。在这关键时刻
东望台湾,那一场青春岁月  提起宝岛台湾,很多人会想到日月潭、阿里山;而提起台湾的汽车工业,就不能不提裕隆,1953年,裕隆这家企业就以“发动机报国”为己任宣告成立。  面对如火如荼的大陆汽车市场,1995年裕隆旗下的合资公司中华汽车参股东南汽车项目,占股50%。2000年,裕隆和东风成立风神汽车,占股40%,在2003年转制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   在台湾,裕隆自主研发的梦想也从来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