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临沭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6亿m3,人均占有量为580 m3,仅占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随着全县经济的突飞猛进,水的缺口越来越大,再加之近几年连续干旱少雨,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该县经济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临沭;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策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1水资源供需状况
临沭县位于山东省最东南部的苏鲁交界处,因濒临沭河而得名。东、南分别与江苏省赣榆、东海相邻。临沭县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洼,县境东部和北部为低山丘陵, 西部沭河沿岸为冲积小平原,海拔高度均在60-400米之间,全县大小山峰44座,最高海拔394.70米。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82%,丘陵占72.82%,平原占23.36%。境内有苍马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沭河生态旅游区等名胜。临沭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寒暑交替,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年均降水量852毫米。临沭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6亿m3,人均占有量为580 m3,仅占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实际年平均可供水量为10843万m3,而年平均农业需水为18421万m3,人畜饮用及其它需水1115万m3,共计总需水量为21128万m3,年均缺水10285万m3。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的突飞猛进,水的缺口越来越大,再加之近几年连续干旱少雨,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该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2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全县建成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88座,塘坝694座,大小扬水站207座,建成各类机电井1600眼。地表水是该县主要供水水源,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类型比较单一,多为重碳酸盐钙型水,矿化度一般小于0.5g/1,PH值小于8.5,符合人畜、企业和灌溉用水标准;地下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水、裂隙水两大类,平均地下水资源模数为11.21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本区地下水化学成分比较单一且多年变化不大,大多为重碳酸盐钙型水,地下水水质较好,但在工业化比较集中的区域和沭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都有轻度污染。
2、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地表拦蓄能力低
该县多年平均自产径流量为3.2亿m3,过境客水量为13.2亿m3,总径流16.4亿m3,各种水利工程年拦蓄能力仅为1.02亿m3,拦蓄能力仅为5%,每年有95%的水量白白流走,由于缺乏“当家水”,一遇干旱年份,许多灌区失去灌溉能力,全县惟一的大型河灌区-----龙窝灌区,原设计灌溉能力2.1万m3,多年平均水量1.0亿m3,但由于引水时间主要在非灌溉季节,大量引水弃掉,灌溉时间沭河断流,缺乏拦蓄水,实际灌溉面积大都小于3333H m2。
2.2现有水利工程标准低,配套差
现有水利工程大都已运行三十多年,由于年久失修,老化退化极为严重,实际拦蓄能力低,加之工程建设时标准低,设备配套不全,据调查,全县各类水库、塘坝不仅存在不同程度不安全因素,而且有许多属病险水库,许多拦河坝不仅工程标准低而且淤泥严重。全县万亩以上灌区5处设计灌溉面积2.85H m2,配套面积仅1.37万m2的48%,全县机电井不同程度存在配套率低和布局不合理现象,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2.3水的有效利用率低
农业是该县主导产业,用水量约占全县总用水量的70%,而该县大部分农田灌溉仍采用落后的大水漫灌方式,农业用水的有效系数仅为0.4左右。工业发展速度较快,但用水工艺落后,全县工业用水综合重复利用率仅为35%。
2.4水污染加重,造成水质性缺水
随着工业发展,工业生活污废水排量逐年增加,造成排放区地表和地下水体不同程度污染,水质性缺水更加剧了水资源的供求矛盾。
3、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对策
3.1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深入开展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水资源缺乏的严重性和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
3.2加大拦蓄工程建设,提高调蓄能力
修复、改建龙窝拦河坝闸,充分利用沭河客水,利用河道窄的自然优势,修建拦河闸,拦蓄调节上游水量;同时在沭河沿岸兴建改建扬水站,扩大沿岸水浇面积;扩建增建水库、塘坝、蓄水池、谷坊等地表拦蓄工程,最大限度的增加蓄水量;平原宜井区加快机电开发配套,提高地下水的可供水量,并积极做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调查。
3.3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在农业方面,围绕发展高效农业,积极发展喷、滴、微灌技术,全县节水灌溉面积逐步推广到0.67万hm2,年可节水900万hm2。平原地区充分挖掘地下水潜力,采取打大口井、深井、地边井等工程措施,并做好井渠配套,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工业方面,推广闭路循环水新技术应用,企业用水大户要搞好水平衡测试,逐步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争取到2020年全县工业区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5%以上;经化计划、节约用地,衽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利用经济杠杆调控水资源,以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工作进展。
3.4深化水利产权制度改期,加快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入体系,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放开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使用权,大力发展农村小型水利。
参考文献:
[1]黄初龙;邓伟;杨建锋;;中国东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水平灰色聚类评价[J];干旱区研究;2006年02期
[2] 刘绍民,刘志辉,王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玉米田蒸散量的估算研究[J];灌溉排水;1998年01期
[3] 徐学选,刘文兆,琚彤军,王炜;黄土丘陵区县域尺度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探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年04期
[4] 徐学选,刘文兆,琚彤军,王炜;黄土丘陵区县域尺度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探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年04期
关键词:临沭;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策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1水资源供需状况
临沭县位于山东省最东南部的苏鲁交界处,因濒临沭河而得名。东、南分别与江苏省赣榆、东海相邻。临沭县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洼,县境东部和北部为低山丘陵, 西部沭河沿岸为冲积小平原,海拔高度均在60-400米之间,全县大小山峰44座,最高海拔394.70米。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82%,丘陵占72.82%,平原占23.36%。境内有苍马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沭河生态旅游区等名胜。临沭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寒暑交替,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3℃,年均降水量852毫米。临沭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6亿m3,人均占有量为580 m3,仅占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实际年平均可供水量为10843万m3,而年平均农业需水为18421万m3,人畜饮用及其它需水1115万m3,共计总需水量为21128万m3,年均缺水10285万m3。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的突飞猛进,水的缺口越来越大,再加之近几年连续干旱少雨,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该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1.2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全县建成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88座,塘坝694座,大小扬水站207座,建成各类机电井1600眼。地表水是该县主要供水水源,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类型比较单一,多为重碳酸盐钙型水,矿化度一般小于0.5g/1,PH值小于8.5,符合人畜、企业和灌溉用水标准;地下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水、裂隙水两大类,平均地下水资源模数为11.21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本区地下水化学成分比较单一且多年变化不大,大多为重碳酸盐钙型水,地下水水质较好,但在工业化比较集中的区域和沭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都有轻度污染。
2、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地表拦蓄能力低
该县多年平均自产径流量为3.2亿m3,过境客水量为13.2亿m3,总径流16.4亿m3,各种水利工程年拦蓄能力仅为1.02亿m3,拦蓄能力仅为5%,每年有95%的水量白白流走,由于缺乏“当家水”,一遇干旱年份,许多灌区失去灌溉能力,全县惟一的大型河灌区-----龙窝灌区,原设计灌溉能力2.1万m3,多年平均水量1.0亿m3,但由于引水时间主要在非灌溉季节,大量引水弃掉,灌溉时间沭河断流,缺乏拦蓄水,实际灌溉面积大都小于3333H m2。
2.2现有水利工程标准低,配套差
现有水利工程大都已运行三十多年,由于年久失修,老化退化极为严重,实际拦蓄能力低,加之工程建设时标准低,设备配套不全,据调查,全县各类水库、塘坝不仅存在不同程度不安全因素,而且有许多属病险水库,许多拦河坝不仅工程标准低而且淤泥严重。全县万亩以上灌区5处设计灌溉面积2.85H m2,配套面积仅1.37万m2的48%,全县机电井不同程度存在配套率低和布局不合理现象,未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2.3水的有效利用率低
农业是该县主导产业,用水量约占全县总用水量的70%,而该县大部分农田灌溉仍采用落后的大水漫灌方式,农业用水的有效系数仅为0.4左右。工业发展速度较快,但用水工艺落后,全县工业用水综合重复利用率仅为35%。
2.4水污染加重,造成水质性缺水
随着工业发展,工业生活污废水排量逐年增加,造成排放区地表和地下水体不同程度污染,水质性缺水更加剧了水资源的供求矛盾。
3、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对策
3.1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深入开展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水资源缺乏的严重性和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
3.2加大拦蓄工程建设,提高调蓄能力
修复、改建龙窝拦河坝闸,充分利用沭河客水,利用河道窄的自然优势,修建拦河闸,拦蓄调节上游水量;同时在沭河沿岸兴建改建扬水站,扩大沿岸水浇面积;扩建增建水库、塘坝、蓄水池、谷坊等地表拦蓄工程,最大限度的增加蓄水量;平原宜井区加快机电开发配套,提高地下水的可供水量,并积极做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调查。
3.3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
在农业方面,围绕发展高效农业,积极发展喷、滴、微灌技术,全县节水灌溉面积逐步推广到0.67万hm2,年可节水900万hm2。平原地区充分挖掘地下水潜力,采取打大口井、深井、地边井等工程措施,并做好井渠配套,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工业方面,推广闭路循环水新技术应用,企业用水大户要搞好水平衡测试,逐步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争取到2020年全县工业区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5%以上;经化计划、节约用地,衽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利用经济杠杆调控水资源,以经济手段促进节水工作进展。
3.4深化水利产权制度改期,加快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入体系,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放开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使用权,大力发展农村小型水利。
参考文献:
[1]黄初龙;邓伟;杨建锋;;中国东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水平灰色聚类评价[J];干旱区研究;2006年02期
[2] 刘绍民,刘志辉,王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玉米田蒸散量的估算研究[J];灌溉排水;1998年01期
[3] 徐学选,刘文兆,琚彤军,王炜;黄土丘陵区县域尺度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探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年04期
[4] 徐学选,刘文兆,琚彤军,王炜;黄土丘陵区县域尺度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探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