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地震科考人工爆破与构造地震特征对比分析

来源 :四川地震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jf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四川芦山地震科考人工爆破与构造地震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用实例说明了不同震中距、不同地区、震级相近的两类地震事件震相特征的不同,指出在震中距小于120 km时,两类地震事件波形记录特征差异显著,通常爆破地震波形多显示为Pg振幅突出,垂直初动向上,Sg波不易识别,面波相对较发育等特征;在震中距大于120 km时,两类地震事件波形记录比较相似,不易直接通过波形记录进行判别,需进一步计算出地震波传播速度、持续时间等参数后才能判别。正确判定地震事件类型有助于提高大震速报和地震编目工作质量,能更好地为地震科研
其他文献
英语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应用语言进行交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主题型情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活化所教语言知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交际的机会,提高学生在实际交
初中英语和高中英语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难度、课堂容量、教学方法运用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在教学衔接过程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笔者就以个人的教学探索与实践来谈谈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重视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把其作为高一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高一年级英语课程容量大、教学任务重,开展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和学习高一英语新课看
新课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觉得这也是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充分受益的关键。儿童具有潜在的学习欲望,关键是看教师能不能激活。一个优秀的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之所在,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又是整个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并总结如何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的途径与方法。首先是在物理概念、定律、原理的讲授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其次是在物理实践活动课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德;再次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和环境保护意识。当然,在物理教学中
在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动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三贤中学提出了探究式教学法,对老师发出了“讲最易,教最难,导学才见真工夫”的号召,对学生提出了“成功源于良好的习惯,习惯来自养成”的要求,创设积极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兴趣等于效率”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探究式教学法的操作过程  1.有效导入。  这是课堂的起始环节,也是对课前导学案完成效果的验收。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从不同角度提出对本节课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