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评价惹的“祸”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feng1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爱的苹果》是一首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优秀儿童歌曲,为aba的三段体结构。歌曲借“可爱的”苹果抒情,以纯朴真切的语言,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歌曲的另一感人之处在于,歌词是1954年由北京女子三中初二(9)班集体创作,再经管桦修改、张文纲谱曲而成的。我觉得歌曲最打动我的就是“情”字,有学生对老师真诚的热爱之情,也有诚恳深切的感激之情,更有学生借苹果之意表达出来的深厚热烈的敬爱之情。因此,我预想学习新歌就该从“情”字入手,打开同学们的心扉。
  五(1)班的音乐课。笔者像往常一样,笑盈盈地欢迎同学们来上课,师生相互问好后,开始了授课。
  我说:“同学们,你们现在已经读五年级了,说说老师给你的印象,好吗?”
  “差,极差!”一个接得很快且很响的回答。我一看,是吕××!
  马上就有同学不相信似地重复他的话:“差,极差?!”一看同学们的表情,吕××又轻轻加了句:“怎么可能?开玩笑的。”把头给缩了。(其实前句可能是他的真心话,后句则是生怕被老师骂而加的“套话”。)
  吕××的话音刚落,立刻又传来一声声援:“老师,最坏了!”这回是钱××(这是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很头痛的学生)。这家伙个头小小的,坐在最后一排,一副很激动、很对立的样子。还有一个块头大、个儿高的男生在他旁边随声附和着:“就是就是!”
  这样的评价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平常看似纪律较好、气氛较沉稳的五(1)班,居然会出现这种状况!我忍不住想听听其他同学的回答。于是,我又问:“说说你心目中的好老师给你的印象?”
  韩××说了句:“徐老师给我慈母般的感觉。”(徐老师是他们的数学老师)还没等同学们反应过来,钱××、吕××等一致起哄:“马——屁——精!”
  这又是我始料未及的!唉,都是让学生评价老师惹的“祸”!看这架势,懊恼没有用,简单批评也没有用,想回避这个问题更不可能。不打开学生的心结,是根本没法上新课的。
  “听了几位同学对老师的评价,看着你们评价老师的模样,任老师想到了我的小时候。”我停顿了一下。学生看我要讲故事,都安静了下来,目不转睛地期待着。“任老师在学生时代有一件刻骨铭心的往事,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是一次初二的英语期末考试,在我做完试卷后,坐在我后面的、平常要好的一个女同学一直问我要答案,因为不给看不好意思,所以,我就把试卷拿起来靠近她那边让她看,可是尽管如此她还是看不清楚答案,于是又怂恿我把答案抄在纸条上传给她,我真抄了扔给她!结果被英语老师抓了现行,还把我原先90分的英语成绩记为0分。这样一来,我期末成绩排名就从全班第二跌到了20多名。后来老师家访还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家长,弄得我灰头土脸的,抬不起头来!”我环视了一下全班,看同学们的脸上都写着“同情”,就问道:“你们帮我想想看,这件事到底是谁的错呢?”
  学生们纷纷说:“问你要答案的那个同学!”
  我接过话,说:“一开始我也是又羞又怒,恨英语老师,怪那个同学,全然没想过自己有错。现在想来,分明就是自己的错!”同学们一片愕然,我解释说:“就是 我自己的错——是非不分!同学成绩不好,可以在课余时间帮她,教她解题的方法,督促她及时学习,这才是好朋友之间真正的友谊。而老师更是没错,按考场规则处理,让家长协同教育。你们说对吗?”
  感觉到同学们的心柔软了一些,几位激动者的情绪平和了一些,我先请同学们一起来聆听一段旋律(听钢琴演奏a段音乐),感受一下音乐传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学生回答是悲伤的、深情的)然后展示a、b段谱例,看看北京女三中初二(9)班的学生想表达的是对老师的怎样的感情。
  生:敬爱和感谢。
  师:是的,你们说老师批评学生,让学生遵守规矩,能够加工资加奖金吗?
  生:不能。(都笑了)
  师:老师批评学生,让学生遵守规矩,是不是就能使自己变得更加年轻、健康、美丽、帅气呢?
  生:不能。(都笑翻了)
  师:那你们说老师批评学生是为了什么呢?
  生:……
  师:我们学校二年级有一位优秀班主任,她的QQ签名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明白了,原来我们的态度决定老师的心情。’哈哈,学生语录。这是二年级的小朋友写在作文里的一句话,你们能告诉我这句话的意思吗?”同学们默不做声,然而我却相信他们大多数人心里是懂的。“这是二年级小朋友的纯真之语啊!我们是五年级的学生了,是否也应该学着站在老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呢?挨批评时能否想想自己是否有错?
  话说到此,课堂气氛已经缓和、轻松多了,我们开始了a乐段的学唱……师:“老师能从大家的歌声中听出,我们班同学其实对老师也是满怀敬爱的。现在请大家来听听第二段旋律,这段音乐相比刚才那段情绪上有什么变化?”(听钢琴演奏b段音乐)生:“有点激动”“很执著”“诚恳的”。接下来让学生哼唱旋律,学唱歌词,特别是句中的“就像”“决心”“多少”“决不”“我”在四度、五度跳进后都出现在同一声区的“5”音上,引导学生不断感受、体验学生对老师的真切诚恳的感激之情和为报答老师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绝大多数同学都唱得很投入,就是一时半会儿显然还感染不了那几个“闯祸”的男生,他们唱得不怎么积极、情愿。
  “唱得不错,同学们!我们老师有时候在聊天的时候,说到好学生和所谓的差学生,都有这么一个共同的感觉:很多好学生成人成才后,看见小学老师都不太认识了,或者是淡淡地叫一声就好了;而那些当年天天被批评的学生,看见老师都显得非常的热情。”(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特别是钱××、吕××等!)我接着又说:“据教育专家研究的一些资料显示,小时候一直被批评的学生,长大后抗挫折的能力特别强,以后步入社会会很有出息。而那些小时候一直受宠不经风浪的好学生,一旦学习环境有了改变,以往的名次、人际优势不复存在的时候,则很容易产生心理落差、畏难情绪,且很难调适过来。这样看来,小时候被老师批评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我放眼望去,全班同学的情绪都很放松,看见钱××、吕××等一批调皮鬼都露出得意的笑脸!)
  当全班同学再一次投入感情演唱的时候,下课铃声响了。看见他们心情放松、神情愉悦地离开教室,我的心里真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静心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课堂教学任务没完成(a’段没来得及教),这算不上一堂合格的音乐课,但针对这堂音乐课中暴露出来的学生对老师的严重抵触情绪,我及时进行了有效的疏导和矫正,使他们乐于歌唱、乐于改变、乐于表达,让孩子们在歌声中重新找回对老师的感谢、敬爱和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比简单完成原定的教学任务更有价值!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2018年论文转载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后得出:207篇论文来源于51种刊物:论文平均篇幅约为3.5页;作者以一线教师为主,而且集中在东南沿海省市;论文课题成果占比较小。年度研究热点和重点集中在语文学科价值观教育、阅读教学内容与形式创新、习作教学传承与发展、课程开发与新教材教学、学生思维培养等方面。文章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朱晓芳 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师园丁奖获得者,江苏省五一巾帼标兵,苏州市教育领军人才,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  长期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及研究,以“聚焦核心素养 打造‘生动课堂’”为着力点,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评促学,创设宽松和谐、自主活泼的英语学习氛围,用心倾情,为学生定制小学英语“生动课堂”,探索“师生互动、媒体启动、差异联动、评价调动、智慧传动和心灵触动
前言: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讲述了高尔基与儿子之间发生的“摘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课文的叙述不仅使人感受到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还通过这两件事传达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永远比“拿”更愉快的人生哲理。在课文的叙事中,插入
【摘要】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培养人的思维方式。核心素养下数学课堂的构建,心中不能只做到有学生,更应做到有学生的未来,不应只注重对知识与能力的传授,更应注重对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数学课堂 思维品质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
曾昭曙老师执教的宽度语文《穷人》一课,令我耳目一新,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教学理念得到更新,眼界变得更宽、更长、更远,好像井底之蛙突然跳上了井沿,终于看到广阔无边的美丽世界。长长的《穷人》一文,曾老师巧妙取舍,围绕一个“仁”字,上得如此轻松和生动,如此宽广与厚重!曾老师用两个课时,引领学生透过散发出热度的文字,穿越千年历史,跨过万里国界,触摸不同肤色民族的美好心灵,只为让那一个“仁”字植根学生心田,做
【关键词】探索规律 数学思想 数学思维  在苏教版数学中,之前设有专门的“找规律”版块,改编后把找规律的内容放到了活动课中,实际上,活动课中也多有涉及其他找规律的内容,如《积的变化规律》《面积的变化》……“探索规律”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数与代数”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新课标在探索规律的内容中明确指出“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思考,
起:读中悟写的依据与需求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的要求,2014年起,我校正式开展“读中悟写,课堂练笔”的实践研究。“读中悟写,课堂练笔”,即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精心选择文本中的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让学生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让学生把语言的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写作方法的
【摘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笔者尝试了验证教学。  【关键词】主动 探究 意识  一次,教学六年级“图形放大与缩小”一课时,笔者呈现了这样一道习题:“按2:1的比画出直角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在教学巡视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基本是按照“先行放大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接着,在放大后的两条直角边的端点处连线,形成放大后的斜边”这一步骤方法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习作千篇一律,假、大、空现象十分普遍,绝大部分学生对写作依然存在着畏惧心理。我认为,造成此现状的原因有以下三个:  其一,学生生活单调乏味。素质教育的口号已喊了很久,可学生“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并未有多大的改变,对此,学生早已习惯。试想:学生无法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怎能写出饱含热情的精品佳作来?  其二,学生对周围的人与事采取无意识
等离子体物理是研究等离子体的形成及其各种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宇宙间的大部分物质处于等离子体状态。19世纪以来对于气体放电的研究、20世纪初以来对于高空电离层的研究,推动了等离子体的研究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起,为了利用轻核聚变反应解决能源问题,促使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蓬勃发展。至此,等离子体物理学已发展成为物理学的一个十分活跃的分支。  在这个学科发展中,我国几十年来形成了良好的代际传递,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