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都知道著名的海因利奇法则(Heinrichs Law):一件重大伤害的背后,会有29件轻微伤害,300件“虽然没有受到伤害,但惊出一身冷汗的体验”。有着签“安全承诺书”不下20次经历的我,始终将“安全工作和风险防控能力”放在首位,更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办学行动纲领》里写到:“时刻居安思危,学会管理风险是管理者的第一要义。”
那么,面对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学校应怎样进行应急管理?
每当遇到重要事件或非常时期,清华附小会启动并采用的是“垂直管理”,而不是听起来就“十万火急”的“应急管理”。的确,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世界另有计划,你就得有新的“打法”。正如“二八法则”所述,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把有限的管理能量用在最重要的任务上,抓住纷繁复杂问题中最关键性的问题去解决,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才是科学之道。因此,面对这次疫情,我们迅速启动了“垂直管理”,稳定学校教育工作正常运行的“基本盘”,这要比抓耳挠腮、不知所措地处理“着急碎片”更重要。
“垂直管理”遵循七步流程:
第一步:领导与决策。学校第一时间组成防控领导核心组,及时反应,全方位分析、决策和部署,随时监控和调整工作进程。
第二步:执行与反馈。形成二级工作组,负责落实部署,进行信息收集和问题反馈。
第三步:组织与发动。迅速组成“党员先锋队”和“模范先锋队”,带动组织形成强有力的团队战斗力。
第四步:分析与部署。这一步坚持问题导向,对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充分调研后,拿出有针对性的落实举措。
第五步:培养与发现。学校要利用这一时机培养后备干部,发现一批具有担当精神的人,形成第二后备干部梯队。
第六步:创新与变革。多种形式鼓励创新,多种路径加强变革。
第七步:总结与提升。重视工作闭环管理,及时排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与教训,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
1.“面对面”:开启“信息直通车”,让信息无阻碍传播
沟通是一个组织的生命线,管理的过程,也就是沟通的过程。在复杂的疫情形势下,为避免人群聚集,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网络交流与沟通。我们通过“建群”实现“面对面”沟通,就好比通过“信息直通车”把“信息货物”直接送到所需要的人面前,使信息得到无阻碍传播。
我们首先形成“核心决策”一级群,该群成员由纵向的垂直核心管理人员组成,他们负责完成特定规划任务,指挥横向的水平管理部门。其次,核心人员牵头某一项任务,建立“面对面”二级群。该群下设三级群,如本部“肺炎疫情日报群”“一日安全预防组织群”;分校“朝阳校区防控群”“昌平校区防控群”等。一般情况下,核心人员要接受两方面的领导,既在疫情防控方面接受核心决策群的垂直领导,又在执行疫情防控某项具体规划任务时接受该项任务的总指挥的领导。我作为学校的核心指挥者,在各个二级群中 “潜水”,以备随时出点子、提方案。
战略决定结构。为了确保效率和合理性,我们必须使组织结构与学校预防战略相适应。在层级“面对面”群管理运作方式下,学校的核心部门采取“垂直管理”方式,分五个阶段进行工作部署:确定目的原则、进行结果展望、开展头脑风暴、随时组织管理、精准开展下一步行动。短短两天,学校拟定并出台3.5万字的《清华附小防控新型冠状病毒预案》,涵盖《清华附小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方案》《清华附小师生心理健康防控方案》《清华附小管理者与教师责任承诺细化方案》……这都是“垂直管理”模式下,清华附小党总支成员和教师们努力奋斗的结果。
在“面对面”的顺畅沟通中,管理团队展现出了三个特点:肯操心、出手快、能着急。核心人员明白哪些是最关键、最重要、最着急的事情。二级群落的组织结构,使这些关键活动取得突出效果。以“日报分享制度”为例:本部和昌平、朝阳、海淀各校区一起联动,每日排查600多位教师和7000多名学生的身体状况,向所在区教委及清华大学上报数据。各校区平均每日在群中分享好故事17个,学生阅读打卡1667个,运动打卡1700个,各类鼓励交流留言条270条;分享好文章34篇,观看防范疫情视频5个,教师群内指导学生学习1300余次;党员发出承诺200多人……
2.“点对点”:力争“一站式服务”,让服务与需求无缝链接
“点对点”链接,好比“一站式服务”,我们通过几个行动,让服务与需求无缝链接。
首先,启用“首遇责任制”。师生一旦有需求,那么只要他/她进入某个“服务点”,其问题就会在这个“点”里得到最终解决,不用再找其他部门或人。这就需要我们找准防控落点,对“症”服务,努力实现“细颗粒度”的精细化管理。
其次,发出“来自清华附小的第N封信”。学校层面的对点链接,及时传递了学校的关爱。我们首先通过“丁香心语热线”的第一手资料,掌握了主要矛盾点和问题点,然后采取“来自清华附小的第N封信”的方式,进行逐一應答。这一封封有料有温度的“秘籍”,让学生和家长第一时间感受到了学校的关爱。
再次,以“班级群”的对点链接加强师生联系。以清华附小本部为例:本部有48个班级,48位班主任每天要对假期曾经离京的学生进行体温以及症状监测,记录近900人次;每天要对离京和返京同学的目的地、居住地、途经地、出行方式、航班车次进行统计更新。班主任、副班主任要对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逐一点评。
此外,每位班主任还要对学生进行“分类对点”跟进。据不完全统计,我校参与抗疫的医生家长共计47位。为了让这些在前线“抗战”的家长们感受“非常温暖”与“非常安心”,班主任用心呵护,对这些孩子的寒假生活与学习进行了个性化指导。此外,我校也有学生滞留湖北,为此,班主任每天都与这些学生保持联系,提醒他们和家人注意防范疫情……
那么,面对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学校应怎样进行应急管理?
一、非常“计划”:迅速启动“垂直管理”机制
每当遇到重要事件或非常时期,清华附小会启动并采用的是“垂直管理”,而不是听起来就“十万火急”的“应急管理”。的确,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世界另有计划,你就得有新的“打法”。正如“二八法则”所述,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把有限的管理能量用在最重要的任务上,抓住纷繁复杂问题中最关键性的问题去解决,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才是科学之道。因此,面对这次疫情,我们迅速启动了“垂直管理”,稳定学校教育工作正常运行的“基本盘”,这要比抓耳挠腮、不知所措地处理“着急碎片”更重要。
“垂直管理”遵循七步流程:
第一步:领导与决策。学校第一时间组成防控领导核心组,及时反应,全方位分析、决策和部署,随时监控和调整工作进程。
第二步:执行与反馈。形成二级工作组,负责落实部署,进行信息收集和问题反馈。
第三步:组织与发动。迅速组成“党员先锋队”和“模范先锋队”,带动组织形成强有力的团队战斗力。
第四步:分析与部署。这一步坚持问题导向,对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充分调研后,拿出有针对性的落实举措。
第五步:培养与发现。学校要利用这一时机培养后备干部,发现一批具有担当精神的人,形成第二后备干部梯队。
第六步:创新与变革。多种形式鼓励创新,多种路径加强变革。
第七步:总结与提升。重视工作闭环管理,及时排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与教训,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
二、非常“打法”:在线推进教、学、管新行动
1.“面对面”:开启“信息直通车”,让信息无阻碍传播
沟通是一个组织的生命线,管理的过程,也就是沟通的过程。在复杂的疫情形势下,为避免人群聚集,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网络交流与沟通。我们通过“建群”实现“面对面”沟通,就好比通过“信息直通车”把“信息货物”直接送到所需要的人面前,使信息得到无阻碍传播。
我们首先形成“核心决策”一级群,该群成员由纵向的垂直核心管理人员组成,他们负责完成特定规划任务,指挥横向的水平管理部门。其次,核心人员牵头某一项任务,建立“面对面”二级群。该群下设三级群,如本部“肺炎疫情日报群”“一日安全预防组织群”;分校“朝阳校区防控群”“昌平校区防控群”等。一般情况下,核心人员要接受两方面的领导,既在疫情防控方面接受核心决策群的垂直领导,又在执行疫情防控某项具体规划任务时接受该项任务的总指挥的领导。我作为学校的核心指挥者,在各个二级群中 “潜水”,以备随时出点子、提方案。
战略决定结构。为了确保效率和合理性,我们必须使组织结构与学校预防战略相适应。在层级“面对面”群管理运作方式下,学校的核心部门采取“垂直管理”方式,分五个阶段进行工作部署:确定目的原则、进行结果展望、开展头脑风暴、随时组织管理、精准开展下一步行动。短短两天,学校拟定并出台3.5万字的《清华附小防控新型冠状病毒预案》,涵盖《清华附小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方案》《清华附小师生心理健康防控方案》《清华附小管理者与教师责任承诺细化方案》……这都是“垂直管理”模式下,清华附小党总支成员和教师们努力奋斗的结果。
在“面对面”的顺畅沟通中,管理团队展现出了三个特点:肯操心、出手快、能着急。核心人员明白哪些是最关键、最重要、最着急的事情。二级群落的组织结构,使这些关键活动取得突出效果。以“日报分享制度”为例:本部和昌平、朝阳、海淀各校区一起联动,每日排查600多位教师和7000多名学生的身体状况,向所在区教委及清华大学上报数据。各校区平均每日在群中分享好故事17个,学生阅读打卡1667个,运动打卡1700个,各类鼓励交流留言条270条;分享好文章34篇,观看防范疫情视频5个,教师群内指导学生学习1300余次;党员发出承诺200多人……
2.“点对点”:力争“一站式服务”,让服务与需求无缝链接
“点对点”链接,好比“一站式服务”,我们通过几个行动,让服务与需求无缝链接。
首先,启用“首遇责任制”。师生一旦有需求,那么只要他/她进入某个“服务点”,其问题就会在这个“点”里得到最终解决,不用再找其他部门或人。这就需要我们找准防控落点,对“症”服务,努力实现“细颗粒度”的精细化管理。
其次,发出“来自清华附小的第N封信”。学校层面的对点链接,及时传递了学校的关爱。我们首先通过“丁香心语热线”的第一手资料,掌握了主要矛盾点和问题点,然后采取“来自清华附小的第N封信”的方式,进行逐一應答。这一封封有料有温度的“秘籍”,让学生和家长第一时间感受到了学校的关爱。
再次,以“班级群”的对点链接加强师生联系。以清华附小本部为例:本部有48个班级,48位班主任每天要对假期曾经离京的学生进行体温以及症状监测,记录近900人次;每天要对离京和返京同学的目的地、居住地、途经地、出行方式、航班车次进行统计更新。班主任、副班主任要对每位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逐一点评。
此外,每位班主任还要对学生进行“分类对点”跟进。据不完全统计,我校参与抗疫的医生家长共计47位。为了让这些在前线“抗战”的家长们感受“非常温暖”与“非常安心”,班主任用心呵护,对这些孩子的寒假生活与学习进行了个性化指导。此外,我校也有学生滞留湖北,为此,班主任每天都与这些学生保持联系,提醒他们和家人注意防范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