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技能操作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_95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突出技能教学现状及对策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别对同一家三甲医院的200名实习的2011年(100名学生为对照组)和2015年(100名学生为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随机调查,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实习现状9个维度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突出技能教学的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技能操作 教学现状 教学对策
  落实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五个对接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重要途径。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校对护理专业课程进行改革,优化护理专业课程,强化技能操作教学,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先后对同一家三甲医院实习的200名学生进行问卷随机调查,选择2011年实习的2006级护理专业学生100名为对照组,2015年实习的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100名为实验组,其中女生194,男生6名,年龄19~21岁,平均19.6岁,均为中考应届初中毕业生,“三二连读”护理专业四年级学生,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采用自设问卷《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实习现状综合评价调查表》,共9个维度,下设60个条目,选项从“差”“一般”“较好”到“很好”分别赋值1~4分,总分240分。问卷内容包括临床带教老师对目前护生的综合评价,包括劳动纪律、护理礼仪、人文关怀、学习积极性、参加讲座和查房情况、理论知识、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专科护理操作技能和锐器伤发生率九项。问卷由65名医院临床带教老师亲自填写,带教老师经验丰富,均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工作5年以上,均经过问卷调查培训,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2011年和2015年各发放问卷1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问卷通过专家内容效度监测结果为0.88,在小范围内进行重测信度r=0.87,p<0.05,显示该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3统计学方法。回收调查问卷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比较课程改革前后护生实习现状评价。
  2效果
  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实习现状评价,见表1。结果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
  3对策
  3.1专业模式与产业需求对接。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的护理模式的推出,人们对健康的态度及对护士的角色的期待越来越高。学校课程设置实行“3.5+1+0.5学校—医院合作”护理人才培养模式,“3.5”是指在校学习,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1”是指在医院实习,学习临床护理知识和技能,“0.5”是指回到学校继续护士上岗证考前培训。注重培养的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医院岗位对接,减少了医院对毕业生长时间的岗前培训。
  3.2优化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根据国家示范学校建设的要求,将课程体系建设做得更好,以真正体现国家教育部五个对接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中等技能型人才。明确专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所有课程的安排都是紧紧围绕护理技能展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切实反映职业岗位需求,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满足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的要求。2011年开始,《基础护理技术》课程理论和技能课时比例达到1︰2,学生在二年级上、下两学期学习护基课程,在四年级的上学期安排综合实训操作课程,为四年级下学期顶岗实习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课程间的紧密衔接符合国际护理教育改革的趋势。
  3.3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现今,“普通教育看高考,职业教育看大赛”,技能大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检验职业学校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标准之一。我校注重技能比赛,每年举办校级护理技能大赛,每年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大赛,先后取得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一方面是锻炼了学生,另一方面大赛中的内容体现了护理行业中的实际运用和发展趋势,对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技能大赛改变过去单纯的课堂教学展示为课堂教学、技能操作展示结合;技能大赛作为一个导向标,教师深入研究技能大赛的导向作用,在指导比赛过程中开拓了视野,积累了更多的实战经验,提高了实验教学及综合技能水平。
  3.4实习前技能培训。针对部分护生有较强的自学和接受能力,能较好的对知识融会贯通,但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缺乏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与护理专家研讨,确定护理专业技能方向,进行课程开发,编写了校本教材《护理专业岗前临床常用技术实训手册》,学校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实习前进行护理技能强化培训一学期,进一步强化操作流程,规范操作过程,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周密的实习前培训保证了实习的顺利完成。2015年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护考通过率97.8%,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93%以上。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护理教育课程设置讲求实用、实效,课程整合其优点就是满足岗位和教育层次的需求,对课程进行优化组合,突出专业性和针对性。突出技能教学的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余爱玲.急诊科护理实习生的培养护理.中国当代医药,2011,(4):118-119.
  [2]房娜,王晓凝.护理教学中加强人文护理的实践.全科护理,2008,(33:3091.
  [3]江宁,陈惠珍,张雯.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现状.中国医药科学,2011,(14):52-54.
  [4]余惠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概述.中华护理教育,2015,(12:496-499.
其他文献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速,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人口的增长,我国城市面临的缺水问题更加突出: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约400多座城市面临不同程度的
在对磁流变减振器的特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1/4车辆的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模 型,设计了双输入单输出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被动悬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大多以儿童简短质朴的口吻来叙说童年生活, 充满了童心童趣, 为读者所津津乐道. 作者借用这种叙事方式,形成文章独特的审美风格,同时也透过这样的艺
国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标准》把学生
要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师必须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观念真正地体现到课堂教学中。为更好地适应新课改,在分析了教师与学生二者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及问题的基
本文讲述了通过计算机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整个企业生产过程的管理控制,从车间员工领料,到完整的生产制造过程,最后成品入库的控制管理。通过该系统的应用,有效的实现了企业生
【摘要】将兴趣小组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中,会给课堂带来怎样的影响,并没有太多的教师去注意。通过调研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建立兴趣小组进行了研究。一方面,它方便教师的工作教学;另一方面,它给小部分学生增长知识技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兴趣小组应用研究  一、研究的基本概念  1.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指在计算机课堂中,根据教学实际要求,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知道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
培养创新能力是小学教育的基本教学目标之一,小学美术教学在实现这一目标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
目前,部分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师只注重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对习作的评价,使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增强,从而阻碍了学生习作积极性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从“习作目标、习作方法、习作形式”三个方面帮助学生学会鉴赏习作,对习作进行有效的评价。  一、小学生进行语文习作评价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第一能够丰富学生的内在情感。在对学生进行习作评价能力培养时,教师通常会建议学生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学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