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脸部穴位消除糖尿病口渴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ming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患者经常感觉口渴,虽然不断饮水,也无法消除口渴感。古时便有患者在房间里置放盛满水的水缸,以便随时用勺予饮用的例子。
  糖尿病有“三多”,即吃得多、喝得多及尿得多。患者儿乎二十四小时感觉口渴,因而大量摄取水分,结果尿液的排泄量也因而增加,引起频尿与多尿。
  治疗糖尿病,首先要从治疗频尿下手,而治疗频尿则以抑制异常口渴最为要紧。其中,最有效的疗法是对嘴唇下方中央部分的承浆穴给予刺激。
  试着用食指贴在上述穴道上,用力挤压,即可感觉口腔内涌出唾液。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想喝水之前,用力挤压承浆穴道的四周,大约十次,口渴即可消失,而不必饮水。
  将手托住下巴作沉思的姿势,即为刺激“承浆”穴道的要领。就算在工作期间或是与别人交谈时,利用这种姿势对穴道进行刺激,别人也不易察牙,这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穴道疗法。
  “承浆”穴道不仅可抑侧糖尿病所引起的口渴,如针对穴道给予直接刺激,还可以治疗糖尿病本身。
  据研究,糖尿病患者在以鼻子为中心的脸部正中线(即中央的纵走线),到双眼及嘴巴的四周,会虽现皮肤温度的异常。
  承浆穴为正中线上的穴道,是治疗糖尿病的代夜性定道。
  这种穴道疗法虽不能使血糖苴即降低,但每日口渴的症状可因而大为好转。
  (浦永明摘编)
其他文献
儿童能否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是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兴旺和国家前途的大事。过去我们只关注儿童身体健康,很少注意心理健康。而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予了新的概念,即真正的健康,要身体和心理都是健康的。  人的心理活动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它从有生命起就开始产生了。如婴儿饥饿时需要饮食,而妈妈喂奶的反复刺激,使得婴儿只要妈妈一抱到怀里,即使是正在啼哭的婴儿也会立即停止,并产生吸奶动作,这就是儿童心理
在家中给孩子体检
有些家长向医生反映,自己的孩子有时有“怪动作”,如抽搐、挤眼、耸肩、咬指甲、吃指头等等。这是不是病态?能否纠正?对孩子发育有无影响?  医生们把这类“怪动作”称为儿童不良性习惯动作,下面就来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一,习惯性抽搐    没有任何原因,孩子突然发生身体某一部位肌肉的抽动,这种抽动是无目的、不自主的,发作较快,反复出现。多发生在面部、颈部或肩部的肌肉。有眨眼睛、皱眉、努嘴、点头或摇头
儿童因意外而发生骨折的下少,其巾以四肢骨的骨折更多见。常见于突然受到意外的撞击,如自行车撞倒或走路时滑倒,用手掌撑地等都可发生不同程度的骨折。一旦怀疑有骨折的可能时,在送医院途中,家长和护送人员的一切动作都要谨慎、轻柔、稳妥,要严密观察孩子的面色、呼吸和脉搏等,不要急于脱去骨折部位的衣服和鞋袜,“免过多地搬动患肢,增加疼痛和损伤周围组织,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如果骨折局部皮肤破裂出血,可用清洁的布包扎
母乳与新生儿黄疸  张惠民
人的血液中血浆内所含的脂类称为血脂。其中的蛆同醇如高于230毫克/100毫升,甘油三酯如高于140毫克/100毫升,则分别称为高胆固酵血症和高甘油三酯症,常统称之为高脂血症。血脂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胰腺炎、胆石症、脂肪肝等病症的发生和发展关系甚密。发现高脂血症以后,及时治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现就高脂血症的保健食品作一简单介绍。  牛奶;牛奶中含有的8一羟一8甲基戊=酸和乳清
高血压病人怎样选择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