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1983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基础教学应以人为本,以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旋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本人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谈谈个人的几点肤浅的体会。
  
  一、发挥主体作用,培养探索的精神
  
  现代数学教育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创造,强调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师重在“导”字上下功夫,在连接处导、在关键处导,在疑惑处导、在求异处导,在课堂上努力做到:
  1. 让学生多讨论。讨论最有利于调动学生投入探索,也最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如教“除数是小除法”时,先让学生计算73.9÷739之后回顾除数是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变式为739÷73.9,自然导入新课,并提问:除数有什么特点?怎样使除数转化为整数?要使商不变你有什么办法?想一想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2. 让学生多“质疑问难”。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质疑:能不能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那样,通过剪、拼将梯形也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然后再来推导;可不可以像三角形那样,先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来推导——这些问题的发掘是学生不断思考求疑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
  3. 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建立起形和数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改变了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而是让学生各自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直径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形硬纸板,独立做实验,让每位同学测量自己手中的三个大小不等的圆的周长,然后再测量直径,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亲自测量、计算,同学们都明白,从前面的三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中发现不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都是与这个圆本身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最后,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很快理解了圆周率的意义,自己推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二、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也作为认识的对象,理解、总结自己学习的全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题的策略,让学生学会读题,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归纳总结,形成学习的能力,受益终身。
  1. 教学生学会读题。例如苏教版第101页例5,百分数应用题“收音机厂生产一种收音机,原来每台成本80元。现在每台成本降低了15%,现在每台成本多少元?”通过分析题意,引导学生抽象出问题的实质并叙述出来:把原来每台成本看作单位“1”,求现在每台成本多少元?就是求比原来每台成本少原来成本的15%是多少?进而叙述为求比80元少15%是多少,或是求原来每台成本的(1-15%)是多少,进而叙述为求80的(1-15%)是多少。所谓“扩展”,即把简单的式子题用不同方式叙述成文字题,把简单的文字题再改编为应用题。如把上题再反过来训练。开始我让学生模仿练习,再逐步让学生自己表述,这样学生不但积极性高,而且大大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应用题能力,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2. 教学生学会观察。数学观察力强的人,善于发现图形的特点、数量关系的特征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进行正确的判断,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准确迅速的运算,因此数学学习必须重视数学观察力的培养。如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表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横着看,竖着看,你发现什么?”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不仅能发现表中蕴含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3. 教学生学会思考。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是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因此,在指导学法过程中,要以训练学生的思维为主线,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边想,边看边想,边做边想。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机会,多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提供一点表达思维的机会。教学生做到三个“善于”:善于带着预习中和问题思考,善于随着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的思考,这种过程突出学生自己如何探究知识,而不仅仅在知识结论的记忆上。
  4. 教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学生要真正理解以至运用一定的方法,必须学会归纳学法,然而归纳学法并非易事,须经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如我在讲新编苏教版第九册34页“小数性质”这一课时,首先复习3角=()元,30分=()元,并结合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0.3元=0.30元。同时,在写法上加以比较,从而揭示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通过旧知引出新知,抓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小组讨论、口述过程、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归纳总结出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因此,教师要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只有更新教育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适合探索的氛围,搭建适当的探索平台,才能满足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求,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活动的主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其他文献
摘 要: 乔治·康托——超穷集合论的创立者,是数学史上最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数学家之一。因为他发明的超穷数理论从根本上背离了当时数学中关于超穷数使用和解释的传统,从而引起了当时学术界的激烈争论乃至严厉谴责,为了集合论的创立他耗尽了毕生心血。集合论的创立在数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现代数学诞生的标志,是现代数学的基础。  关键词:康托 集合论 公理系统 悖论    一、康托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意识的增强,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向医院捐赠物资,捐赠的形式和种类逐渐多样化,适用的会计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接受捐赠物
摘 要: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贯穿于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如何发展小学生的人格特性、改变小学语文教学现状,通过语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摆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大课题。笔者认为,要想实现语文的教育教学价值,最关键的就是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教育创新     一、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偏差    1.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
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标志。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教育培养的结果。数学课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学科之一,其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充分发掘数学问题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把数学问题用活、用深、用够。具体地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课本例题和习题的研究,通过对课本和例题和习题的改造、引伸,由一个例题引伸发展出一
第三次全教会提出必须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给课堂教学提出了改革要求和方向。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一、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    服务是一种资源,优质服务是创设舒心环境,获取最佳效益有有效手段。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者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把握好45分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以下几点,是我在教学
摘 要: 应用题教学是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开发智力和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它在培养和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意义 策略     搞好应用题教学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掌握解应用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比较常用而且有效的基本策略主要有七个:    一、双向推理策略    即在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方法时,采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趋深入,企业的经营环境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资源要素日趋紧缩,企业原来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变化,不少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在国家大
面对医学装备精细化管理不断发展的需求,本文分析医用耗材及医疗设备的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提出提高医学装备使用效率的管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