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0年开始,山东省青岛嘉定路小学从语文学科入手进行了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助导,四轮驱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过程中,学校发现了问题焦点:学生不会合作。具体表现在:没有分工,合作过程看似热闹实则并未就合作内容达成共识;参与不均衡,思维活跃的学生霸占了话语权,反应稍慢的学生就成了沉默的听众。因此学校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入手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从教师开始
学校从“教研活动,强力推进”“专家引领,拨云见日”“科研助导,事半功倍”“干部巡课,监控落实”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以此推进合作学习的落实。
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式
合理分工促合作 第一,是实行小组交流制。分组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搭配,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选择。但第二种分组持续时间不宜太长,因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来自同伴的帮助。学习小组成员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每学期要交替2-3次。第二,实行分工轮换制。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给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明确任务:1号组长,2号发言人,3号记录员,4号计时员。实行分工轮换制,每个成员轮流担任不同角色,促进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的发展。合作展示要有明确分工:有读课文的;有抓关键词句、理解深层含义的;还有在电子白板上圈画批注的。组内和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进行适时地补充和评价。合作的目标是让全组每一个同学都能学好,所以虽各有分工,但又需加强合作。第三,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要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合作时负责协调组员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保留统一意见和存在争议的意见,整理交流成果,安排交流的汇报方式。可以定期评选“优秀小组长”,并让他们在全班做经验介绍,使小组长真正成为教师教学的小助手。
教师助导促合作 教师的助导作用很重要,细致、全面地训练对学生学会合作很关键。第一是逐组训练。按照小组示范—互动点评—再次尝试—学会方法的流程,对班内学生进行逐组训练。教师挑选一个小组为示范组,全班观摩,找出不足,再次合作后另找一个小组展示。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小组合作的模式,从而学会合作的方法。第二是逐个环节训练。合作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实际操作中教师要付出足够的耐心,逐个环节进行训练。例如质疑环节,当学生产生问题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整合: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自读就能解决;稍有难度的问题可以通过自读自悟、查阅积累的形式解决;有一定的难度和思考价值的问题,同时又是两个小组提出的,说明难点在这个问题上,即把这个问题的解决确定为小组合作的目标。这样既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真正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有效评价促合作 第一是使用“发言花”给学生平等机会。每节课每个孩子有3朵发言花,即3次发言机会。有的学生在使用完发言花以后,就会把自己的见解告诉小组其他同学,以争取到发言机会。由此,在无形中促进了学生间互相帮助,提高了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不断增强。第二是过程与结果评价结合,多元参与。将小组集体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的方法来进行。通过评选“最佳合作小组”“最佳创新小组”“最佳组员”“最佳小组发言人”,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花开正艳时
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后,课堂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的变化有:积极主动——自主、合作学习积极主动,参与面越来越大;思维活跃——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梳理的问题更有条理;乐观自信——交流展示更加自信,勇于在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均衡——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共同的成功体验。
学生的发展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个人角色转变——从课堂的主导者变成了助导者、合作者,师生关系更融洽了;教研氛围浓厚——学生的合作学习促进了教师间的合作研究,工作积极性明显增强。师生的共同发展同时也推进了学校对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嘉定路小学)
合作学习,从教师开始
学校从“教研活动,强力推进”“专家引领,拨云见日”“科研助导,事半功倍”“干部巡课,监控落实”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以此推进合作学习的落实。
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式
合理分工促合作 第一,是实行小组交流制。分组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搭配,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选择。但第二种分组持续时间不宜太长,因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来自同伴的帮助。学习小组成员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每学期要交替2-3次。第二,实行分工轮换制。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给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明确任务:1号组长,2号发言人,3号记录员,4号计时员。实行分工轮换制,每个成员轮流担任不同角色,促进学生组织、协调能力的发展。合作展示要有明确分工:有读课文的;有抓关键词句、理解深层含义的;还有在电子白板上圈画批注的。组内和其他组的同学可以进行适时地补充和评价。合作的目标是让全组每一个同学都能学好,所以虽各有分工,但又需加强合作。第三,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要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合作时负责协调组员的学习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保留统一意见和存在争议的意见,整理交流成果,安排交流的汇报方式。可以定期评选“优秀小组长”,并让他们在全班做经验介绍,使小组长真正成为教师教学的小助手。
教师助导促合作 教师的助导作用很重要,细致、全面地训练对学生学会合作很关键。第一是逐组训练。按照小组示范—互动点评—再次尝试—学会方法的流程,对班内学生进行逐组训练。教师挑选一个小组为示范组,全班观摩,找出不足,再次合作后另找一个小组展示。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小组合作的模式,从而学会合作的方法。第二是逐个环节训练。合作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实际操作中教师要付出足够的耐心,逐个环节进行训练。例如质疑环节,当学生产生问题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整合: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自读就能解决;稍有难度的问题可以通过自读自悟、查阅积累的形式解决;有一定的难度和思考价值的问题,同时又是两个小组提出的,说明难点在这个问题上,即把这个问题的解决确定为小组合作的目标。这样既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真正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有效评价促合作 第一是使用“发言花”给学生平等机会。每节课每个孩子有3朵发言花,即3次发言机会。有的学生在使用完发言花以后,就会把自己的见解告诉小组其他同学,以争取到发言机会。由此,在无形中促进了学生间互相帮助,提高了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不断增强。第二是过程与结果评价结合,多元参与。将小组集体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的方法来进行。通过评选“最佳合作小组”“最佳创新小组”“最佳组员”“最佳小组发言人”,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花开正艳时
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后,课堂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的变化有:积极主动——自主、合作学习积极主动,参与面越来越大;思维活跃——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梳理的问题更有条理;乐观自信——交流展示更加自信,勇于在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发展均衡——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共同的成功体验。
学生的发展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个人角色转变——从课堂的主导者变成了助导者、合作者,师生关系更融洽了;教研氛围浓厚——学生的合作学习促进了教师间的合作研究,工作积极性明显增强。师生的共同发展同时也推进了学校对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嘉定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