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的技巧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lo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呢?随着孩子的长大,越来越多地需要亲子间情感的交流,而我们往往忽略它们或不知从何处入手。对于孩子来说,家长如果能给他一种支持,给他一定的情感上的安慰,远比讲大道理更管用。所以,改变亲子间的沟通方式,既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又需要家长平时多掌握和使用一些有效沟通的技巧与方法。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学会真正接纳孩子
  实现亲子沟通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安和不满。接纳不是赞赏,接纳是在开放的条件下的一种宽容。实际上,接纳是允许但并不一定是赞赏。
  成人社会对孩子的态度,要么赞赏要么反对,缺少接纳。比如说孩子希望买双名牌鞋,家长出于怕孩子受委屈的心态给孩子买了,但是内心对于这件事情不赞赏,买了之后还要一直报怨孩子生活太浪费。这种态度极不可取。
  在这种情况下更好的选择是:家长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自己接纳他对于时尚的追逐和感觉,但是给他买了这双价格不菲的名牌鞋,并不等于家长是在称赞他的这种行为,只不过接纳这种行为而已。这样做,要比自己整天唠叨孩子的效果要好得多。
  接纳也包括家长要接纳孩子糟糕的情绪,包括他的不安、不满乃至于愤怒。家长不要往孩子坏的情绪上火上浇油,要非常坦然地面对孩子的消沉状况甚至是他对你的不满。
  家长一定要有接纳孩子的观念,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最忌讳父母的情绪比孩子还要激动,本来应该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却变成了“敌我”的周旋——有人进一步有人就退一步,一方退了一步另一方马上又进一步。家长应该学会真诚地接纳孩子,评价孩子不要只有赞赏和否定两种态度。如果家长真能建立起这样的观念,相信一定能给孩子一个更宽、更大的生存空间,亲子间的相互沟通也有了更好的基础。
  与孩子进行有效交流
  ●与孩子讲话不要长篇大论。大多数孩子对于长篇累牍的话是听不进去的,父母说了半天其实没有任何作用。
  ●不要过度了解孩子。什么叫不要过度了解呢?在家里,妈妈尤其爱犯“过度了解”这样的错误。曾经有一个孩子跟我说过,他的妈妈总是爱刨根问底地问他问题。孩子放学回家,妈妈会问:“你今天在学校跟谁玩了?他叫什么名字啊?他们
  家有几口人啊?他爸是做什么的?……”这就是对孩
  子的过度了解。同时,不要过度了解孩子并不是说不
  去了解孩子。比如家长关心孩子与哪些小朋友关系不错是很必要的事情,但如果连他和朋友之间的谈话过程家长也要过问的话,孩子就会觉得很不自在,自然家长和孩子之间就没有有效的交流,孩子会用敷衍的态度对你的问题进行回答。
  ●在谈话中不要故意积累孩子的过失,并一再提及。比如,孩子这次音乐考级成绩不是很理想,家长如果这样说:“这一次你考成这样,上次你也没考好,你看你就没一次考好的时候。”我相信,家长要这样说的话,没有一个孩子会认真听你把话说完,因为他心里充满了恐惧和厌烦。这种累积孩子过失等不恰当的谈话方式对与孩子交流没有任何好作用。
  除此之外,和孩子谈话还要小心聆听,积极回应。家长平时工作都很多,可能孩子与你说的话根本就没听进去,只是机械地答应着。其实,孩子非常在意家长有没有认真听自己说话,非常反感家长在与自己谈话的时候心不在焉的状态。
  帮助孩子发泄情绪
  当孩子处于情绪低谷的时候,家长要帮助他能够有机会把不良情绪发泄出去,比如出去玩或者看一场电影等等。
  与孩子一起做事
  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实现沟通,这点真的很重要。比如说,父亲和孩子一起玩玩球,母亲和孩子一起布置布置房间,一塊给家里做一个梯子、搭一个架子什么的,家长一定要充分利用跟孩子一起做事的机会。
  (陆士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
  责编 林楠
其他文献
穿衣、吃饭、收放玩具,孩子总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特别是早晨,常常因为孩子的磨蹭,误了入园时间。即使你发脾气,他还是不慌不忙的样子。这是怎么回事呢?  天生慢性子  有一种气质类型的孩子,好像天生就是慢条斯理的,做什么事都快不起来。这种孩子经常会边做事边思考,所以行动上显得比较慢。  耐心是最好的办法。你要接受孩子这一特点,为他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比如,孩子因为考虑得比较周全而行动慢,你首先要表扬
期刊
孩子爸爸平时陪儿子的时间虽然不多,但他为孩子的成长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那就是表格化管理。  在他的提议下,我们为儿子制定了一个表格,竖栏是日期,横栏是每天要做的事一起床、刷牙、吃早饭、学习、吃午饭、午睡、运动、吃晚饭、弹钢琴、睡觉,表现好就打“√”,表现不好就打“×”。我们准备了一张很大的纸,和儿子一起把表做好,然后贴在门上。  儿子很喜欢这张表。为了每一项都得“√”,他真的会严格要求自己,刚开
期刊
不能在同一地方被绊倒两次,我常这样提醒自己,可事实上我却在同一地方被绊倒多次。  事情还得从家中小儿说起,自从他会蹒跚起步,家里就难得消停,不是摸摸这,就是抓抓那,东西经过他的手,常被“摧残”得面目全非。稍不留神,他就会生出不少麻烦。如今四岁了,本以为大了省心了,可他偏偏喜欢上了“发明创造”,不管逮着什么东西都要“折腾”一番,胡拆乱卸,以致好好的玩具半天不到的工夫,便只剩下“残骸”了。  故而,有
期刊
“给孩子布置家务是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和相信自己能力的一种最好的方式。”家庭教育家伊丽莎白·邦得里说,“习惯于承担家务的孩子,在走向成年的过程中,往往比那些缺乏这种体验和责任感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生活。”  厨房教育是现今世界各国推崇的一项亲子教育理念,鼓励家长利用厨房对孩子进行教育。  2002年7月,我在日本北海道的郊区生活了一段时间。我的邻居桥本是株式会社的科长,他妻子是家庭主妇。他们有两个孩子
期刊
生活中有不少父母为孩子吃饭这个事情伤脑筋,“吃饭习惯不好”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可多数时候却又束手无策,在此给家长朋友答疑解惑,帮家长有效解决孩子吃饭“难题”。  边吃边玩  儿子五岁了,非常活泼可爱,可是每逢吃饭就让我们束手无策。他从来都不好好坐下吃饭,边吃边玩,经常是吃一顿饭需要花费两个小时。  原因分析:  孩子早已吃饱了,父母却要求孩子一定要都吃光或再添饭;  平时过分迁就孩子,以致孩子太
期刊
暗语一:哭闹  因为工作原因,妈妈把妮妮放到奶奶家整整半个月。接回家后,原来乖巧的妮妮,现在却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儿大哭大闹,要不就是毫无缘由地发小脾气,又或是粘着爸爸妈妈寸步不离,活像一个小尾巴。  破译密码:关爱  虽然孩子很小,但感情却很丰富。长时间被冷落,会让他们缺乏安全感,从而焦躁不安。他们需要被关注、关心时,因没有足够的能力表达出来。所以常常以“无理取闹”的方式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  因此
期刊
现在当一位称职的妈妈,其善于持家的基本内涵已不再是节衣缩食,而是懂得支出有序、积累有度,在不断提高生活品质的基础上保证资产稳定增值,为孩子、为家庭多设立一道保障,而这就需要妈妈们掌握一些必要的投资理财技巧。  善买保险:为家人遮风挡雨  女人一旦进入母亲这个角色,天生的母性就会发挥得淋漓尽致,忘我、无私,为了孩子和家人愿意奉献一切。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很多保险代理人把目光瞄准了母亲。他们的这一策略不
期刊
对孩子来说,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最信任的人首先应该是妈妈。在妇女节即将到来的这个特殊时刻,找一个午后的空暇时间,辟一处独享的舒适空间,和孩子一起阅读有关“妈妈”主题的图画书,在阅读的过程中重温母子情深,收获与孩子一同成长的感动吧!  1、充满温情的母爱倾诉  美国的玛格丽特·怀兹·布朗和克雷门·赫德为我们呈现的《逃家小兔》,是一个有趣又充满温情的爱心捉迷藏游戏。小兔子告诉妈妈:我要离家出走了!其
期刊
3月14日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的逝世纪念日。他的家教经验对我们这些新生代父母也很有借鉴意义哦,一起看看吧!  游戏场的好伙伴  马克思是孩子们最好的伙伴,他经常说:“让孩子们到我这里来吧,不要阻止他们。”他同他们一起奔跑跳跃,玩各种最热闹、最好玩的游戏,一玩就是几个钟头。比如,他曾多次亲手折叠各种纸船,把它们编成两支舰队,放进一个大水桶里,陪孩子们玩“海战”,然后,让孩子们用火点燃纸船,在一
期刊
在加拿大,参加童子军的推销活动是培养孩子交往技能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街头义卖饼干就是童子军的一项重要活动之一。  童子军Scout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为广泛的非赢利性、非政府青少年组织之一,其组织遍及216个国家和地区,迄今已有成员100万人以上,其中许多人已成为国家领导、商界领袖,以及各行业的人才,影响之深,可见一斑。  童子军组织最初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够体验到生活的幸福。正如创始人英国贝登堡先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