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魔法世界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优等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caiyu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希特勒是个疯狂的战争狂徒,他一手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让世界饱受摧残。但鲜为人知的是,希特勒还对另一件事同样疯狂,那就是热衷寻找魔法世界——他曾幻想着依靠神秘的魔幻力量来征服世界。
  
  寻找超人力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济危机与社会矛盾的激化成了种族主义的温床,各种极端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寻找神秘的超自然力量,实现日耳曼民族与德意志帝国的复兴,成了他们的共同目标。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建立于1918年的“极北之地”组织。
  “极北之地”本是古希腊神话中对于遥远北方极地的称呼。“极北之地”的信徒们深信,在“极北之地”存在着一个国家,那就是雅利安民族的发源地。在那里,依然生活着最纯净的雅利安人,他们具有超自然的力量,但却为了躲避某种灾祸而隐藏起来,因此长期以来不为人们所知。据说,这些人隐藏在某个神秘的地下区域中,只有一个秘密洞口连接到地面……
  包括希特勒本人在内的很多纳粹高官都深受“极北之地”组织言论的蛊惑,而纳粹党卫队的最高领袖希姆莱则是最热衷于寻找这个虚无缥缈的“极北之地”的人,他痴迷于古代神话、占星术以及“黑魔法”等一切在他看来具有神秘力量的事物。为此,希姆莱按照神话中的描述,重建了一座三角形城堡作为党卫队的“圣堂”,并在里面大搞魔法活动。
  希姆莱的党卫队还有过一个狂妄透顶的计划:在找到“极北之地”后,用最纯净的雅利安人血液来改造已经被“污染”的德国日耳曼民族血统。根据这一计划,被净化的日耳曼人将具有传说中雅利安人超自然的魔力,而纳粹将依靠由这些“超人”组成的军团征服整个世界。为此,希姆莱曾派出多支探险队前往中国西藏、尼泊尔、希腊、北极以及南极等地,寻找可以通向“极北之地”的入口,但令希姆莱失望的是,所有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圣杯”和“圣矛”
  “极北之地”并非希特勒唯一的魔法选择。“圣杯”和“圣矛”也是令希特勒垂涎的“圣物”。“圣杯”是传说中耶稣在最后的晚餐时使用过的酒杯,它具有巨大的魔力,可以重建社会秩序,创建一个完美的国度。实际上这只是当时欧洲民间,特别是穷苦大众为表达对封建制度的不满而创造的一个神话。
  希特勒和希姆莱却对这个传说深信不疑,他们想借助“圣杯”的魔力来征服世界,建立理想的雅利安人国度。于是,希特勒曾多次派遣人员秘密探访“圣杯”的下落,但却没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圣矛”则是让希特勒疯狂痴迷的另一件基督教圣物。相传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后,一名罗马士兵为验证耶稣是否死去,用长矛刺向耶稣,结果耶稣的鲜血溅满了长矛,使长矛获得了神力。传说持有这根长矛的人可以主宰世界的命运,这矛就成为权力的象征,被存放在维也纳的博物馆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在维也纳的博物馆中见到了这根长矛,从此对它念念不忘。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希特勒迫不及待地派人取来“圣矛”,他深信这根长矛能使他获得统治世界的力量。盟军占领德国后,美国人在德国的教堂里找到了这根长矛,并把它还给了奥地利政府。
  
  古文字有魔法
  “鲁尼文”是北欧人曾经使用过的一种拼音字母。与拉丁字母相比,鲁尼文更接近于早期的象形文字。而对迷信所谓北欧民族具有神秘超自然力量的希特勒等人来说,这种古老的字母本身就具有“魔力”。他们曾建立专门的组织来研究这些看上去奇怪而又神秘的文字,希望从中找到控制魔法力量的规则。
  希姆莱的党卫队组织有自己的魔法家,专门负责按照鲁尼文所代表的魔法规则来构建党卫队的组织。一直到1940年,党卫队的中下层军官都必须学习鲁尼文课程。而党卫队臭名昭著的“SS”黑色闪电标记,就是脱胎于鲁尼文字母“S”。
  党卫队士兵们把这些鲁尼字母带上了战场,作为自己的护身符或部队标志。大多数纳粹士兵们与他们的领袖一样,对鲁尼字母的神奇魔力深信不疑。然而事实击碎了谎言,随着战争的进行,无数年轻士兵与他们的护身符一起被埋葬在战场上,再也没有回来。
  (摘自《大科技·百科探索》)
其他文献
每一个班级里面都有学困生,为了能够帮助学困生,教师首先要了解学困生的心理问题,不断鼓励他们,让他们在学习中充满信心。教师应该主动接近以及关心学困生,还要发现学困生的
期刊
兴奋剂禁用清单中的兜底条款虽然能够弥补清单的漏洞,但因其具有模糊性,并要求运动员承担过度责任,法理上可能与"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罚原则"以及"比例原则"相悖,然而药物创新和
1753年7月的一个早晨,瑞典王后乌尔里卡接过一把金光灿灿的钥匙,惊喜万分。那是国王送给她的生日贺礼,一座藏在林中的中国宫。   据说,当时的工匠们仿照王后哥哥普鲁士国王的中国式楼阁,建造了这座宫殿。10多年前,当记者走近这座看上去更像蒙古包的建筑时,瞧着屋檐下镶嵌的那些有着黑八字胡的小人头,不禁觉得有点儿可笑。这就是欧洲人最初对中国印象的真实写照。  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