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程序性坏死在急性肺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 :复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jian_yo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程序性坏死作为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参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病理过程,主要在疾病前期由各类高危因素触发,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介导,导致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等细胞死亡,直接或通过调节机体炎症反应造成严重的肺泡结构损伤及肺水肿,应用抑制剂阻断程序性坏死可以减轻肺损伤.本文就程序性坏死在ALI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筛选高危患者和治疗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李子华教授(1928—2019年),原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微生物学教研室教授,我国著名病毒学及衣原体专家.他为我国衣原体、肝炎病毒、SARS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病原生物
作为我国第一部关于疫苗管理工作集大成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从该法出台的背景与意义,对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工作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解读,分析比
本文总结了日本传染病防控的法律法规、传染病的分类、对传染病的防控措施等,其中着重介绍了对传染病传播的控制、传染病患者的分类分级收治和检疫制度等内容.此外,介绍了日
[目的]了解杭州市下城区市售动物性水产品中重金属镉污染水平.[方法]于2013—2018年4—11月在下城区随机采集6类293份动物性水产品测定镉含量,按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