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门静脉血栓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j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血栓(PVT)患者华法林相关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 

方法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自2012年1月起对因门静脉高压并发症行TIPS且术后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肝硬化PVT患者按预先设计的方案进行随访,收集截至2015年12月底接受TIPS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和随访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华法林相关出血事件的累积发生率。将患者分为发生华法林相关出血事件组(华法林出血组)和无华法林相关出血事件组(无华法林出血组),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华法林相关出血危险因素,计算风险比(HR)及其95%置信区间(CI)。 

结果

纳入分析的患者为179例,男性117例,女性62例;年龄25~79岁,平均(52±12)岁;华法林出血组47例(26.3%),无华法林出血组132例(73.7%)。出院后随访时间为1~74个月,平均(28±21)个月。TIPS术前门静脉压力梯度为(24.9±5.2)mmHg(1 mmHg=0.133 kPa),术后降至(8.5±3.7)mmHg(P<0.001)。华法林出血组患者口服华法林剂量为2.5(2.5, 3.75)mg/d,INR为3.12(2.04,9.41);无华法林出血组患者口服华法林剂量为1.8(0.63, 2.5)mg/d,INR为1.85(1.5,3.38)。华法林出血组47例患者共发生出血事件58例次,其中牙龈出血24例次、鼻出血16例次、皮肤紫癜8例次、结膜出血4例次、消化道出血2例次、颅内出血2例次、血尿1例次、月经量过多1例次(其中9例患者为多部位出血)。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6年华法林相关出血事件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9%、23%、24%、30%、41%和45%。47例患者发生华法林相关出血事件后,11例停用华法林,36例减少华法林剂量;除1例有长期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因颅内出血死亡外,43例出血症状消失,3例症状减轻,并在出血症状消失或减轻后继续华法林治疗。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血清肌酐水平>115 μmol/L为华法林相关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2, 95%CI:1.01~3.28, P=0.045)。 

结论

肝硬化PVT患者TIPS术后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是相对安全的,血清肌酐水平升高是发生华法林相关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卵巢癌细胞转移与组织、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9例行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的手术标本,其中发生局部或远处转移40例(转移组),无远处或局部转移49例(非转移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卵巢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外周血CD4+和CD8+ T淋巴细胞,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干扰素(IFN)-γ
目的 探讨持续吸入高浓度氧(高氧)后,新生大鼠肺组织病理和核因子(NF)-κB与κB抑制蛋白(IκB)α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足月新生SD大鼠生后12 h内分别持续吸入90%的高氧(实验组)和空气(对照组),于1、3、7、14和21 d动态观察其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NF-κB p65与IκBα的定位与表达.结果 吸高氧3d时肺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渗出,7d时肺间隔增宽,小肺泡数量减少,14和21d正常
目的系统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治疗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疗效及出血风险。 方法计算机检索有关数据库截至2017年12月收录的关于NOAC治疗VTE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结局指标包括症状性VTE复发率、全因病死率、大出血发生率或临床相关性非重大(CRNM)出血发生率。应用STATA 13.1软件,采用网络Meta分析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结
目的:探讨PDA在预防住院患者口服药发放护理差错中的探讨分析,方法按两个院区呼吸内科患者分为对照组(南京路院区)和观察组(后湖院区).对照组由治疗护士根据医嘱单核对,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