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点燃学生信心的火种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aud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老师,陈东(化名)早读旷课,作业又没交。”
  “老师,陈东昨天晚上去网吧,他没说实话。”
  “老师,陈东上课大声骂纪律委员,说他打小报告,还有打他。”
  “刘老师,你们班的陈东屡教不改,课堂气氛都让他影响了,真让人头疼!”
  开学才一个多月,来反映陈东违纪情况的学生、老师却逐日增加。为这我在他身上没少花时间教育他,怎么没起到什么作用呢!
  10月的一天,纪律委员又来报告:“陈东上课故意顶撞老师。”这个顽固的“钉子生”,这颗“定时炸弹”,真是气死我也!我决定对他不再手下留情。
  “把陈东找来。”纪律委员走后一会儿,陈东才慢慢走进办公室。我把一叠《班级情况值日报告册》重重地丢在他的桌上,让他随便拿一本看看。陈东把头转向一边,露出桀骜不驯的眼神。看着“这匹脱缰的野马”,我终于遏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了。
  “打电话叫你爸爸来,不表明态度,就先别上课。”我严厉地说。“我家没电话。”陈东急切地说。“撒谎!中午我亲自去家访。”我让他在办公室反省,但隐约发现他眼里有一丝忧伤。
  中午,我到了陈东的家,向他父母说明身份。我刚想“告状”,陈东的爸爸就无奈地说:“老师,我知道您来的目的了,我经常不在家,没教育好他,这小子又惹祸了,让老师辛苦了。”说着拿起扫把追着要打陈东。此时的陈东像一只无助的羔羊,悲伤地哭喊着:“你打,你打,从小到大,每次你们都是打,最好把我打死算了,没有一个人对我好,没有一个人疼我!”看着眼前的一幕,听着这“刺耳”的心声,我后悔极了,我的心在不断地自责。
  我应该帮这个可怜的孩子树立起另一个新形象,我说了些“善意的谎言”,例如劳动积极啊,作业准时完成啦,还能帮助老师做事等等,并赞赏陈东这个名字起得好。陈东的爸爸高兴得满脸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弯下腰替陈东擦着眼泪。此时,陈东正眼望着我,那眼神中有惊奇、有感恩,还有愧疚。
  此后,我趁热打铁给予他多方面的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老师欣赏他,学生赞赏他。在以后的日子里,学生的“小报告”中经常夹杂着“陈东主动打扫教室”“陈东上课认真回答老师的问题”“陈东修好班级的坏椅子”……看了这些报告,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为自己理智地运用赏识的做法而庆幸。
  虽然这个过程是艰辛的,但是当被全班同学一致推选为劳动委员的陈东在讲台上自信地宣誓时,我知道这个顽固的“钉子生”一定会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每个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成人一样,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树立自信心。因此用“赏识教育法”来启发和教育陈东,在塑造其良好行为的进程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一、赏识,舒展学生心灵的翅膀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孩子最怕什么?研究结果表明,孩子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物质生活条件差,而是怕丢面子、失面子。也就是说孩子的自尊心特别强,他们希望别人尤其是师长能理解、尊重自己的人格。
  教育家认为孩子心灵舒展还是压抑,是其是否成才的关键。孩子心灵舒展,他才能快乐而轻松地飞,只有真诚的爱护与赏识,才能点燃他情感的火花,消除其戒心和自卑、对立的情绪,使冰冻的情感消融,使心灵得到舒展。
  对于陈东,我采用“多关心、多尊重、少批评”的方法,注意感情上亲近他,生活上关心他,从兴趣上引导他。既是师生又是朋友,他就能快乐地接受我的建议和要求。
  
  二、赏识,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
  
  让学生受到赏识,学会感动,这是教育的至高境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赏识的时候工作或学习,效果最好,学生一旦受到了赏识,无论对于眼前的学习还是日后的长久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陈东并非一无是处,他的身上同样有不少优点,同样希望获得成功,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和认可。那么如何使他彻底消除乖张,扬起自信的风帆呢?最好的办法,是让全班的同学都用赏识的目光重新看待他,坚信“他能行”。
  于是,班会课上民主选举小干部,我极力推荐陈东,并让同学们挖掘其闪光点,使其以高票当上劳动委员。当他在就职演讲上大声说出“我能行”三个字时,他的眼神不再是闪烁不定,而是散发出自信的光芒。
  
  三、赏识,打开学生潜能的大门
  
  在孩子们身上,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力,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他们永远充满自信,则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其能力的幼苗都会茁壮成长。许多成功的教育例子告诉我们,作为教育者,要用“赏识”这把金钥匙,打开他的潜能之门。
  首先,我把陈东的信息目标指向“最近发展区”,即坚持以“低起点、低标准、高评价”为准则,对陈东的进步,加以表扬。如他的学习基础差,害怕写作文。我就用红笔把他作文中写得好的句子画下来,评讲课上,让他大声念出来,全班一起为他欢呼。慢慢地,一句变两句,两旬变三句,他越来越爱写。在作文《我的家》中,他写道:“我有两个家,一个是有爸爸妈妈的家,一个是有老师和同学的家,在这两个家里,我都感到温暖和幸福……”
  经过一年循序渐进的赏识教育与指导,陈东从心理素质到学习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变得活泼而不自卑,自信而不任性,行为习惯得以改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感悟】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无形生命的太阳。赏识也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
  教育陈东的过程,给我留下深刻的启示: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科学方法,更新观念,是做好转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保证。事实证明,赏识教育的确可以克服学生的自卑和怯懦,唤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重塑精神世界的大厦。
  作为教师,要用赏识的目光重新看待那些所谓的“后进生”,充分运用“赏识”这一方法来调节孩子的积极性。用“赏识”来打开孩子的心结,舒展孩子的心灵,促进孩子的转化,巩固孩子的进步,使孩子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战胜困难,沐浴着“赏识”的阳光快乐飞翔。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