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的活力与心的约束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一月中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克莱恩(L.Klein)访问台湾时,学物理的企业家王文洋向他请教:哪一个经济理念,对人类福祉的增进最有贡献?克莱恩不加思索地告诉这位台塑第二代的接班人:一只看不见的手。
  二百年前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就认为:在追求自己的利润的诱因下,生产者会在市场机制下,生产价廉物美的商品,来满足消费者的欲望。宛如冥冥之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挥舞魔杖,调节供需。
  二百年后,这只看不见的手,彻底地击败了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活动的那只看得见的手。
  但是市场经济学派不要太过自信。因为在今天高度商业化活动中时时出现了市场失灵的例子(如垃圾的处理、污染的防止),仍需要一只看得见的手来补正。
  不论是接受成长极限的预警,或者为后代子孙的福祉着想,人类如果一直让看不见的手来诱发利润,不加节制地生产与消费,那么人类无尽的欲望如何能靠有限的资源来满足?
  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以诱发利润、累积财富、带动经济发展;但它必须要配合一个与人共享的心,节制消费、追求永续生存。所得低时,发挥一只手的活力;所得高时,要有一个与人共享的心来约束。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小学作文教学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作文教学更加功利化,失去了其原有的本质。小学作文教学必须回归作文的本质,遵循作文写作的基本规律。教师要通过夯实学生基础,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入手,让其养成良好习惯,在生活中获取源源不断的信息,鼓励孩子写作,以此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生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