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FIND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转变那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实践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但在教育教学中却没有很好的贯彻与实施。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是叫学生学"(陶行知语)。应该改变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我监控下学习,这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应当给学生留有思考和选择的机会,提出学习的问题,确定学习的目标。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写完课题后,问学生对于分数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提出学习的问题。有的学生说想知道分数怎么读,怎么写;有的学生说想知道分数表示什么;有的说想知道它为什么叫分数。这时教师从学生想知道的问题中筛选并整理出要解决的问题。这种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的做法,能充分照顾到学生的差异,让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这正体现了新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允许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方式也存在差别。比如,有时学生在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学生则更喜欢与人交流;有的学生喜欢按一定的程度学习,有的学生喜欢独树一帜。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偏爱的、较稳定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我们不应该强求一律,应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如上面提到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用不同的方式认识分数,了解分数的特征。有的学生喜欢从现实的具体问题出发认识分数,有的学生可能更愿意与同学交流。教师应允许学生按自己选择的方法进行探索,这种做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的空间,既尊重了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3、培养学生调控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不应由教师整齐划一地去硬性规定。因为即使是相同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要时间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过去教学"9加几"时,教师要求学生统一用"看大数、拆小数"进行计算,即使是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提倡按自己的算法进行计算,学生的方法往往被认为是"不好"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个性,也就失去了创造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强调自主学习,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包括用不好的方法计算。所以教学"9加几"时,应让学生感到,选择那种计算方法不是课本说了算,也不是教师说了算,而是学生自己说了算,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的成功体验。
   4、指导学生反馈学习结果
   传统教学中总结是一大环节,而这个环节基本都是由老师来做。其实这种总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复述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而应成为学生一种极好的自我反思的机会。指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自我反馈学习结果,也是一个学习内容和方法总结与提高的过程。
   5、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了这个教师的教学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如当学生独立探索到4分钟时,教师发现有几位同学还没有完成任务,便延长了1分钟,然后用1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索结果并进行验证。这位教师先后给学生提供的自主学习时间达到20分钟,占总时间的近50%。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其实就是这种自主学习的时间。
   学习方式是一个组合概念。学习方式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在目前的课堂中真正自主的探究学习是较少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同时,探究学习既可能是个体探究,也可能是合作探究。由此可见,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多种学习方式的恰当组合。至于如何组合,则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
其他文献
网上有各兄弟学校的教师上传的很多很有价值的课件、试题,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对提供我们的学科教学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网上某校期末模拟卷上有这样一道题:   材料一:利比亚,地中海南岸的一个北非国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中东石油运往西欧、美国的必经之地。利比亚是非洲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一半以上的石油未经开采。   材料二:2011年3月19日,法、英、美等
期刊
创新源于解决问题,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一定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的关键,也是支撑和激励学生学习的源泉。自古以来,问题被认为是数学的心脏。从心理学上讲,思维活跃在疑路的交叉点,即思维活跃是在于有了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的一种氛围,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数学的问题情境,使传统的数学走出"课本",走出"课堂"真正做到学生在情境中学数学,做数学,从
期刊
目的在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模型的基础上,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及黄芪桂枝五物汤对CIA大鼠血清中IL-20、hepcidin的影响,从而为炎症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全面的社会常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社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一堂好的社会课要采用直观形象、灵活多样、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把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情感性和实践性,运用于各个教学环节中。为此,我尝试各种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情景中创设进行社会课的教学,即在社会课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带着学生走进社会课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改革,是在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语文教学的成败得失,遵循语文教育理论中进行的。随着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的改革,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为此我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灵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