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舆情要科学管理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a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底,全国15家主流媒体联合推出了2009年中国网络大事件盘点活动。在网友的投票结果中,云南“躲猫猫”事件以67%的得票率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杭州“欺实马”事件、“贾君鹏”事件、邓玉娇案、上海“楼脆脆”事件、“钓鱼执法”事件、周久耕事件、王帅遭遇“跨省追捕”事件、逯军出语惊人“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BT关停”等。
  通过对这些网络舆情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舆情已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政府对于事件的处置和态度,网民已经成为网络舆论的主要推动者。如在“逯军事件”中,民间舆论一边倒地对逯军的言论反感。逯军事件出来之后,郑州市成立了一个由监察局、土地局、规划局、公安局、建委、房管局等有关部门组成的专案组,对须水镇的经济适用房问题进行查处。王帅因言获罪的事件经媒体曝光后,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对这起占用耕地案进行了调查,最终,在强势的公共监督力量下,失范的权力不得不纠偏改错——官员被处分,王帅得到了国家赔偿。
  这一系列网络事件还说明,当网络上出现敏感问题时,地方政府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才能解决网络舆情所产生的矛盾。这是因为,中国已经进入网络时代。在今年全国两会开幕前夕,温家宝总理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时说,现在有4亿多网民,他们代表社会的一个很大的群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統计,截至2009年底,中国手机网民已高达2.33亿之多。政府如何在网络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又该如何应对网络上的舆情呢,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政府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及时公开权威信息,快速做出反应。当一件事情在网络上形成舆情的时候,政府要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尤其是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政府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群众介绍权威的信息,而不应该做出不当的举动,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像“王帅跨省追捕”一案,政府可以在帖子发布以后,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来解决问题,将政策落实到位,然后将事情处理的结果发布。而灵宝市政府的“跨省追捕”则遭到了网民极大的愤怒,这种情绪在网上找到一个发泄的出口,就形成了网络舆情。流言止于信息公开,信息透明才能赢得人心,政府完全可以把涉及群众利益的事件的真相原原本本地向群众公开,这样恰恰能换来享有知情权的民众的理解、谅解和支持。
  政府要努力在网络舆论监督中成为“意见领袖”。在所有的媒体当中,当一件事情出现以后,网络的反应速度是最快的。事件的目击者或者当事人可以利用手机等工具对现场进行拍照或者录像,上传至网络。在一些情况下,网民往往扮演着事件“第一报道者”的角色。网络上各种各样的论坛是网友发表意见的阵地,网民之间的看法所形成的凝聚力大都会集中在“意见领袖”周围。根据传播学的观点,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被称为“意见领袖”①。意见领袖作为媒介信息和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在舆论引导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舆论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是传播互动的沟通交流,网络上的论坛如果失去了政府的参与,在网络民意中,政府部门就处于“失语”的状态。
  积极发挥政府官方网站的作用。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这是沟通政府与公众之间意见的桥梁,而不仅仅是政府部门面向公众的门面。政府应该能够在官方网站上开放与公众讨论的平台,允许网友匿名留言。同时,政府应设置专门的人员对网友各种各样的留言进行比较权威的解答,建立高效畅通的解决机制。在这样的机制下,当网络上有什么事情发生时,地方政府的信息发布部门就可以及时地对公众的各种疑问作出快速的回应。同时,还可以随时掌握网络民意与网络舆情,将公众的视线吸引到政府可以管理的范围内来,形成舆论影响,成为掌握舆论话语权的意见领袖。
  建立健全政府网络预警制度。网络舆情的预警流程主要包括制订危机预警方案、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等环节,要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订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可从容应对。②政府建立网络预警制度以后,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各种各样的网络舆情进行干预。在信息的搜集和分析中,一旦发现负面信息,就可以发布正面信息以冲淡负面信息的影响。同时,政府可以委托社会上专门的调查机构,定期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掌握动态信息,及时发现一些倾向性和群体性的问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政府来讲,用好了可以听取民意,集纳民智,在网络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用不好,则可能会使网络声音走向偏执的一面,以至于在一些网络事件中,政府在事情的发展和引导中失去“话语权”。真正重视网络舆情,并以正确合理的方式来应对,这才是政府要考虑的当务之急。网络正在飞速地发展,网民的人数在不断地增加,在这个平台上,每一个网民都拥有平等、自由和个性化的话语权,政府如果能够在这些言论中占据主导地位,就可以在舆论监督中掌握主动权。
  注 释:
  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9页。
  ②温淑春:《网络舆情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及其应对机制探讨》,《理论与现代化》,2009(5)。
  (作者单位:大河网)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联合运用功能矫治器和方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近5年来收治的3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临床患者,平均治疗时间18个月,治疗前后均拍摄头影测
国际互联网自上世纪诞生以来高速发展,其作为一种新兴媒体,获得了众多的受众并得以流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8年1月17日发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互联网普及率为16%,网民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互联网已发展成为我国影响最广、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它正在以超出人们想象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青年因其年龄和心理状态的特殊性,对
媒体的竞争主要是新闻资源的竞争,掌握新闻资源的多寡直接影响着其受关注程度。为此,近年来各媒体在利用“新闻热线”、“手机短信”等通信手段搜集爆料的基础上,纷纷依托报社自身网站开设了“网络爆料平台”,让公众通过互联网平台向传统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同时要求记者每天上网浏览搜集爆料,以此获得更多的新闻资源。不过,由于网络爆料发布的随意性和匿名性,使许多来自网络爆料的假新闻层出不穷。像2009年发生的高考“作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校园网络媒体文化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双刃剑效应给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交流方式等带来了巨大冲击。建设健康文明的高校校园网络媒体文化,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分析了高校校园网络媒体文化的内涵、特征以及它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利弊,提出了建设高校网络媒体文化的初步设想。  关键词:校园网络媒体文化 特征 双刃剑 建设思路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网络媒体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