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共识”科学解读2017年食品安全热点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g86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月12日,2017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举行。本次活动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科协共同指导,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主办。来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烹饪协会、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多学科领域专家,对“保健食品的问题与治理”“普洱茶‘致癌’”“中式咸鱼致癌风波”等10个食品安全热点进行了科学解读。
  本次活动,邀请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陈宗懋研究员,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教授,大连工业大学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朱蓓薇教授等四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到场,他们与多位食品科技界的专家共同参与热点话题的解读与交流,亦体现出活动所达成的食品科技界共识。
  风险交流不懈积累 让科学基础日益坚实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稽查专员李海锋出席活动,并就“食品安全谣言治理、科普宣传工作有关情况”做了专门介绍。他指出,保障食品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每个参与食品安全事业人士的初心和使命。由于食品安全的社会性、传播媒介的多样性、舆论环境的复杂性,围绕食品安全的话题总是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以“科技界共识”的方式,为公众所关心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答疑解惑,同时提出科学建议。此项工作在治理食品安全谣言、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有序提升方面发挥了特殊作用。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介绍,2017年,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监三司的指导下,学会共计完成29期食品安全风险解析,128人次专家参与。就其解读的严谨、专业与权威性而言,科学的基础更加坚实。从整体趋势来看,舆情热点密度减少,热度降低,而新热点中与食品营养健康相关的内容显著增多。
  孟素荷教授表示,在29期内容中,回应舆情热点的为18期,占62%;主动进行预警提示的为11期,占38%。这与2013年时热点解析占比100%的情况相对比,可以看出从以危机应对为特征的“热点解析”,到以风险预防为特征的预警提示,公众关注视角的变化,恰好体现出我国对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管理更加主动、从容,与世界接轨。
  实力提升监管到位 辟谣工作体现“共治”成效
  孟素荷教授表示,中国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是中国食品工业由大到强的重要标志。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具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日趋完善、冷静和到位。2017年,在受各方高度关注的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的审批中,政府部门专业、有序的办事效率出乎企业的意外,受到高度好评。
  针对难度最大的网络谣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2017年成功地打出了组合拳。据李海锋司长介绍,2017年总局在系统内建立了3960个涵盖国家、省、市、县四级微信号、头条号。与科技界合作,全年共发布辟谣信息85条次,及时准确地澄清了谣言,净化了舆论环境。2017年,公安、网信部门对食品安全谣言制造者实行治安拘留等处罚50件次,以正压邪,显示了较高的管理水平。
  同时,政府、企业、消费者、科技界、媒体人共同参与的“社会共治”成果显现。2017年两个最明显的特征:一是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成为“辟谣”的生力军,二是企业、科技界、媒体在科普战线形成集结。本次活动期间,学会还特别邀请了世界卫生组织(WHO)食品安全部主任彼得·本·恩巴瑞克(Peter Ben Embarek)博士就“世界卫生组织从未公布‘十大垃圾食品’,食品工业必须应对当前挑战”进行了视频报告,对由来已久的“垃圾食品”谣言进行了权威回应。
  营养健康关注增多 传统食品的评价有待深入
  食品安全是食品工业发展的底线,随着人们对这一理念的认同,公众对于食品工业的审视也逐渐从过去单纯的食品安全向营养安全转变。彼得·本·恩巴瑞克博士在讲话中特别指出,“过去几十年里,食品科学与技术的进步让人叹为观止。食品工业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已经能够应对食物紧缺的挑战,为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生产出足够的价格便宜的食品。但它现在必须应对更新的挑战,向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提供足够、价格便宜并且健康的食品。”
  在学会梳理的近两年的热点中,与食品营养健康相关的内容逐渐增多。特别是对传统食品的评价,出现一些有爭议的观点,如2016年的红肉,2017年的咸鱼、白酒、凉茶、油条、普洱茶等。在中国食品工业健康转型的大背景下,以中国传统食品大规模回归为特征的消费升级,需跨越“用科学的数据说明产品”的门坎。食品与生命科学的学科交叉、科技与产业的深度对接,已成必然。
  权威解读给出启示 以全球视野关注食品安全隐患
  此次热点沟通会,来自食品科技界的权威专家先后对保健食品的问题与治理、普洱茶“致癌”、“网红食品”显现安全问题、法国奶粉被召回、中式咸鱼致癌风波、喝白酒抗癌、无矾油条的铝超标、喝王老吉“可延寿10%”、网络餐饮监管加强、挂面可燃等十个热点进行了解读。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顾问刘秀梅研究员、渤海大学副校长励建荣教授针对2017年国际重要食品安全事件进行了回顾与分析。综合国内外食品安全热点事件可以看出,在全球大同的趋势下,国内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点已逐渐与国际接轨,而在全球视野下审视食品安全的隐患,也给中国的食品产业发展带来更多启发,未来行业需要关注以下几点安全隐患:
  关注一: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包括食源性致病菌、食源性寄生虫、食源性病毒,目前在国内乃至全球仍是对消费者健康危害最大的风险之一。为全方位保障我国人群的健康水平,保障健康公平的食品贸易,食品安全相关政府部门亟待予以重视和投入,特别应强化国家风险监测及溯源体系的建设。
  关注二:食物致敏原标示   食品生产者应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中的相关规定。对过敏体质的消费者而言,食品标签中致敏物质的标示就是对他们健康的重要保护。同时,也应从美国召回事件中汲取教训,避免因包装和标签的失误而导致产品召回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引起消费者过敏病例的发生。
  关注三:兽药残留问题
  兽药是养殖业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的生产投入品,为防治动物疾病,保障养殖生产,改善动物生产性能,提高养殖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食品中农兽药残留指标不合格问题较为突出,2017年该问题占抽检问题总数的21.9%,较上年同期上升了12.6个百分点,原料污染成为中国食品安全的顽疾,且短期内难以化解。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兽药使用的监管,建立和健全休药期制度。生产企业应遵循国家兽药相关法规,加强自律,健全良好兽药使用规范,健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全程控制措施。
  关注四:“食品造假”是全球问题
  产地标识是食品价值的重要组成,而从国内外案例分析,食品掺假已经成为需全球共同应对的问题。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无力分辨”或“无意分辨”,宣称是“正宗”或“品牌”商品,卖的却是赝品。该行为尽管没有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危害,却是对消费者的严重欺骗,属于“食品造假”,应予以高度关注和严厉打击。
  关注五:网络食品与餐饮成新焦点
  急速发展的中国网络食品和快餐平台,既是中国食品消费的增长点,又是新一轮安全问题和矛盾的关注点,同时,亦是政府工作中的创新点,在打磨出有效治理和监管的“中国方案”时,各方需要有耐心和包容心。
  关注六:“阴性标签”需有效管理、“养生节目”应清理规范
  在国际上,以贬损同行为目标,以声称“不含有×××”为内容的标签,被称为“阴性标签”。在我国,部分产品广告以宣称“不加防腐剂、不加糖、不加食品添加剂……”的宣传,将合规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污名化,打擦边球,具不良诱导的嫌疑,且在主流媒体中经常出现,应予以规范管理。
  此外,一些地方电视台的养生节目中,大量传播的“伪科学”观点,成为谬论传播的官方平台,应予以有效治理。
  与会专家表示,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來的十年,是中国食品安全产业链梳理、构建和不断强化的十年,也是食品安全水平逐渐提升的十年。建立强大的自身,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是舆情向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受众对健康科普节目的认可程度、意见和评价。方法 选取北京地区4家医疗机构患者及家属、医务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受访患者及家属中,97.1%(67/69)收看
为了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应用节能环保技术,能够有效地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的现状。文章阐述了房屋建筑施工中运用节能环保技术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介
申请号:201720398606.4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用品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收绳的跳绳装置。  背景技术  跳绳是比较常见的体育用品之一,一般中小学生在进行课外活动时使用较多。常见的跳绳都是结构比较简单,一体成型,但在使用后,都要靠人为的收绳行为将绳体环绕拉绳柄进行收绳,这样绳体裸露在外部空间,极易沾染灰尘和细菌,当再次使用时会影响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同时绳体极易受到磨损和毁坏,这
随着养鸭业的发展,鸭的饲养量在不断增多。与此同时鸭的发病率、疾病的种类也在增加。特别是一些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发生,给鸭的养殖带来较大的困难,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
“儿童脑发育的原理对教育的启发是什么?”“现代化脑智提升的手段和方法有哪些?”“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下学习的新特点和新挑战是什么?”5月12日,“脑科学与教育创新”大型公益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千余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跨界研讨脑科学知识和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会上,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朱永新回顾了世界各国在脑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投入,尤其中国近两年对脑科学前沿技术研究
为提高竹节纱工艺参数的检测速度和检测精度,提出了利用计算机检测竹节纱的方法。阐述了竹节纱工艺参数检测的基本原理,并用自行研制的竹节纱检测系统测试了给定样纱,得到了
本文以语义学为基础,选取现代汉语和韩语中语义最丰富、出现频率最高的空间纬度词“大()/小()”作为研究对象,在基础语义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它们向其他感官域、时间域、数量域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