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威廉·莫里斯是现代设计的先驱,他的设计和思想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室内设计作为当代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门类,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当代室内设计消费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的分析来探讨我国当代室内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当代中国室内设计
1 威廉·莫里斯及其设计思想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不仅是作家、诗人、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画家,更是英国家喻户晓的设计师。他的设计和思想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莫里斯生于一个富商家庭,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他8岁那年参观了坎特伯雷教堂之后就开始对与历史浪漫主义景观和建筑之间的联系产生出兴趣。1853~1856在牛津大学就读期间他受拉斯金《威尼斯之石》的影响更是立志做一名建筑师。后进入了以哥特风格闻名的斯特里德建筑设计事务所做学徒。莫里斯也是“拉斐尔前派”的支持者,有段时间他也曾尝试成为一名画家,在“拉斐尔前派”的圈子里面进行艺术创作。但是莫里斯一生的重要转折源于1859年他与“拉斐尔前派”著名模特简·伯登的结合。由于当时整个伦敦都没有能让他满意的家居和住宅,于是他就邀请了建筑师菲利普·韦伯(Philip Webb)来设计和建造新居。房子落成之后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红屋”,坐落于从伦敦通往坎特伯雷教堂的路上,风景优美同时又兼具了历史感。这座红砖建筑以莫里斯和韦伯都很推崇的英国本土建筑为原型来建造,与当时所盛行的繁缛复杂的维多利亚风格大相径庭。“红屋”因此得名。其室内设计独具一格,采光丰富、空间利用高效,室内装修,包括家具、墙纸、地毯、灯具和餐具等都由莫里斯亲自组织制作和设计,这座建筑整套的装饰配置和生活用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成了工艺美术运动的样板房并获得了金奖。
“红屋”问世之后,莫里斯接到了许多订单。这巨大的成功以及在工作中他和朋友们的愉快感受,并且也是为了与当时粗糙的机制产品相对抗,1861年,他与朋友共同成立了以马歇尔(Marshall)、福克纳(Faulknar)和莫里斯名字命名的“MMF公司”(Morris Marshall Faulknar&Co.)。这家公司是近代第一个结合了建筑、室内、陈设等,并将它们整体考虑的设计公司。形成了由艺术家们参与设计、组织生产的手工艺设计机构。业务涵盖了室内装饰、雕刻、彩色玻璃、金属工艺、墙纸、染织品、地毯和壁挂等的设计。1875年莫里斯独自成立公司。1877年,他的公司在伦敦各地成立了陈列室。这标志了公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集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公司。
莫里斯坚持用艺术的眼光对待生活,他有这样一句名言,“不要在你的家里放一件虽然你认为有用,但你认为并不美的东西。”意在强调生活中要把实用和美结合起来。他的设计理论可归纳为:(1)艺术无大小之分,主张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通过艺术家和工匠的结合才能创造出完美的产品,他认为艺术中的主体部分应该是实用艺术。(2)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他说:“我所理解的真正的艺术就是人在劳动中的愉快表现。”是“为人民所创造、又为人民服务的,对于创造者和使用者来说都是一种乐趣。”这种社会主义认识在当时是极为可贵的。也为之后的现代主义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3)主张设计的材料要忠于自然性质,设计物的形状要和其使用目的相一致。他相信一切艺术的根在于手工艺。(4)强调设计的整体性。认为室内的物品应和墙纸、地毯还有建筑的设计风格相统一、相和谐。
2 我国当代室内设计概况
2.1 20世纪我国室内设计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伊始,我国的室内设计的发展相继经历了由特区的发展带动了室内设计队伍的迅速膨胀到旅馆和酒店类建筑的建设促进全国的室内设计行业的壮大;由主张在室内设计中进行传统文化与现代形式的设计结合到住宅装饰热、商业建筑装饰热、办公空间装饰热的三热现象出现;由国内室内设计行业监督体系的出现到香港的回归和国外设计师的参与对中国室内设计起了带动与推动作用。国内室内设计界也涌现了一批水平较高的中青年设计人才。
随着人民生活的富裕,我們的居住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加入WTO之后,各国之间的往来更加密切。我们的民族文化影响着世界,同样,世界上的主流文化也影响着我们。在室内设计方面,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来看,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景象。室内设计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专业,展现出它蓬勃的生机。通过设计所转化成的物质产品几乎燃起所有城市居民的兴趣,并且向往能得到这样的物质与精神的享受。这样如此庞大的需求,也成了室内设计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此外,科技的发展也推动了设计的进步,加快了室内设计的发展进程。
2.2 我国室内设计在快速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经济的提升带动了几乎全民的室内装饰热情。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不同需求又带动着专业往多样性方向发展,导致其专业内容涉及了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及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因此室内设计在满足人们的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的室内设计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不足之处。
其一,缺少整体性设计: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除了对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如建筑学、材料学、艺术学等要有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外,作为设计的辅助知识,包括了物理、化学、电气、音响、文学、历史、地理、预算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也需涉猎,只有有效地将这些知识融入室内设计中去,设计才能具有实用性、艺术性、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我国室内设计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许多设计师对于所设计的项目缺少宏观把控能力,很少从使用者和整体环境的角度规划考虑问题,设计工程中更注重于设计技巧、材料、工艺地运用,同时缺乏对各相关专业之间的协调能力,往往导致许多设计项目空有美丽的外表却在功能性、实用性上出现重大缺憾。 其二,缺少个性化设计: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来源巨大化和快速化,设计师可以很轻易地接收到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时间的各类设计资料,一方面它大大提高了室内设计效率,丰富了设计效果,使得设计师有了更多更好的设计表现手段。另一方面大量的资讯也提高了受众群体的专业品味,为专业人员与受众群体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但是这一现象同时也会带来很多负面作用,由于设计资料来源容易且极具丰富性,许多设计师就疏于思考与揣摩,采取“拿来主义”,任意搬取设计资料或者将多个资料混合使用,以便直接获取设计效果,加快设计周期。造成了现今很多设计产品缺乏个性,没有设计特色,成了只是诸多设计元素堆砌的山寨设计。
其三,缺少文化性设计: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快餐文化”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文化模式。因而随着大量数字化的大众文化的泛滥,大众文化传媒所传达出的标准化、单一化、程式化的思维模式。比如当今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语言越用越精简,从长篇大论的博客到最多只能写140字的微博,现在甚至都可以不用打字了,人们可以直接使用语音讲话的方式写东西发布在网络。现在越来越精简越快速的互联网时代,缺少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外来文化的融会贯通,一味迎合快速的时代节奏和人们对设计模式化的认同,导致很多设计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文化品位的衰退、下降和缺失。
室内设计师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文化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设计师的发展空间,广泛接触不同领域、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多元文化艺术对于设计师提高设计水平、开拓设计眼界、创立独特的个人设计风格和语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那么,为了促进我国室内设计更好更健康的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放慢脚步,来思考当代室内设计发展的正确趋势。以免被各种价值观引得迷失了设计的方向。
3 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的启示
重新阅读威廉·莫里斯,我们可以从他的设计思想中汲取不少有益的养分。正如佩夫斯纳的精彩评论,“……莫里斯真正是二十世纪名副其实的预言家,称得上‘现代运动(modern movement)之父’。我们应该把下列成就归功于他,即:一个普通人的住房再度成为建筑师设计思想的有价值的对象,一把椅子或一个花瓶再度成为艺术家驰骋想象力的用武之地。”除此之外,他强调的设计要有整体观,要求室内的物品应和墙纸、地毯还有建筑等的设计风格相统一、相和谐。还有他那用设计来美化生活的思想也对我们设计师有着重要的启示。再看“红屋”,从它的外形到内在布置。没有一处不渗透着它的创造者对于设计、对于生活、对于美的关注。每一个小细节都被无微不至的照顾周全,既是独立的个体又都是整体的组成部分,它们相得益彰,既不突兀又不失品位,显示出了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当今的室内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应该汲取莫里斯这样的设计思想,注重整体设计,把握设计美感,提高设计品位,体现设计文化,让设计真正成为提升生活质量,美化生活环境的时尚活动。
另外,莫里斯主张的设计材料要忠于自然性质,设计物的形状要和其使用目的相一致,也是颇有见地的启示。虽然身处大工业时代的莫里斯与处在信息化时期的我们在生存环境上有很大不同,但是人们对于工业化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问题的排斥心理是相同的。比如我们同样都不满于大批量的模式化产品。而且,当今时代有着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在呼吁要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解。我国的十七大报告上也提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并且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这让人们更加关注与自然地关系,从而也影响了人们的设计心理。现在,更多的人愿意使用有着天然材料产品,引导了新一轮追求环保,崇尚自然的设计潮流。
回顾莫里斯对于设计要忠于自然、设计物要遵循其使用目的理论,我们不免可从中衍生出新的认识,让我们来思考设计师的生态保护责任以及合理利用资源的责任等。正如莫里斯对于英国人民及世界的影像那样,我国设计师也应该通过自己的设计实践来引导国内的设计消费群体树立起正确的设计消费观,摒弃那些铺张浪费、破坏生态自然地设计陋习,追求更个性,更自然,更环保,更文化的生活空间。
至此,“红屋”已不仅仅是个住宅,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思想的见证。它历经岁月的洗涤,依然在肯特郡傲然的矗立着。供人们参观、供人们赞叹、供人们以它为例来感受以及学习“现代设计之父”留给后人的对于设计、对于艺术、对于生活、对于美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河西.艺术的故事:威廉·莫里斯和他的顶尖设计[M].华東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N·佩夫斯纳.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M].王申祜,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3] 袁熙晹,张道一,东南大学艺术学系.艺术学研究(2)——1760~1940年西方工艺美术的演变[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4] 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5] 张晶.设计简史[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6] 张青萍.20世纪中国室内设计发展解读[J].艺术百家,2009(1).
关键词: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当代中国室内设计
1 威廉·莫里斯及其设计思想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不仅是作家、诗人、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画家,更是英国家喻户晓的设计师。他的设计和思想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莫里斯生于一个富商家庭,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他8岁那年参观了坎特伯雷教堂之后就开始对与历史浪漫主义景观和建筑之间的联系产生出兴趣。1853~1856在牛津大学就读期间他受拉斯金《威尼斯之石》的影响更是立志做一名建筑师。后进入了以哥特风格闻名的斯特里德建筑设计事务所做学徒。莫里斯也是“拉斐尔前派”的支持者,有段时间他也曾尝试成为一名画家,在“拉斐尔前派”的圈子里面进行艺术创作。但是莫里斯一生的重要转折源于1859年他与“拉斐尔前派”著名模特简·伯登的结合。由于当时整个伦敦都没有能让他满意的家居和住宅,于是他就邀请了建筑师菲利普·韦伯(Philip Webb)来设计和建造新居。房子落成之后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红屋”,坐落于从伦敦通往坎特伯雷教堂的路上,风景优美同时又兼具了历史感。这座红砖建筑以莫里斯和韦伯都很推崇的英国本土建筑为原型来建造,与当时所盛行的繁缛复杂的维多利亚风格大相径庭。“红屋”因此得名。其室内设计独具一格,采光丰富、空间利用高效,室内装修,包括家具、墙纸、地毯、灯具和餐具等都由莫里斯亲自组织制作和设计,这座建筑整套的装饰配置和生活用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成了工艺美术运动的样板房并获得了金奖。
“红屋”问世之后,莫里斯接到了许多订单。这巨大的成功以及在工作中他和朋友们的愉快感受,并且也是为了与当时粗糙的机制产品相对抗,1861年,他与朋友共同成立了以马歇尔(Marshall)、福克纳(Faulknar)和莫里斯名字命名的“MMF公司”(Morris Marshall Faulknar&Co.)。这家公司是近代第一个结合了建筑、室内、陈设等,并将它们整体考虑的设计公司。形成了由艺术家们参与设计、组织生产的手工艺设计机构。业务涵盖了室内装饰、雕刻、彩色玻璃、金属工艺、墙纸、染织品、地毯和壁挂等的设计。1875年莫里斯独自成立公司。1877年,他的公司在伦敦各地成立了陈列室。这标志了公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集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公司。
莫里斯坚持用艺术的眼光对待生活,他有这样一句名言,“不要在你的家里放一件虽然你认为有用,但你认为并不美的东西。”意在强调生活中要把实用和美结合起来。他的设计理论可归纳为:(1)艺术无大小之分,主张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通过艺术家和工匠的结合才能创造出完美的产品,他认为艺术中的主体部分应该是实用艺术。(2)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他说:“我所理解的真正的艺术就是人在劳动中的愉快表现。”是“为人民所创造、又为人民服务的,对于创造者和使用者来说都是一种乐趣。”这种社会主义认识在当时是极为可贵的。也为之后的现代主义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3)主张设计的材料要忠于自然性质,设计物的形状要和其使用目的相一致。他相信一切艺术的根在于手工艺。(4)强调设计的整体性。认为室内的物品应和墙纸、地毯还有建筑的设计风格相统一、相和谐。
2 我国当代室内设计概况
2.1 20世纪我国室内设计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伊始,我国的室内设计的发展相继经历了由特区的发展带动了室内设计队伍的迅速膨胀到旅馆和酒店类建筑的建设促进全国的室内设计行业的壮大;由主张在室内设计中进行传统文化与现代形式的设计结合到住宅装饰热、商业建筑装饰热、办公空间装饰热的三热现象出现;由国内室内设计行业监督体系的出现到香港的回归和国外设计师的参与对中国室内设计起了带动与推动作用。国内室内设计界也涌现了一批水平较高的中青年设计人才。
随着人民生活的富裕,我們的居住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加入WTO之后,各国之间的往来更加密切。我们的民族文化影响着世界,同样,世界上的主流文化也影响着我们。在室内设计方面,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来看,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景象。室内设计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专业,展现出它蓬勃的生机。通过设计所转化成的物质产品几乎燃起所有城市居民的兴趣,并且向往能得到这样的物质与精神的享受。这样如此庞大的需求,也成了室内设计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此外,科技的发展也推动了设计的进步,加快了室内设计的发展进程。
2.2 我国室内设计在快速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经济的提升带动了几乎全民的室内装饰热情。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不同需求又带动着专业往多样性方向发展,导致其专业内容涉及了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及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因此室内设计在满足人们的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的室内设计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不足之处。
其一,缺少整体性设计: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学科,除了对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如建筑学、材料学、艺术学等要有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外,作为设计的辅助知识,包括了物理、化学、电气、音响、文学、历史、地理、预算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也需涉猎,只有有效地将这些知识融入室内设计中去,设计才能具有实用性、艺术性、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我国室内设计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许多设计师对于所设计的项目缺少宏观把控能力,很少从使用者和整体环境的角度规划考虑问题,设计工程中更注重于设计技巧、材料、工艺地运用,同时缺乏对各相关专业之间的协调能力,往往导致许多设计项目空有美丽的外表却在功能性、实用性上出现重大缺憾。 其二,缺少个性化设计: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来源巨大化和快速化,设计师可以很轻易地接收到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时间的各类设计资料,一方面它大大提高了室内设计效率,丰富了设计效果,使得设计师有了更多更好的设计表现手段。另一方面大量的资讯也提高了受众群体的专业品味,为专业人员与受众群体之间的沟通提供了更便捷的通道。但是这一现象同时也会带来很多负面作用,由于设计资料来源容易且极具丰富性,许多设计师就疏于思考与揣摩,采取“拿来主义”,任意搬取设计资料或者将多个资料混合使用,以便直接获取设计效果,加快设计周期。造成了现今很多设计产品缺乏个性,没有设计特色,成了只是诸多设计元素堆砌的山寨设计。
其三,缺少文化性设计: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快餐文化”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文化模式。因而随着大量数字化的大众文化的泛滥,大众文化传媒所传达出的标准化、单一化、程式化的思维模式。比如当今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语言越用越精简,从长篇大论的博客到最多只能写140字的微博,现在甚至都可以不用打字了,人们可以直接使用语音讲话的方式写东西发布在网络。现在越来越精简越快速的互联网时代,缺少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以及对外来文化的融会贯通,一味迎合快速的时代节奏和人们对设计模式化的认同,导致很多设计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文化品位的衰退、下降和缺失。
室内设计师是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文化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设计师的发展空间,广泛接触不同领域、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多元文化艺术对于设计师提高设计水平、开拓设计眼界、创立独特的个人设计风格和语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那么,为了促进我国室内设计更好更健康的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放慢脚步,来思考当代室内设计发展的正确趋势。以免被各种价值观引得迷失了设计的方向。
3 威廉·莫里斯设计思想的启示
重新阅读威廉·莫里斯,我们可以从他的设计思想中汲取不少有益的养分。正如佩夫斯纳的精彩评论,“……莫里斯真正是二十世纪名副其实的预言家,称得上‘现代运动(modern movement)之父’。我们应该把下列成就归功于他,即:一个普通人的住房再度成为建筑师设计思想的有价值的对象,一把椅子或一个花瓶再度成为艺术家驰骋想象力的用武之地。”除此之外,他强调的设计要有整体观,要求室内的物品应和墙纸、地毯还有建筑等的设计风格相统一、相和谐。还有他那用设计来美化生活的思想也对我们设计师有着重要的启示。再看“红屋”,从它的外形到内在布置。没有一处不渗透着它的创造者对于设计、对于生活、对于美的关注。每一个小细节都被无微不至的照顾周全,既是独立的个体又都是整体的组成部分,它们相得益彰,既不突兀又不失品位,显示出了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当今的室内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应该汲取莫里斯这样的设计思想,注重整体设计,把握设计美感,提高设计品位,体现设计文化,让设计真正成为提升生活质量,美化生活环境的时尚活动。
另外,莫里斯主张的设计材料要忠于自然性质,设计物的形状要和其使用目的相一致,也是颇有见地的启示。虽然身处大工业时代的莫里斯与处在信息化时期的我们在生存环境上有很大不同,但是人们对于工业化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问题的排斥心理是相同的。比如我们同样都不满于大批量的模式化产品。而且,当今时代有着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在呼吁要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解。我国的十七大报告上也提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并且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这让人们更加关注与自然地关系,从而也影响了人们的设计心理。现在,更多的人愿意使用有着天然材料产品,引导了新一轮追求环保,崇尚自然的设计潮流。
回顾莫里斯对于设计要忠于自然、设计物要遵循其使用目的理论,我们不免可从中衍生出新的认识,让我们来思考设计师的生态保护责任以及合理利用资源的责任等。正如莫里斯对于英国人民及世界的影像那样,我国设计师也应该通过自己的设计实践来引导国内的设计消费群体树立起正确的设计消费观,摒弃那些铺张浪费、破坏生态自然地设计陋习,追求更个性,更自然,更环保,更文化的生活空间。
至此,“红屋”已不仅仅是个住宅,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思想的见证。它历经岁月的洗涤,依然在肯特郡傲然的矗立着。供人们参观、供人们赞叹、供人们以它为例来感受以及学习“现代设计之父”留给后人的对于设计、对于艺术、对于生活、对于美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河西.艺术的故事:威廉·莫里斯和他的顶尖设计[M].华東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N·佩夫斯纳.现代设计的先驱者——从威廉·莫里斯到格罗皮乌斯[M].王申祜,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3] 袁熙晹,张道一,东南大学艺术学系.艺术学研究(2)——1760~1940年西方工艺美术的演变[M].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4] 张夫也.外国工艺美术史[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5] 张晶.设计简史[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6] 张青萍.20世纪中国室内设计发展解读[J].艺术百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