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活:松桃民间技艺

来源 :中国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tlu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湘、渝、黔交界处的松桃,这里的人们敬天信巫,保存远古遗风,在苗族特有文化生态和文化空间中孕育出多种民间绝技,苗族绝技文化
  独树—帜。
  盤石镇响水洞的村民有30多项绝活,当地著名传承人田如忠有头朝下往上爬的上刀梯“神功”,被誉为松桃上刀梯、捞油锅第—人。九江街道兴隆村近四分之一的人掌握一种或多种绝技绝活。永安乡五官村村民表演的“高空舞狮”颇负盛名,尤其是不断增加表演难度,从最初6张重叠的桌子慢慢增加到10张,并在高空表演倒立等高难度动作,增强了苗族绝技的惊险性。
  近年来,松桃绝技经过市场包装,从乡野走进了艺术殿堂,从闭塞的苗家山寨走向了世界,先后到美国、新加坡、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得到各界人士的赞誉。
  上刀梯
  上刀梯,又称“上刀山”,由普通杀猪刀或其他单刃刀及一架圆木楼梯构成,用棕绳或铁丝将刀捆在楼梯脚踏横梁上,一根横梁一把刀,刀刃朝上并略高出横梁,原系苗族冲傩还愿活动中过关愿的过关程式。苗族民间多在还傩愿者的庭院或寨中的晒谷坪等宽敞平坦之地举行,通常由师父举行祭刀仪式,耍络巾占场请师,藏身躲影,造“封刀决”。巫师用头发或绸布试刀后,身背犯关煞的孩童或象征性的孩童衣物,腰插牛角号,脚踏九宫步,在锣、鼓、钹、镲等乐器的伴奏下,绕场三周,而后空手赤足攀爬刀梯,每上一级均做雄鹰展翅、倒挂金钩、飞燕临空、犀牛望月等高难度绝技动作,上至顶端后吹响牛角,坦胸露腹横亘于三角钢叉以大鹏展翅式旋转数圈,随后或做杂技动作逐级而下,或以单手握拉绳以哪吒探海式滑至平地,焚香谢师结束上刀山傩仪。
  现在,在民族节日中及一些旅游景区的上刀山表演已不再背小孩或小孩衣物,而是换以一些祝福吉祥的标语。上刀山绝技表演者不限于巫师1人,可2至4人不等,多时5至6人,场面神秘肃穆,惊心动魄。
  寨英滚龙
  自明朝以来,寨英人每年都要模拟龙形用竹篾扎龙头、龙骨、龙肋,用白布做龙皮,再在各栋(洞)点上用石蜡炒纸做成捻子,使龙身发出光亮,从正月初六一直玩至十五元宵,以此来庆贺新春,表达欢快之情;二则借龙的神威消灾避邪,扫除瘟疫;三则祈求龙神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在明政权建立之初,明太子朱桢奉父命率大军到偏远的武陵山区开疆拓土,平乱安民。他抵达寨英平定叛乱后,利用寨英水运直通洞庭的有利条件,在寨英及周边地区兴民垦、开商埠、建学馆、倡工贸。此后不久,驻军家属接踵而至,各地商客纷至沓来,佛事活动日渐兴盛,寨英很快就发展成梵净山区最大的军事、经济重镇,成为黔东地区重要商贸集散地。当地文化与随营而至的各地客商带来的中原龙文化实现了大融合,辰河戏、阳戏、川剧,与当地人自编自跳的茶灯相互交融,演变成韵味深厚的寨英花灯;中原的龙文化与当地龙文化也得到了完美的结合,极大提升了寨英滚龙的艺术水平,逐步形成了集纺织、刺绣、雕刻、剪纸、蜡染、书法、美术、舞蹈等诸多艺术为一身的滚龙文化。
  寨英滚龙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编扎和表演技艺十分超群,2002年3月被贵州省政府命名为“寨英滚龙艺术之乡”,2003年3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7年6月,入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苗族刺绣
  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说起松桃的苗绣艺术,当地人引以为豪。“松桃苗绣”是贵州的十大特产之一,被作为外交部的特定礼品赠送给外国友人。
  走进松桃一家苗绣公司的展厅内,近百幅苗绣作品让我们目不暇接,梵净山风光、鸽子花、四面鼓、金丝猴…
  “这只刺绣的老虎叫‘午时虎’,是我们店里的镇馆之宝,是我们松桃的—位苗族刺绣大师耗时7年绣成的。这只‘老虎’的特点在于不管你从哪个角度看,它的眼睛始终盯着你。”公司负责人描述了这只“老虎”的独特之处。
  传统的松桃苗绣工艺通常有三种,即剪绣、绘绣和挑花。剪绣是先用纸剪好图案贴在绣布上用丝线依样刺绣;绘绣是先用笔蘸白汁水描图样于颜色布上,在花绷架上以彩线刺绣;挑花又称数纱绣,即在布面的经纬线上数纱挑绣。
  据介绍,松桃苗绣还体现在服饰、鞋帽和床上用品等方面,也可用它来刺绣装饰品贴挂或缝制挎包、钱包等类。在刺绣时,苗族妇女不打底稿或先描草图,全凭自己天生的悟性、娴熟的技艺和非凡的记忆力,数着底布上的经纬线挑绣。她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布局谋篇,将一个个单独的局部图形巧妙组合,搭配鲜艳明快的色彩,形成一个丰满的绣品,达到和谐完美的境地。
  (责任编辑/文风设计/毛豆)
其他文献
翻修一新的两层小楼,楼下是一个小超市,超市里各类小商品摆放整齐,超市外装着一个自助提款机,楼前是宽敞整洁的水泥院坝,这就是小安乡龙灯村贫困村民孙遗德的家。院坝外隔一条小路就是他家的耕地。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干净整洁。在这个洁净有序的农家小院里,我们仿佛能看到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而透过这温饱之外的追求,还能看到一条发展生态农业的脱贫致富路。  大山深处的美丽新村  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进,窗外是绵
几千年来,源出宝兴县东北巴朗山南麓的青衣江,滚滚东流,奔腾200多公里汇人大渡河,而后相继投入岷江、长江的怀抱。丰沛的江水滋潤着沿岸的土地,孕育出良好的生态环境。地处长江支流青衣江源头区的宝兴,自古以来就是动植物的天然基因库,宝兴所在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结合地带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的横断山区,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72.04%。两千多年前,《礼记·中庸》就记载道:“草木生之,禽兽聚之,宝藏兴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