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危机的超限战范式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agao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2月最后一周,丰田汽车的“召回门事件”,已经从消费者投诉转而闹到了全球财经媒体的头条,有关丰田的话题已经由商业博弈变成为政治博弈,完全超出了人们此前可以想象的地步。
  我无意为丰田辩解,尽管我可以摆出无数条理由。但我不能不憎恶某些“舆论制造者”对于丰田公司及其产品的过度打击。
  1月初之时,丰田还以为,此次“召回事件”损失约为5亿美元,也就是说,丰田仍然希望今年实现赢利。但当丰田章男赴美接受质询以后,这个希望看来已经落空。丰田的股价最近几周已经跌去了20%左右,投资者损失惨重。
  据相关报道,丰田公司已经收到了美国联邦大陪审团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传票,这意味着美国司法部门已经介入调查,丰田将面临巨额的召回以及诉讼成本。
  那么,丰田事件的幕后,究竟有何“推手”,又是如何将丰田事件逐步升级,如今意欲将其置于“死地”、并且极有可能得逞的呢?
  首先,消费者不太可能成为丰田事件的直接推手。我相信,作为一款全球著名的工业品牌,无论如何,也一定会有相应的实质内容。尽管有报道说,2009年以前已经有丰田油门的投诉发生,丰田也因各种原因处理不及时,但这也算是相当正常的。就算丰田公司企业管理再高明,丰田产品的工艺再先进,也不可能不出现问题——作为消费者,还没有无知到如此地步,要求一款人造装置,在有限的商品价格及产业成本的控制之内,能够达到航天飞机的安全保障,就算是航天飞机其实也达不到万全的保障。
  从设计和使用角度说,任何产品均有可能出现差错。机械系统就是个故障系统,不可能百分百正常运转,因此一般故障不算产品品质不佳。丰田销量这么大,生产以及加工产业链如此长,现在的事故率已经低到世界最低的水平。难道说一两次听证会,就可以判定丰田之罪,罪不容诛?
  其次,汽车行业的工业领袖,以及这一产业的技术精英们,不会充当丰田事件的“另一只手”。作为全球工业消费品第一产业的汽车工业,有一个无人不知的设计理念,这就是“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作为汽车巨子,丰田不可能不懂这个。我个人相信,如果丰田真有质量问题,就不是停产几间欧洲或美洲的工厂那么简单。丰田事件至今,丰田公司已经召回了数百万辆轿车,而且面临订单下降、全线停产的市场前景,问题是,真相到底如何?
  在所有的路面事故中,真正由于车辆品质而致的其实很少。因为车的区别不大,事故的发生大多在人不在车——相对于“人控机械组合”,人才是更靠不住的一方,我就认识这样的人,你让他开任何牌子的车,他都给你出事。
  最后,美国政府内部的技术官僚们,绝不是丰田事件的“第三只手”。尽管有些人曾经认为,美国政界领袖对“日系”抱有成见,甚至提出过更为严厉的“遏制”主张,但有证据表明,真正懂行的人,比如美国运输部下属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对于丰田事件的态度相当谨慎。况且,对于相应的消费者投诉,美国政府官员到底是保护还是打击了“日系”,最终将由下一阶段的调查给出确切结论,不可能决定于美国国会。“温酒斩丰田”,听起来很爽,种种匪夷所思的整饬办法也将令人应接不暇睱。但是最终的结果如何,得失如何,还真是不好说。
  我想说的是,丰田事件能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在于,商场其实就是战场,丰田还是搞得太大了。这是个典型的商战案例。我相信粉碎一个丰田的商誉并不需要如此费力,尽管建立它需要更多的时间。但事实就是这么残酷,如果丰田难逃此劫,“被入非罪”,岂不是“膏以香消,麝以脐死(《韩非子》)”吗?
  对于当前的丰田危机,有识之士,无不疑惑多多,深感不安。此事是不是已经超出了普通商业的性质?其实自华尔街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主要车商均曾获得美国政府的资金援助,其抵押品正是这些受援企业的公司股票。美国上下齐心,打压丰田的重要原因之一,很难说没有真实的经济利益的存在。
  与此同时,“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丰田事件还可能诱发更为严重的后果,这就是开创成为一种异质竞争的范式,搞得市场永无宁日。大家正好也有相近的产品,在天上飞,在海里漂,在地上跑,今天是我,明天就会是你。
其他文献
孙成仁,是北京新都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ISoCaRP)会员,美国新城市主义学会(CNU)会员,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联合会员。    未来中国的城市发展理念会有一种转变,就是我们所倡导的柔性城市主义。它不同于当下流行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理念。  现代主义诞生有百余年的历史,它是伴随着福特主义的工业化、规模化而形成一种流派。大工业生产是以
收购汇源是可口可乐从小心翼翼的试探转向大举并购的转折点。    9月3日,汇源果汁(01886.HK)发布公告称,可口可乐的一家全资附属公司以约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股本中的全部已发行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换股债券,可口可乐提出的收购价是每股现金12.2港元,接近汇源8月29日停牌前收盘价的3倍。  用近180亿港元收购资产总值为68.87亿元人民币的汇源果汁,无论在可口可乐中国区总
8年前,49岁的于淑珉就任海信集团执行总裁,此后外界对她的评价一直离不开“执行力”,她自己也承认:如果说自己有什么管理特长,那就是执行力度特别强。于淑珉不年轻了,学历也不算高,没有国际化的背景,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专家,但从她的管理风格中我们还是有所感悟:只要你真的相信,信任、简单,确实能给组织带来力量。就像我们从《士兵突破》中许三多身上所看到的那样    于淑珉:海信集团执行总裁    和周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