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全牙弓扫描策略对仿真头颅模型环境下口内扫描仪扫描精度和时间的影响

来源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an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比评价仿真头颅模型环境下口内扫描仪3种全牙弓扫描策略的扫描精度和扫描时间,探讨临床适应性更强且可获得高扫描精度的全牙弓扫描策略。

方法

采用相互对照实验设计,使用光学扫描仪ATOS Core扫描上颌模型,获取“.stl”格式数据作为参考数据。将上颌模型固定于仿真头颅模型上,由1名具有3年口内扫描经验的主治医师使用4种口内扫描仪[A(TRIOS 3)、B(CS 3600)、C(CEREC Omnicam)、D(iTero)],分别使用3种扫描策略(扫描策略1、2、3分别由10、5、7段路径组成)各扫描9次,获取“.stl”格式数据作为口扫数据,并记录扫描时间:完成所有扫描路径、获得1个完整的全牙弓数字化模型的时间为全牙弓扫描时间;补扫模型表面图像空缺处的时间为补扫时间;全牙弓扫描时间与补扫时间之和为总扫描时间。使用Geomagic Wrap软件的最佳拟合功能,获得口扫数据与参考数据三维偏差的均方根值,以评价扫描正确度;对同一口内扫描仪同一扫描策略9次扫描获得的口扫数据进行两两比较,获得均方根值以评价扫描精密度。

结果

使用同一扫描仪的条件下,3种扫描策略扫描正确度的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扫描策略扫描精密度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扫描策略3在各扫描仪中的扫描精密度均为最高。扫描策略1、2、3的全牙弓扫描的时间分别为(130±24)、(72±17)和(90±19)s,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策略1和3的补扫时间分别为(26±18)和(25±21)s(P>0.05),均显著少于扫描策略2[(50±24)s](P<0.05)。扫描策略2和3的总扫描时间[(122±30)和(115±29)s(P>0.05)]显著少于扫描策略1[(156±31)s](P<0.05)。

结论

仿真头颅模型环境下使用扫描策略3进行全牙弓扫描,可获得高精度扫描数据,操作更便捷,扫描时间更短,且普适于目前临床常用的口内扫描仪。

其他文献
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行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93例,所有手术均在显微镜辅助下完成。记录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测量Cobb角评估颈椎生理曲度变化;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以评估临床疗效。末次随访时,患者颈椎Cobb角为(19.1±12.3)°、JOA评分为(14.5±2.3)分,均明显改善。结果表明,适应证选择得当,颈前路显微减压治
目的初步观察Remuzzi评分高的器官捐献供肾移植给成人受者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了移植前活检Remuzzi评分4分及以上心死亡器官捐献供者供肾移植的受者31例,分为双肾移植组(DKT组,14例)和单肾移植组(SKT组,17例)。Remuzzi平均评分为DKT组左肾5.05/右肾5.26,SKT组左肾4.92/右肾4.58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有关在肝移植手术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的研究,检索时间至2020年11月为止。由2名研究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5软件对术后指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再入院率、死亡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篇文献,3篇随机对照研究,4篇队
目的回顾性分析5例大面积完全性头皮撕脱伤病例的急诊救治流程、总结其围手术期特点、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治疗的5例大面积头皮完全性撕脱伤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在显微外科技术下对创面进行清创并探查,选取合适的动、静脉进行吻合,术前积极备血、备皮,术后严格护理并观察再植头皮的血运情况。出院后门诊定期随访。结果5例再植头皮行血管吻合后全部成活,手术后红外线测温提示头皮血供良好,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葛根素对人肾组织性缺氧/复氧(H/R)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体外保护作用。方法利用肾小管上皮细胞(HK 2)细胞和H/R处理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体外实验。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H/R处理组(0、6、12和24 h)、H/R 24 h +葛根素处理组、H/R 24 h +葛根素+ 3-甲基腺嘌呤(3-MA,Ⅲ类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处理组、H/R 24 h + 3-MA
目的总结并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早期新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器官移植科接受肝移植并在术后3个月内出现NAFLD的8例受者的临床资料,以肝穿刺活检为诊断NAFLD的标准,总结并分析移植术后早期NAFLD的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自移植术至发现NAFLD的时间为1.55(0.63,2.93)个月,随访时间为23.6
期刊
目的探讨手电筒透光标记静脉在足趾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对收治的12例13指手指软组织缺损应用足趾皮瓣修复的患者,术前采用手电筒透光标记手指及足趾的皮下静脉,趾腓侧皮瓣12指,第2趾胫侧皮瓣1指,足趾皮瓣切取面积大小为2.0 cm×2.0 cm~4.0 cm×3.5 cm。所有皮瓣均吻合1条动脉、2条静脉,3指吻合2条指背侧静脉,10指吻合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