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发生规律探讨

来源 :实用心电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198207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短阵房性心动过速(PAT)发生规律.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DCG)连续监测心脏节律的变化.结果564例中发生PAT 127例,检出率22.5%.PAT发生时间规律为夜间少,白天多,中午达高峰.集中趋势在中午12时30分左右.非卧床状态下发生阵数量是卧床休息状态下的2.2倍.检出率随年龄而增加.结论PAT的发生可能与植物神经如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能力变化的影响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镇静剂和抗精神病药致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对197例有情绪、失眠和精神病者,在使用镇静剂或抗精神病药前和用药1w后,作常规12导联心电图,观察心律失常情况,并进行比较。结
目的探讨Brugada波与J波的相关性和不同点.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从中掌握和了解两种图形特点.结果随机抽样的2 000份病例中典型Brugada波仅1例,右室导联J波3例[1].结论符合有关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者T波峰-末间期(Tpe)及Tpe离散度(Tped)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之预测价值。方法对82例ANI者按是否伴有室性心律失常,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A组)和非室性
患者女性,11岁。2岁时在一次活动中突然发生晕厥,意识丧失,尿失禁,无抽搐,2min后自行苏醒。当地医院诊断为三度房室阻滞,未进行特殊治疗,以后共有五次晕厥发作,均能自行恢复,生活、学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以快速紊乱的心房除极和不规则的心室率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