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建议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by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一下的课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贴近儿童生活,关注儿童的情感,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针对教材内容及特点,在教学中要重视以下方面:
  一、 读一读,体会一个“美”字
  读,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过程。教师应该努力让“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像《春到梅花山》《小池塘》等课描绘的春景美不胜收,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情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融入其中。谁不想把这春天美景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呢?学生这时候的“读”才是全身心的投入,成效是明显的。仅仅“读”还不够,还应该与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体会得更加具体、深刻。教学上面两课后,可开展一次“走近春天”的主题班会,让学生画出美丽的春景图,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或是课文中的语言来给图配上一段文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图文结合,更好地体会了课文中的优美句子,朗读得更有感情;同时,课本上的语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得到了运用,丰富了学生的语感。
  阅读教学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人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走进生活,产生更多的感悟,积累更多的经验,不断保持生活的完整性,在生活中完善自己,使人生得以充实、完满。
  二、 讲一讲,注重一个“活”字
  苏教版小语低年级教材的语言特别关注儿童语言的情感,注重培养儿童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里的“讲一讲”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内容:
  1. 复述课文。对故事性强的课文,要求学生进行复述。我先教给他们复述的方法,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添加一些自己的语言,把复述的内容讲得更加生动、具体。
  2. 讲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上完《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我就要求学生查阅有关毛主席、邓小平的小故事,然后举行一次“伟人故事会”,让学生通过讲故事更多的了解这些伟人。此外,还可以开展“动物故事会”“科学家发明故事会”“民间故事会”等学生喜爱的讲故事比赛活动。
  3. 讲自己的故事。在上《陈毅探母》一课时,学生们被课文中的母爱子、子敬母的世间真情感动了,我说:“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亲人的关心和帮助,一定也有着自己感人的故事,好好回忆回忆,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选出代表在班上比赛,看谁讲得最感人。”课后,在教室里出现了这样一幅场景:各小组成员围坐在一起,静静地聆听其中一位成员讲故事。那情景是何等的默契,连平时的几个“调皮分子”也都瞪大了眼睛,不插一句话。是啊,学生在书本中感受到了母爱,在生活中体验到了母爱,让他们把自己的感人故事讲出来,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这份浓浓的母爱,何乐而不为呢?
  三、 演一演,突出一个“趣”字
  苏教版小语教材富有童趣,尤其是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学生比较喜欢。例如,一年级下册里的《三个小伙伴》《蚂蚁和蝈蝈》《这儿真好》等作品中人物的性格鲜明,仅仅采用分角色朗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可让学生进行表演。学生们按小组开始自编、自导、自演,排起了课本剧。你瞧,他们多忙!首先编剧本;选演员,备道具,进行排练。每一次的课本剧表演虽然稚嫩,但学生们却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可以这样说,演一演,让学生知道了作品的大意,感受到了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把握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 查一查,强调一个“放”字
  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课本,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结合,让学生有想象的天地。教学的形式也要开放,或写或画,或唱或演,或调查研究,或查阅资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表达的需要,自由选择。学完《练习2》后,我要求全班同学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来到郊外观察春天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并完成日记《春天来了》;学完《小松鼠找花生果》后,我设计了一张有关植物果实的表格,让学生去向爷爷奶奶了解,并完成表格的填写;学完《放小鸟》后,要求学生观察一种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写它的样子和叫声……形式多样、开放性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
其他文献
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尝试着写话,觉得很有兴趣,三年级开始习作,写了一段时间后,不少学生逐渐失去了兴趣。从愿意写变成害怕写、厌烦写,习作成为一种负担。 那么,三、四年级学生的习作,需要怎样的前期引导和后期鼓励呢?  一、 激发兴趣是习作的动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花费心思、认真思考。第一,树立一个和蔼可亲的教师形象,拉近师生的距离;第二,在习作教学中,适当增加富有趣味的互动游戏,增强趣味
期刊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产品遍及世界,但世界驰名品牌却寥寥无几。当前国际市场竞争已经不仅仅聚焦于成本、价格,正在不断向技术、创新、品牌转变。在风云变化的市场环境下,我国的工业
笔者通过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感悟到:教师只要充分重视,善于创设情境,积极组织活动,口语交际的课堂就能充满活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一、 开展课前演讲,丰富课堂交际内容  口语交际训练仅仅依靠几节口语交际课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坚持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成效显著。每接手一个新的
期刊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花落春犹在  一直喜欢春天。那些知名的、不知名的花儿,细细碎碎地开满枝头。香气是霸道的,弥漫在空气中。春天有着迷人的色彩,春天有着醉人的芳香,它明媚着你的眼,香润着你的心。  诗人孟浩然自然也喜欢春天,可是他歌咏春天的角度却和常人不同。他不是从视觉入手,而是从听觉落笔,着重描摹春天的声音。  诗的首句“春眠不觉晓”,写
期刊
她叫郭学萍,因为爱孩子,爱教孩子们读书、写诗,爱与孩子们一起“疯玩”,所以深得孩子们喜爱。她的头发又黑又长,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长辫子老师”。  她有一颗不老的童心,更有一份浪漫的诗情。她曾经在儿童期刊上写了五年的童话连载,文字灵动而诗意,像一泓活泼的清泉,流淌着对生命的挚爱与深情。作为最早的读者之一,我饶有兴趣地读了她的《漫读古诗》,一种欣喜、感动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长期以来,人们读古诗、教
期刊
一、 贴近学生实际,“真”表达  苏教版五下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我来说一说》:班上有同学过生日,同学们要不要送礼物?学生讨论后交流:  生:我认为同学过生日应该送礼,这样,既能祝贺同学的生日,让他难忘,同时,又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  生:同学过生日我不主张送礼。纯洁的友谊是不需要用礼物来表达的。  这样的课堂值得我们思考,很多时候,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堂就成了师生对话课,课堂中或师生简单对话,或直接指名
期刊
【编者按】“咬文嚼字、品词析句”是语文学习一大功课,传承了千百年。其实,“读”和“品”“悟”并不矛盾,没有在语言文字中深潜,得到的也多浮光掠影。但“咬文嚼字”不是繁琐分析,支离破碎,而要“咬”得有新意,“嚼”得有味道,学得有滋味,要让学生习得方法,要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去年,宜兴市有些小语教师进行了“咬文嚼字、品词析句”的专题研究,很有影响。本刊今年特开辟“咬文嚼字”栏目,介绍语文教学中的精彩
期刊
村级留用地是指城市化过程中,为保障撤村建居后失地农民的利益,政府推行的一个政策。国家在征用农村土地并转为建设用地后,在其中留10%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允许他们单独或合作开发建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建设项目形式涌现出来,别墅项目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现在越来越常见。国内现在建筑行业中,造价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别墅项目由于其出现时间
苏教版三下《庐山的云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篇幅短小、文字优美、比喻鲜活、想象奇特,意境悠远。文章布局独特,构段相似,静下心来细读,便能读出许多滋味。  一、 开篇新颖,出手不凡  文章以“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开头,开篇新颖,超凡脱俗。接着笔锋一转,写了“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写法富有变化,庐山云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