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2003年10月~2005年1月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22~62岁,平均38岁。新鲜骨折18例;陈旧性骨折及骨不连5例。按AO分类,A型16例,B型4例,C型3例。术前均采用胫骨结节骨牵引3~4天。
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或腰麻成功后,消毒铺巾,取仰卧位,屈膝60°。取髌下长约4cm纵行切口,纵行劈开髌韧带,显露股骨髁间窝,放入纱布,然后于前交叉韧带在股骨附着处的前方0.5~10cm髁间开口,同时牵引闭合手法复位,C型臂透视,插入导针,沿导针逐渐进行扩髓。如复位欠佳,可于大腿外侧纵行小切口,用骨膜剥离器撬拨复位,选择长度及粗细合适的逆行交锁髓内针置入,至钉尾在关节面下2~3mm,旋入尾帽。先锁入骨折远端的锁钉,再锁定骨折近端的锁钉,取除瞄准器,检查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及骨折端的稳定性。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放置引流管。术毕逐层缝合关节囊、髌韧带、皮下及皮肤组织。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4~5天后行股四头肌锻炼,并活动踝关节及足趾,若肿胀明显,可静滴20%甘露醇250ml。于48 小时后祛除引流,开始CPM锻炼,锻炼时先小范围活动,逐渐加大活动度。负重时间应根据骨折类型及固定的稳定性及骨折愈合骨痂的形成情况来决定。一般在术后6~8周可以逐渐步下地开始部分和负重训练。
结 果
23例均获随访,时间为5~36个月,平均为20个月。术后2个月常规拍片复查,所有病例伤口Ⅰ/甲愈合,一般病例骨折生长良好,平均愈合时间为16个月,在医生指导下有计划的关节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膝关节屈曲优17例,良3例,可2例,差1例。
讨 论
逆行股骨髓内钉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基层医院无C型臂也可进行。股骨中下段骨折由于其肌肉的牵位,骨不連发生率高,保守治疗很不稳定,目前趋向开放复位内固定。交锁髓内钉避免了剪、折、扭等有害应力,减少了股骨近端内翻或外翻畸形的机会[1]。但对于股骨中下段骨折,由于骨折远端髓腔较宽,若顺行髓内钉固定,固定不够牢靠,而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有效控制股骨多段粉碎骨折的长度及旋转,有效控制骨折短缩和成角移位,比钢板固定接近下肢力线,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因而能达到坚强内固定,可以早期锻炼,预防关节强直、粘连等并发症。而不剥离骨膜,适合干股骨中下段骨折及某些远端骨折。本组17例采用闭旋法,骨膜面破坏小,利用骨折早期愈合,经股髁间逆行股骨交锁髓内钉在某些情况下较其他内固定有较明显的优势,具有固定牢靠,能控制旋转及成角[2]。但逆行交锁髓内钉技术作为一种内固定方法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如:①逆行交锁髓内部固定时,由于大腿肌肉发达,锁钉操作相对困难;②术后取内固定物需要再次切开关节囊,取钉困难,锻炼时掌握不好很可能推入髓腔内。
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目前对于经关节插入能否引起关节功能障碍及创伤性关节炎尚有争议。本组中采用48小时开始CPM功能锻炼,并早期主动活动,减少了股四头肌萎缩无力和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罗先正.带锁髓内钉移植治疗四肢骨折的发展.中华骨科杂志,1997,17:219
2 戴克戒,荣国威,王满宜,等.骨折治疗的AO原则.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207-209
一般资料:本组2003年10月~2005年1月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22~62岁,平均38岁。新鲜骨折18例;陈旧性骨折及骨不连5例。按AO分类,A型16例,B型4例,C型3例。术前均采用胫骨结节骨牵引3~4天。
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或腰麻成功后,消毒铺巾,取仰卧位,屈膝60°。取髌下长约4cm纵行切口,纵行劈开髌韧带,显露股骨髁间窝,放入纱布,然后于前交叉韧带在股骨附着处的前方0.5~10cm髁间开口,同时牵引闭合手法复位,C型臂透视,插入导针,沿导针逐渐进行扩髓。如复位欠佳,可于大腿外侧纵行小切口,用骨膜剥离器撬拨复位,选择长度及粗细合适的逆行交锁髓内针置入,至钉尾在关节面下2~3mm,旋入尾帽。先锁入骨折远端的锁钉,再锁定骨折近端的锁钉,取除瞄准器,检查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及骨折端的稳定性。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放置引流管。术毕逐层缝合关节囊、髌韧带、皮下及皮肤组织。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4~5天后行股四头肌锻炼,并活动踝关节及足趾,若肿胀明显,可静滴20%甘露醇250ml。于48 小时后祛除引流,开始CPM锻炼,锻炼时先小范围活动,逐渐加大活动度。负重时间应根据骨折类型及固定的稳定性及骨折愈合骨痂的形成情况来决定。一般在术后6~8周可以逐渐步下地开始部分和负重训练。
结 果
23例均获随访,时间为5~36个月,平均为20个月。术后2个月常规拍片复查,所有病例伤口Ⅰ/甲愈合,一般病例骨折生长良好,平均愈合时间为16个月,在医生指导下有计划的关节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膝关节屈曲优17例,良3例,可2例,差1例。
讨 论
逆行股骨髓内钉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基层医院无C型臂也可进行。股骨中下段骨折由于其肌肉的牵位,骨不連发生率高,保守治疗很不稳定,目前趋向开放复位内固定。交锁髓内钉避免了剪、折、扭等有害应力,减少了股骨近端内翻或外翻畸形的机会[1]。但对于股骨中下段骨折,由于骨折远端髓腔较宽,若顺行髓内钉固定,固定不够牢靠,而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有效控制股骨多段粉碎骨折的长度及旋转,有效控制骨折短缩和成角移位,比钢板固定接近下肢力线,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因而能达到坚强内固定,可以早期锻炼,预防关节强直、粘连等并发症。而不剥离骨膜,适合干股骨中下段骨折及某些远端骨折。本组17例采用闭旋法,骨膜面破坏小,利用骨折早期愈合,经股髁间逆行股骨交锁髓内钉在某些情况下较其他内固定有较明显的优势,具有固定牢靠,能控制旋转及成角[2]。但逆行交锁髓内钉技术作为一种内固定方法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如:①逆行交锁髓内部固定时,由于大腿肌肉发达,锁钉操作相对困难;②术后取内固定物需要再次切开关节囊,取钉困难,锻炼时掌握不好很可能推入髓腔内。
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目前对于经关节插入能否引起关节功能障碍及创伤性关节炎尚有争议。本组中采用48小时开始CPM功能锻炼,并早期主动活动,减少了股四头肌萎缩无力和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罗先正.带锁髓内钉移植治疗四肢骨折的发展.中华骨科杂志,1997,17:219
2 戴克戒,荣国威,王满宜,等.骨折治疗的AO原则.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