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时事政治的应用策略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tol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和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育目的不再只是局限于教授学生知识,而是重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政治眼光、政治意识和政治观念。时事政治涉及的是时下国内外最引人关注的大事件,是涉及民生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高考政治试题中也逐渐加大了时事政治的考查力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应时代要求,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将时事政治合理、科学地运用于政治课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高中政治;时事政治;应用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学生在课堂上往往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知识一般都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已经不能适应政治学科的需要,将时政运用到高中政治课堂中,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教材内容,让学生深刻体会政治学科鲜明的时代感,体会政治学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用性,让学生从分析国际国内时政热点的实践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中应用的意义
  时事政治作为高中政治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丰富知识,拓展知识面,及时更新知识体系,补充和强化教学内容,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实用性、针对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自发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教学相长,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探究政治知识的热情和潜能,真正在兴趣中学习政治知识。从教师来说,在课堂中以时政作为新的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和《考试大纲》,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时政更直观、更形象地融入教学中,实现时政与教材的有机结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 高中政治时事政治的运用策略
  (一)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展开时事政治专题课堂
  高中思想政治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内容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进行阶段性、综合性的总结和巩固。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堆砌,就不能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不能真正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必然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有效地结合时事话题和教材基础知识,开展相关的时事政治专题课堂,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教师可以以“一对多”的形式开展由点到面,即根据某一时事政治为主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大跨度的理论知识的综合、整合,引导学生围绕时事政治展开讨论,进行发散性思维,将不同章节的知识进行整合归纳,将时事政治中涉及的相关内容从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生活的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而打破教材体系、框架,重新梳理知识,形成系统的、逻辑的、综合的知识体系,站在一个高度看问题,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日积月累,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以“多对一”的方式开展由面到点,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出一个相关命题,让学生收集和整理相关时事政治,在专题课上进行交流和分享。实现“从教材中来,到实践中去”,进一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关注民生、关注国内国际热点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可以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问题,运用时事政治的相关材料,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地去体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深层次地剖析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等等。实践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新高考的改革、试点、推行等等,都可以在教学课堂中实现课本与时政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政治学科的实用性、体会到成就感。
  (二) 课堂教学中渗透时事政治
  教学理论、教材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时事政治总是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关注时事政治的习惯,多看新闻、今日头条、养成阅读报刊、书籍的良好习惯。可以组织政治学习小组,分配每一个小组轮流搜集时事资料,可以是国内外涉及民生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内容,在合适的时间让小组成员进行“时事要点播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针对时下比较流行的话题展开辩论,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同学的讨论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当然,教师必须比学生更加关心时政,以时政为材料,以教材为基础,以《考纲》为依据,花费大量的时间整合时政、整合教材、研究《考纲》,以达到三者的有机结合,并恰当地运用于教学课堂中。比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其中有许多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可以作为很好的切入点融入教学课堂,传递中国的进展和未来发展目标,了解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
  (三) 将时事资料运用到日常练习中
  政治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不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后练习进行适当安排,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識的能力。安排练习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后练习资料,教师在整合教材、时政、《考纲》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自己编织一课一练、一节一练的小训练题,将时政有机地融入课后练习中。此外,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养成整理时事热点的习惯,形成自己的“时事政治”资料库,当遇到新的问题时能够架起教材和时政之间的桥梁,快速、准确地分析相关时政热点问题。
  时事政治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着重要作用,教师不应该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过分强调理论知识而忽视了时事政治的积极作用,使课堂变得枯燥,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在政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时政为政治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改革的形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让我们在政治教学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 马宇.高中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思路的引入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9).
  [2] 龙小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高中政治学困生[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9).
  [3] 丘广辉.开展普通高中分层教学,提高高中政治教学水平[J].中国校外教育,2017(22).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今社会,社会交往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机构和相关专家的重视。英国《EYFS早期学习与发展目标》中指出个体、社交和情感:保持学习的兴趣、激情和动力。英国基础教育的理念:交流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去传授“什么是真实的和正确的”活动的意义,对于儿童来说更是如此。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社会关系的好坏,它还直接影响儿童的同伴关系、社会支持、身心健康、学业成就和未来的社
看客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十分特殊的群体形象,在中国当代文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看客形象主要成熟于鲁迅的笔下,在鲁迅的小说和杂文中时常出现。而在鲁迅之后,许多文学
本文试图通过思想品德课程的课堂实践,运用多元的教学策略,为渗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核心素养提供借鉴.
天阴了下来,又阴了下来,在周末.我躺在床上,很多个这样的早晨,我一直想躺在床上,或者做爱,或者做梦,或者看一本有关爱情与命运的书,这对于我而言,都是美好不过的事情,尤其是
期刊
摘要:阿兰是赛珍珠《大地》中典型的传统中国农村女性的形象。在贫战交加的社会背景下,为了谋求生存,阿兰在困顿的生活坚持着自己的生存伦理即“家庭第一”。她一些看似极端的行为背后,体现的是淳朴的农村女性对生存意义的最为朴素的理解和升华。  关键词:《大地》;赛珍珠;阿兰;生存伦理;家庭第一  赛珍珠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她出生在一个传教士家庭,出生仅四个月就被双亲带到了中国。她在中国度
一棺之地水门村素有请风水师相宅相墓的习惯,总想谋得一块风水宝地,风生水起,荫福子孙.越是富实的人家越是将风水看得比命根子还重,生怕富贵不能久传.为了三尺之地,有人不吝
目的 研究急性多发脑梗塞大鼠海马皮层MARCKS及 p-MARCKS蛋白的表达,进一步观察9601颗粒对MARCK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从蛋白水平探讨中药对急性脑缺血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目的:收集我院门急诊就诊患者的西药处方资料,研究我院西药处方用药不合理原因和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6月396例门急诊就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门诊
新媒体生态中,大数据、网红经济、网络文化消费等概念已成为与实体经济密不可分的网络市场。利益驱使自媒体人更加注重流量变现,其方式不仅是透支受众的关注度和黏合度,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