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格的教育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其宗旨秉承了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生态和谐的理念,是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初中阶段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较强的可塑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理念,能够在学习生活中无形的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价值体系的熏陶,成就个人良好的人格魅力。本文从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渗透的重要性入手,对如何开展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渗透工作进行详细的论述,望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渗透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格渗透;重要性;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首先要对人格教育的概念进行明确,所谓的人格教育,指的是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技巧,有计划、有目标、有规律的对每一位成长中的个体实施的良好的素质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是对其进行人格教育渗透的黄金阶段,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渗透工作进行详细的论述,从人格教育渗透工作的重要性,直到人格教育渗透工作的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渗透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实施语文教学,就是让每一个青年学生能够自觉的掌握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让他们能够正确的判断自己和他人的言谈举止,能够促使其明智、周到的处理身边的诸多事项,并具有相当的同情心。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各个方面都还未发育成熟,性格仍旧未完善、意志力不够坚定、对于人生的诸多想法都还处于迷茫的阶段,面对周边形形色色的事物,很容易被不良事物所引诱,面对诸多抉择时无从下手,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的渗透,给其发展指明一条方向。人格教育的渗透,不仅仅为了实现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实现全面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塑造健康的人格、增强其是非辨别能力,使之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形形色色、起起落落。
除了在文学本身角度来讲,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极为重要,从社会具体发展的角度来讲,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标准和要求逐渐的增长,从传统的专业技能已经发展至对于道德品质、人格魅力都有相对较高的要求,这就更加的凸显出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渗透工作的重要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渗透的策略
1.明确学科教学目标,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意识决定行为”,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顺利的开展人格教育的渗透工作,首先要对从教人员的观念进行转变。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语文学科教学的认识相对“肤浅”,要将语文学科的教学的工作目标进行明确,确定为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身心,坚定的意志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并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
对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制定一定的规划步骤,循序渐进的对其进行转变,首先要对教师开展定期的人格教育培训或是讲座,要请专业人士为教师讲授人格教育的内容和核心价值,在教师心理上树立起人格教育的意识;其次就是利用可行的宣传传播手段,对人格教育精神进行有效的宣传,营造一种人格教育氛围;再次就是对教师的创新改革给予大力支持,对于发挥人格教育的优秀教师进行荣誉奖励或物质奖励。
2.挖掘教材深层内容,探索素质教学模式
语文教材之中的文章的选择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其中表达的或是爱国情怀或是对大自然的由衷赞美,都有一定表达的深层次的内涵,这种内涵对于学生人格教育有诸多益处,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讲授过程中,要对深层次的内涵进行有效的挖掘,若是仅仅对语文选文进行肢解分析,不进行整体框架的深度分析,很难实现人格教育的目标。挖掘语文教材背后深层次的内容,完成对学生审美观念、健康人格的熏陶,变相的实现了语文教育的目标,故而,在进行深層次内涵挖掘的过程中,要对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探索语文学科教学模式,首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贪功冒进,避免适得其反;其次就是要遵循民主自愿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渗透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心理的把握,恰当的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既要保持平等,又要对自身引导职责有充分的认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以自己的行动去打动学生、影响学生、熏陶学生,故而,进行人格教育渗透工作,对于教师队伍而言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3.开展人格素质活动,倡导体验阅读方法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人格教育渗透工作过程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对其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故而要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人格素质教育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但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单一的、纯粹的阅读是不具备人格教育的效果的,只有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去体验课文中的精神,也能够达到人格教育的目的。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决定了它的教育任务,一方面要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字、词、句等进行基础性的掌握,对于段落、语句、语义的正确理解进行正确的教导;另一个方面,要对学生的人文品质、价值观念等进行良性的引导教育。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格教育是新时代对于青少年素质的全新的要求指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的渗透工作,首先要在观念上进行转变,对于人格教育的深刻内涵有充足的认识,对于人格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明确的认知;其次就是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对教师的教学形式、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心理因素等进行综合的考虑,制定出科学的、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又能够实现人格教育渗透工作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建立完整的人格、丰富的个人情感以及个人魅力,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叶敏.浅论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J].语文建设,2015,35:11-12.
[2]王海波.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分析[J].语文建设,2014,35:12-13.
[3]袁磊.地方高校大学生积极人格培育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研究[J].语文建设,2015,15:19-20.
[4]郭明俊.语文教学人格教育功能研究[J].语文建设,2015,18:11-12.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格渗透;重要性;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首先要对人格教育的概念进行明确,所谓的人格教育,指的是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技巧,有计划、有目标、有规律的对每一位成长中的个体实施的良好的素质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是对其进行人格教育渗透的黄金阶段,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渗透工作进行详细的论述,从人格教育渗透工作的重要性,直到人格教育渗透工作的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渗透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实施语文教学,就是让每一个青年学生能够自觉的掌握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让他们能够正确的判断自己和他人的言谈举止,能够促使其明智、周到的处理身边的诸多事项,并具有相当的同情心。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各个方面都还未发育成熟,性格仍旧未完善、意志力不够坚定、对于人生的诸多想法都还处于迷茫的阶段,面对周边形形色色的事物,很容易被不良事物所引诱,面对诸多抉择时无从下手,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的渗透,给其发展指明一条方向。人格教育的渗透,不仅仅为了实现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实现全面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塑造健康的人格、增强其是非辨别能力,使之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形形色色、起起落落。
除了在文学本身角度来讲,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极为重要,从社会具体发展的角度来讲,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标准和要求逐渐的增长,从传统的专业技能已经发展至对于道德品质、人格魅力都有相对较高的要求,这就更加的凸显出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渗透工作的重要性。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渗透的策略
1.明确学科教学目标,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意识决定行为”,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顺利的开展人格教育的渗透工作,首先要对从教人员的观念进行转变。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语文学科教学的认识相对“肤浅”,要将语文学科的教学的工作目标进行明确,确定为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身心,坚定的意志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并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
对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制定一定的规划步骤,循序渐进的对其进行转变,首先要对教师开展定期的人格教育培训或是讲座,要请专业人士为教师讲授人格教育的内容和核心价值,在教师心理上树立起人格教育的意识;其次就是利用可行的宣传传播手段,对人格教育精神进行有效的宣传,营造一种人格教育氛围;再次就是对教师的创新改革给予大力支持,对于发挥人格教育的优秀教师进行荣誉奖励或物质奖励。
2.挖掘教材深层内容,探索素质教学模式
语文教材之中的文章的选择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其中表达的或是爱国情怀或是对大自然的由衷赞美,都有一定表达的深层次的内涵,这种内涵对于学生人格教育有诸多益处,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讲授过程中,要对深层次的内涵进行有效的挖掘,若是仅仅对语文选文进行肢解分析,不进行整体框架的深度分析,很难实现人格教育的目标。挖掘语文教材背后深层次的内容,完成对学生审美观念、健康人格的熏陶,变相的实现了语文教育的目标,故而,在进行深層次内涵挖掘的过程中,要对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探索语文学科教学模式,首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可贪功冒进,避免适得其反;其次就是要遵循民主自愿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渗透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心理的把握,恰当的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既要保持平等,又要对自身引导职责有充分的认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以自己的行动去打动学生、影响学生、熏陶学生,故而,进行人格教育渗透工作,对于教师队伍而言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3.开展人格素质活动,倡导体验阅读方法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人格教育渗透工作过程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对其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故而要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人格素质教育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但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单一的、纯粹的阅读是不具备人格教育的效果的,只有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通过引导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去体验课文中的精神,也能够达到人格教育的目的。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决定了它的教育任务,一方面要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字、词、句等进行基础性的掌握,对于段落、语句、语义的正确理解进行正确的教导;另一个方面,要对学生的人文品质、价值观念等进行良性的引导教育。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格教育是新时代对于青少年素质的全新的要求指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的渗透工作,首先要在观念上进行转变,对于人格教育的深刻内涵有充足的认识,对于人格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明确的认知;其次就是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对教师的教学形式、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心理因素等进行综合的考虑,制定出科学的、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又能够实现人格教育渗透工作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知识的同时,能够建立完整的人格、丰富的个人情感以及个人魅力,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叶敏.浅论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J].语文建设,2015,35:11-12.
[2]王海波.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分析[J].语文建设,2014,35:12-13.
[3]袁磊.地方高校大学生积极人格培育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研究[J].语文建设,2015,15:19-20.
[4]郭明俊.语文教学人格教育功能研究[J].语文建设,2015,1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