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胃液条件下抗坏血酸清除碘酸根离子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在模拟人胃液中碘酸根离子(IO3-)被抗坏血酸(C6H8O6,即维生素C,简称VC)还原为碘离子(I-)的转化率,为食用加碘酸钾(KIO3)碘盐安全性的进一步评价提供参考。

方法

建立测定模拟胃液中I-的离子色谱分析法,以IO3-被还原为I-的转化率为清除IO3-的指标,在体外模拟胃液条件下(37 ℃水浴中反应),测定VC在不同浓度、不同模拟胃液酸度和反应时间对IO3-的清除效果。使用Dionex IonPac AS19离子色谱分析柱(250 mm × 4.0 mm),30 mmol/L氢氧化钾(KOH,在线产生)淋洗液,等度淋洗,流速为1.0 ml/min,进样体积为100 μl,电导检测器检测。

结果

测定方法性能:在0~ 5 000 μg/L范围I-浓度与色谱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0.999 7),I-的检出限为20 μg/L。模拟胃液中定量加I-,6次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2.0%,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7.6%~ 102.4%,总平均回收率为99.4%。在模拟胃液条件下,含VC 5 mg/L及≥10 mg/L的pH= 1.4模拟胃液,使外加入的IO3-还原为I-的转化率达100%的混合反应时间分别是5、2 min。含VC 10 mg/L的pH= 3模拟胃液,使该转化率达100%的混合反应时间是15 min。在模拟胃液条件下,VC可按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反应物计量关系定量还原IO3-为I-,100 μg VC可定量还原24.0 μg碘酸根碘为I-

结论

模拟胃液条件下,IO3-被VC还原为I-的反应是属于化学定量反应,并且有较快的反应速度,胃液中浓度水平的VC对化学等当量的IO3-清除率可达100%,人在正常饮食中由食用加KIO3碘盐摄入的IO3-,其进入人机体中被还原为I-的过程主要是发生在人的胃中。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云南西部地区室内地面游离蚤丰盛度的影响因素。方法在云南西部地区10个县(市)抽取800户家庭作为调查单位。采用水盘法捕获地面游离蚤,每户放置10个水盘,连续放置3夜,每日晨起收集捕获到的地面游离蚤。通过实地观测和面对面调查家庭主要成员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潜在影响室内地面游离蚤丰盛度的因素,潜在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如民族、经济收入)、家庭环境(如房屋结构、地面、房屋周围农作物生长)、人为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在黑龙江省医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0人作为对照组。采集观察组第2天(急性期)和第14天(恢复期)患者和同时期对照组人群的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亚砷酸钠(NaAsO2)对人正常肝细胞L-02存活情况、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0(对照组)、50、100、150 μmol/L NaAsO2作用L-02肝细胞24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L-02肝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L-02肝细胞内ROS水平和细胞早期(Q4期)、晚期(Q2期)凋亡程度。结果细胞存活率检测:不同浓度NaAsO2组细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大骨节病DNA差异甲基化位点和基因,探讨DNA甲基化与大骨节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收集12例大骨节病患者(病例组)、12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血样,提取血液DNA,利用450K芯片技术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DNA的差异甲基化情况,并进行对照分析,按校正后P值和甲基化差异分值结合GenomeStudio软件筛选差异甲基化基因及位点,对筛选出的差异甲基化基因进一步采用亚硫酸氢钠处
期刊
@@
为了解决《水源性高碘地区和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病区的划定》(GB/T 19380-2003)在指导实际工作时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局限之处,对原标准从名称、规范性引用文件、高碘地区/病区的定义及其划分的技术指标、附录的抽样方法5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划定》标准,通过对《水源性高碘地区和高碘病区的划定》标准解读,旨在为水源性高碘防治提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对砷毒性研究的不断深入,砷致神经系统损伤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现已知Fas/FasL信号通路在细胞凋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在众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均发现Fas/FasL表达水平的变化,因此,研究Fas/FasL表达与砷致神经系统损伤之间的关联,对阐明砷致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NaAsO2)所致恶性转化人肝细胞L-02分泌的外泌体微小RNA(miR)-191对正常人肝细胞L-02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使用2 μmol/L NaAsO2恶性转化L-02细胞的培养液、提取的外泌体,处理正常的野生型L-02细胞(受体L-02细胞);利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TM 2000将anti-miR-191和对照anti-miR-NC分别转染至恶性转化L-0
目的了解贵州省燃煤型砷中毒病区砷暴露者外周血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诱导的下游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H)脱氢酶1(NQO1)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燃煤型砷中毒肝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贵州省兴仁县燃煤型砷中毒病区交乐村和长庆村为调查点,在健康体检基础上选择161例砷暴露者为砷暴露组,按照《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WS/T 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