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fei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的种类十分丰富,其中大豆就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在种植大豆的过程中,应该尤其要注意大豆的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的防治,这样才能促进种植产量的进一步提升。之所以要重视起大豆的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因为我国当前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环境因素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原因,希望在本文的论述下,能够进一步完善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不仅仅是在大豆种植的过程中,在其他的农作物种植上也应该下足功夫。
  关键词:大豆种植;病虫害;技术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建设,农作物的种植手段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我国的农作物种植中,大豆是一种主要的种植作物,我国拥有广泛的种植面积,大豆是一种油料作物,也是一种粮食作物,对于我国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完善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目前的大豆种植经常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并且国外大豆进入我国,所以我国的大豆在国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其发展情况始终得不到进步,因此,本文主要对此展开了探索,希望在今后的大豆种植过程中能够有所改善。
  1 大豆种植技术
  大豆种植技术在很早就传入我国,因此,我国拥有比较久远的种植历史,时至今日,大豆依然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为了能够让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让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就应该进一步完善大豆种植技术,这也是应对机械化生产的一种主要途径。因为随着机械化的生产,在大豆种植模式以及方式上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再加上环境污染对于我国来说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加强大豆种植技术的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大豆为我国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在大豆种植的过程中,首先采用的是垄体分层种植技术,这种技术在大豆种植的过程中是比较常见的,其工作原理是先在垄体的下方进行浇水与施肥,在运用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大豆种植,这种设备可以有效的控制其种植密度,因此大豆的生长速度也就因此而得到提高,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这种种植技术的推广已经十分广泛了,在应用这一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对以下几点加以重视。首先是选择合适的种子,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同地区的生长环境也有所不同,所以选择合适当地种植的树种,才能达到最优的种植效果。其次是需要让垄体的输送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充分的发挥化肥的作用,这样大豆在初期的发芽率也就因此得到了保证,并且促进其进一步的成活。第三,在秋季进行翻耕的过程中,对于土壤的疏松度也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这样土壤就会始终处在一种疏松的环境中。除此之外,还应该科学化的选择化肥,有机化肥的应用比较常见,除了施加有机化肥以外,为了保证大豆的生长,还需要再施加钾肥以及微肥,这才是大豆种植所需要的养料。通过上述的了解,我们认识到只有进一步选择合适的大豆种子以及化肥等,并且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促进大豆种植产量的进一步提升,为我国农业生产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除了刚刚提到的垄体分层技术以外,窄行密植技术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种植技术,这种技术的推广以及应用情况也是十分广泛的。大豆种植户在采用这种技术以后,确实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种植效果,这种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在大豆苗较矮的情况下,但是在采用这种技术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起以下问题,就是在播种的过程中,应该保证适当的深度,过深或者过浅都会影响到种植的效果,对于大豆的生长会起到抑制性的作用,最终的产量也就因此会产生影响。所以在采用这种技术的过程中,应该在施肥时更加科学,并且将钾肥、磷肥以及氮肥予以合理的配比,这样才能与土壤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
  2 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在进行大豆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起病虫害的问题,一旦发生病虫害的现象,那么会对我国大豆的产生造成严重的打击,为了能够有效的保证产量,就需要做到充足的预防工作,这样才能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下面笔者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病虫害。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在我国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大豆病害,通常会对大豆的幼苗、叶子和籽粒带来巨大的危害。大豆种子发芽后,在长出第一片叶子的过程中霜霉病就会沿着大豆叶子的叶脉生长,随着感染的加深叶脉两端逐渐出现褐绿色的斑块,因为大豆种子刚发芽,幼苗叶子非常小,叶子上的斑块非常细微,所以通常不能第一时间发现病变。之后伴随着大豆的生长植株变得越来越大,大豆霜霉病就会随叶片的生长而形成许多不规则的形状,有时在叶子边缘会发现众多黄绿色的小点,叶子的背面也会发现生长了一层灰白色的霉层。当大豆生长到开花结籽的阶段,霜霉病就会对籽粒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籽粒表面形成灰白色菌丝层,并会产生巨量的含有病菌卵子的抱子。霜霉病在我国分布较为广泛,其一般在七八月份是发病的高峰期,并且在雨季更容易发病。当前应用的预防技术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第一,采用农业防治方法,主要是在选种时选种抗病能力强的种子,并采用轮作的方式进行种植。第二,可以采用药剂方法来进行防治。主要应用40%的乙磷铝可湿性粉剂及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依照种子质量的0.5%拌种。而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如果田间发病可以应用乙磷铝300溶液或甲霜灵500倍液喷洒,每667m2用药液40kg左右。
  大豆蚜虫。另一种较为常见的大豆病虫害就是大豆蚜虫,对大豆生长有巨大的影响,大豆蚜虫俗称腻虫和蜜虫,高发期会严重影响大豆的植株生长和籽粒。其中,虫害最多发生在大豆的生长点、顶叶和幼嫩叶背面,依靠刺吸汁液对大豆植株产生危害,会使大豆叶子卷曲、大豆整个植株矮小,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并且大豆蚜虫会传播病毒,进一步造成大豆减产和大豆籽粒品质下降的后果。大豆蚜虫在每年的6月中下句爆发,如果气候干旱或者是高温天气,大豆蚜虫会产生更大的危害。对大豆蚜虫的防治主要依靠药剂防治,大豆种植户需要用40%的乐果乳油500倍液,或者用40%的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洒。10%氟菊醋乳油15-20mL/667m2,50%抗牙威可湿性粉剂10g/667m2,对水40-50kg喷雾。
  结束语
  我国有着悠久的大豆种植历史,大豆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二而在我国环境污染加劇、气候出现极大变化的背景下,要想提高大豆的产量,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则需不断提高大豆种植技术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大豆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朴钟元.浅谈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7(02).
  [2]江治良,余建忠,张薇,余星.浅谈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6(09).
  [3]雷玲.阐述大豆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山西农经,2016(07).
  [4]陈美春,王世玉,游春红,邹建军,林艳,鲍晓敏.浅析茄子的种植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22).
  [5]庄岩.浅谈大豆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6(07).
其他文献
摘 要:我们通常把在制药过程中制备和存储是否出现问题称之为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如果药物发生了变质反应不仅会大大影响到药物的治疗效果,某一些药物甚至会产生有毒物质进而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生产、维护药物制剂的良好稳定性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针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药物制剂;影响效果;稳定性;解决办法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实际上是药物制剂在制备和存储
摘 要:宗教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近年来,随着世界文化一体化、多元化趋势的加强,当代大学生对宗教信仰趋势越来越随意,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宗教问题的深思,这里我们有必要对高校大学生宗教认知问题进行分析,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宗教;认知;引导  宗教反映的精神文化及其影响下的意识形态在不断的辐射及影响世人。当前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西方的意识形态不断在渗透,而
摘 要:森防检疫工作不仅关系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同时也是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意识到森防检疫的重要性意义。此次研究主要是针对森防检疫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改进措施展开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森防检疫;工作问题;改进措施  前言  在林业工作体系中,森防检疫属于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能否做好森防检疫工作,对于林木病虫害的控制与蔓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现如
摘 要:近几年来由于气候、耕作制度等原因,在各地大面积发生流行,导致烟叶生产质量大幅度下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烟株一旦染病,往往整株死亡,其危害是毁灭性的,给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对此病还没有理想的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抗病育种和生物防治等对防治青枯病发挥着一定作用,但并不是很理想,使用化学药剂仍是防治该病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烟草;枯病;青枯病;防治药剂;化学药剂  20世纪50年代,青枯
摘 要:本实验对苦杏仁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最佳工艺为将苦杏仁浓缩膏相对密度为1.08(60摄氏度测)加热至60摄氏度,流速为每分钟70毫升,进风温度105~115摄氏度,出风温度60~70摄氏度。按最佳工艺制备三批样品,其成品收率高于原有工艺5%。该工艺连续生产的稳定性好,能够满足工业大生产的要求。  关键词:苦杏仁配方颗粒;工艺;质量标准  苦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苦杏)Prun
摘 要:即使我国林业资源有着较大的范围,森林资源变得尤为丰富,然而因为人们没有对这些资源引起必要的重视,再加上相关部门的保护措施没有落实到实际,导致森林保护工作效率不高。在最近几年里,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森林火灾问题是当前相关部门值得深思的话题。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提供给相关人士,供以借鉴。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源保护;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