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通过对180例患有病毒性心肌炎儿童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研究这些患者心电图方面的特点。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0 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对这些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一是这些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比较高,达到70%,异常类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窦性心动过速、 ST-T改变、各类早搏、多种类型房室传导阻滞。二是在这些异常心电图当中,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有171例次,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有14例次。结论:对儿童进行心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治和预防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检查是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儿童 心肌炎 心电图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06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58-01
所谓的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于病毒侵犯心脏所导致的局灶性或者弥漫性心肌间质性炎症改变和心肌纤维变性或者坏死性病变,是目前儿科门诊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对于这种疾病的诱因还没有非常明确的答案,通常我们认为这种疾病与病毒感染和患者自身的免疫反应有关系,这种疾病的病理改变会引起患者心肌和间质的变化,也可以影响到患者的心脏传到和起搏系统,病理方面引起的患者心肌、间质、传到和起搏系统的改变,在心脏电学方面能够得到一定的反映。据有关研究表明,有一半左右的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会发生异常。为了了解、研究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电图的改变特点,我们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80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1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资料。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病历资料中,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的180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05例,女性患者85例,年龄在2.5岁到13岁之间,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岁。选取的180例患者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的病历资料均包括询问病史记录、体格检查结果、心电图、X光检查结果、多普勒超声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后确诊。
1.2 研究方法。针对这个时间段我们所收治的180 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我们均采用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电图科室现在正在使用的心电图采集系统,并且这些患者所用的仪器和仪器所设定的参数是相同的,比如走纸速度均为25毫米/秒,这些心电图都是常规体表心电图。
2 研究结果
2.1 患儿心电图情况。在我们所选取的这180 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当中,心电图异常的患者有138例,占研究对象总人数的77%,仅有42名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的完全正常,占研究对象总人数的23%。
2.2 异常心电图表现。在这些患者中,共有171人表现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有103人,占总人数的57.22%,出现早搏现象的患者有64 例,占总人数的35.56%,再出现早搏现象的患者中室上性早搏的有22 例,占总人数的12.22%,表现为室性早搏的患者有42例,占总人数的23.33%,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有4例,占总人数的2.22% 。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有14例,在这14名患者中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的有4人,占总人数的2.22%,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的10人,占总人数的5.56%,其中,依据程度的不同,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4人,占总人数的2.22%,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有2人,占总人数的1.11%,Ш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有4人,占总人数的2.22%。表现为QRS 波低电压的患者有5人,占总人数的2.78%,表现为异常Q波的患者有12人,占总人数的6.67%。出现ST-T改变的患者有29人,占总人数的16.11%,其中,ST段压低的患者有8人,占总人数的4.44%,出现ST段抬高的患者有2人,占总人数的1.11%,出现T波低平的患者有7人,占总人数的3.89%,出现T波平坦的患者有4人,占总人数的2.22%,出现T波正负双相的患者有4人,占总人数的2.22%,出现T波倒置的患者有4例,占总人数的2.22%。QT间期延长的患者有6人,占总人数的3.33%。
3 探讨交流
虽然经过研究,儿童心肌炎的发病原因很多,但是,最为常见的还是由于病毒的感染而引起的,这种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心肌炎我们称之为病毒性心肌炎。从临床上来看,病毒性心肌炎的表现差别很大,轻重差距悬殊,对于这种疾病的诊断我们需要对患者的病毒感染史、临床表现、心肌酶学检查、X 线及心电图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患儿病毒性心肌炎较为局限时,多呈亚临床型或隐匿型,有的患者在临床上并无明显症状,仅有心电图改变而疑似诊断。只有当患儿因心肌病变弥散并暴发性发作时,才可能引起患者急性心力衰竭,出现大面积心肌梗死或者心源性休克的现象。研究180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我们发现77%的患者心电图出现异常,分别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各类早搏、ST-T 改变和多种类型房室传导阻滞等。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是由于病毒侵犯心脏起搏与传导系统,进而造成一个或多个部位自律性、应激性、传导性异常改变所致;然而,ST-T 改变、 QT间期延长是由于心肌坏死、损伤、缺血缺氧使患者心肌细胞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而導致的。
通过对180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电图分析,我们认为,心电图对尽早发现患者、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受损程度的评价及判断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因此,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治过程中,定期给患者做心电图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杨作成.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年25期
[2] 黄敏.上海地区儿童暴发性心肌炎50例临床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07年02期
[3] 文红霞.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改变的临床分析.中华中医学杂志.2009年22期
关键词:儿童 心肌炎 心电图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067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58-01
所谓的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于病毒侵犯心脏所导致的局灶性或者弥漫性心肌间质性炎症改变和心肌纤维变性或者坏死性病变,是目前儿科门诊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对于这种疾病的诱因还没有非常明确的答案,通常我们认为这种疾病与病毒感染和患者自身的免疫反应有关系,这种疾病的病理改变会引起患者心肌和间质的变化,也可以影响到患者的心脏传到和起搏系统,病理方面引起的患者心肌、间质、传到和起搏系统的改变,在心脏电学方面能够得到一定的反映。据有关研究表明,有一半左右的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会发生异常。为了了解、研究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电图的改变特点,我们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80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1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资料。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病历资料中,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的180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05例,女性患者85例,年龄在2.5岁到13岁之间,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岁。选取的180例患者均符合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的病历资料均包括询问病史记录、体格检查结果、心电图、X光检查结果、多普勒超声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后确诊。
1.2 研究方法。针对这个时间段我们所收治的180 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我们均采用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电图科室现在正在使用的心电图采集系统,并且这些患者所用的仪器和仪器所设定的参数是相同的,比如走纸速度均为25毫米/秒,这些心电图都是常规体表心电图。
2 研究结果
2.1 患儿心电图情况。在我们所选取的这180 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当中,心电图异常的患者有138例,占研究对象总人数的77%,仅有42名患者的心电图表现的完全正常,占研究对象总人数的23%。
2.2 异常心电图表现。在这些患者中,共有171人表现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其中窦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有103人,占总人数的57.22%,出现早搏现象的患者有64 例,占总人数的35.56%,再出现早搏现象的患者中室上性早搏的有22 例,占总人数的12.22%,表现为室性早搏的患者有42例,占总人数的23.33%,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有4例,占总人数的2.22% 。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有14例,在这14名患者中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的有4人,占总人数的2.22%,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的10人,占总人数的5.56%,其中,依据程度的不同,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4人,占总人数的2.22%,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有2人,占总人数的1.11%,Ш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有4人,占总人数的2.22%。表现为QRS 波低电压的患者有5人,占总人数的2.78%,表现为异常Q波的患者有12人,占总人数的6.67%。出现ST-T改变的患者有29人,占总人数的16.11%,其中,ST段压低的患者有8人,占总人数的4.44%,出现ST段抬高的患者有2人,占总人数的1.11%,出现T波低平的患者有7人,占总人数的3.89%,出现T波平坦的患者有4人,占总人数的2.22%,出现T波正负双相的患者有4人,占总人数的2.22%,出现T波倒置的患者有4例,占总人数的2.22%。QT间期延长的患者有6人,占总人数的3.33%。
3 探讨交流
虽然经过研究,儿童心肌炎的发病原因很多,但是,最为常见的还是由于病毒的感染而引起的,这种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心肌炎我们称之为病毒性心肌炎。从临床上来看,病毒性心肌炎的表现差别很大,轻重差距悬殊,对于这种疾病的诊断我们需要对患者的病毒感染史、临床表现、心肌酶学检查、X 线及心电图等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患儿病毒性心肌炎较为局限时,多呈亚临床型或隐匿型,有的患者在临床上并无明显症状,仅有心电图改变而疑似诊断。只有当患儿因心肌病变弥散并暴发性发作时,才可能引起患者急性心力衰竭,出现大面积心肌梗死或者心源性休克的现象。研究180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我们发现77%的患者心电图出现异常,分别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各类早搏、ST-T 改变和多种类型房室传导阻滞等。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是由于病毒侵犯心脏起搏与传导系统,进而造成一个或多个部位自律性、应激性、传导性异常改变所致;然而,ST-T 改变、 QT间期延长是由于心肌坏死、损伤、缺血缺氧使患者心肌细胞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而導致的。
通过对180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电图分析,我们认为,心电图对尽早发现患者、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受损程度的评价及判断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因此,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治过程中,定期给患者做心电图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杨作成.心肌炎的诊断与治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年25期
[2] 黄敏.上海地区儿童暴发性心肌炎50例临床分析.临床儿科杂志,2007年02期
[3] 文红霞.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动态心电图改变的临床分析.中华中医学杂志.2009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