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刀病灶清除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ci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水刀病灶清除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患者资料。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43.6岁(36~58岁),初始骨折均为闭合性。感染出现后3~5 d内行病灶清除手术。根据术前美蓝标记染色范围调整切口长短与深浅,使用水刀由浅至深进行彻底病灶清除,同时保留内固定物,稀疏全层缝合伤口,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全身使用敏感抗生素至伤口愈合,创面封闭引流一般应用5 d。

结果

所有患者伤口均在10~25 d(平均18 d)愈合。7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2个月(8~24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未使用任何抗生素,未再出现新窦道、破溃等局部症状和发热等全身症状,骨折处骨痂形成,无骨折不愈合发生,骨痂出现时间平均为4.3个月(2.5~8.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0.1个月(5.5~16.0个月)。所有患者均对最终治疗后的结果认可。

结论

水刀具有病灶清除简单、快速、彻底等优点,负压封闭引流可起到伤口闭合前的过渡治疗、简化手术步骤和加速切口愈合的作用,二者结合使用是一种治疗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tic value of CT scan minimum attenuation values(minAVsCT)in adrenal adenomas and non-adenomas.MethodsCT scan data of 89 cases of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目的评价肥胖症对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发生率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6年5月间于中华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行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62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628例病例中,肥胖症组(150例)与非肥胖症组(478例),SSI组(9例)与非SSI组(619例)。分析肥胖症对腹股沟疝术后S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糖溶液对胃癌手术患者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63例胃癌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1),2组术前1天晚10点后禁食,术前3 h观察组患者口服500 ml 100 g/L的葡萄糖溶液,对照组口服等量蒸馏水。记录2组一般资料和手术指标,分别于术前4 h和手术结束后取静脉血,测定血糖(GLU)、胰岛素(insulin)、丙二醛(MDA)和超氧化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手术治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但化疗给年轻女性患者带来的卵巢功能损害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化疗患者卵巢功能保护的方法有激素类药物的应用、卵巢组织冷冻技术、卵母细胞冷冻技术、胚胎冷冻技术、细胞凋亡抑制剂等,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本文就卵巢功能的保护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目的探讨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联合穿支皮瓣分期治疗小腿糖尿病性溃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对21例确诊为小腿糖尿病性溃疡的患者,在血糖控制稳定的前提下,一期彻底扩创后持续VSD负压吸引,二期利用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结果所有创面在彻底扩创VSD负压吸引后二期行穿支皮瓣修复,其中19例术后皮瓣完全成活,2例出现皮瓣远端1
目的探讨早期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症(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serum interleukin-6,IL-6)水平及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RNA)-145(miR-14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并对miR-145在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细胞中的功能进行研究。方法收集43例PTC组织和癌旁组织,RT-PCR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145表达量;采用miR-145类似物转染TPC-1细胞株上调miR-145
目的探讨青少年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特点、损伤机制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4例青少年肱骨小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2例,女2例;年龄12~16岁,平均13.7岁。骨折按Dubberley分型:ⅠA型2例,ⅡA型8例,ⅢA型3例,ⅢB型1例。归纳其临床特点及损伤机制,末次随访时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定疗效,记录患侧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度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