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构成,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本文陈述高职高专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教育对策。
关键词: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对策
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职责。阅读相关统计数据可以表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在不断增加,高职高专院校每年招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已经占据高等教育领域的相当比例。高职高专院校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管理工作,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构成。所以,研究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原因,教育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高专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及原因
(一)厌学
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把学习看成负担、被动的应付学习,自由、散漫,隐形逃课,学习效率低,课后作业马虎、草率,每天花大量时间网上聊天、游戏、看电影、网购等现象,而这些都是厌学的表现。究其原因,第一,高职高专院校并非外界认为的那样松散,也并不像本科类院校自幼学习时间充足,其学校教育课程任务要在两年甚至两年半内完成,因而课程安排紧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被动的上课,完成作业,而老师面对的学生数量多,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监督到位,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就会在“上课”、上“自习”的掩护下,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坐等毕业。第二,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未来职业缺乏认识与规划,或对未来定位不清,导致其认为所学知识用处少,缺乏学习主动性;或一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又缺乏复读的勇气,产生无助,厌恶学习;或是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就读学校名气小,毕业后学历不高,已经与本科院校的学生拉开差距,索性自甘堕落。第三,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方法欠缺,或受到“大学学习不重要”“及格万岁”说法的影响,学习马虎、草率。
(二)人际交往困难
高职高专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存在问题,表现为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有的学生不擅表达,缺乏表达技巧,存在感低,容易受到忽视;有的学生性格暴躁、易怒,自控能力差,甚至会与他人产生肢体冲突,受到集体排挤;有的学生有虚荣心理,爱与他人进行攀比;有的学生争强好胜,容不得其他学生比自己强;有的学生敏感多疑,常因小事惶恐不安……探其究竟,第一,个人因素。生理不成熟,自我认识不清、他人评价易对其产生影响,缺乏人际交往知识与技能。第二,家庭因素。“家庭是人类性格的加工厂”,亲子关系、生活习惯、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文化程度、教养方式、家庭结构,都对孩子性格的养成其中重要作用。第三,学校因素。大部分学校更注重知识的增加、学习成绩的提高,较少关注人格的培养、性格的养成。第四,大众媒体影响。电视、网络、杂志、报纸、广播等媒体的宣传也会对人的性格的形成产生影响。
(三)就业压力大
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对于大三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他们即将面临人生转折点——离开学校找工作。面对未来,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不知所措。学生初找工作,但由于毕业生多就业岗位少、对工作期待过高、自身学历有限、缺乏专业知识与技巧、难以适应工作环境等原因,毕业后难以找到或难以长时间呆在用人单位。
二、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根据本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制定并完善有关制度,责任到人,保障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如学校可以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担任负责人,同时本校学生处、教务处、各系配合相关工作,每个系选派心理老师,进行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针对性的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重点帮助大一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重点帮助大二学生做好学业、职业规划,重点帮助大三学生缓解焦虑、掌握就业知识面试技巧;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整体情况;每个学期进行至少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成立有心理教师指导的心理健康社团;目的在于让学生有清楚地自我认识,增加学生心理疏导渠道,合理释放心中情绪,增大心理弹性,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构造良好心理氛围。
(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心理健康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搜集表面的信息资料作为档案建设的基础。表面资料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基本信息、心理测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兴趣爱好、身体健康状况、家庭基本情况及对本人产生影响的重大事件。心理测评较为专业,是具备相应资格人员,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运用规范化量表,对学生的智力、能力、人格、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为进行测评,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活动记录指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分析。以上内容均要求客观、准确,基本信息可以共享,心理测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的内容应保密,但作为专业人士查阅使用。
(三)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在校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就是辅导员,因为辅导员多是刚毕业不久,与学生年龄、思维接近,因而更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如果辅导员具有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巧,便可以事半功倍。因此,需加强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同时鼓励本校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巧,可通过自学、集体交流、外出培训、请优秀心理教师来校指导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另外,还可以通过专职、兼职、外聘等方式,吸引理论知识深厚、咨询经验丰富的优秀心理教师加入学校,增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实力。
(四)引入谈心谈话机制
谈心谈话是师生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纽带,便于辅导员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思想动态,将谈心谈话机制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将获得良好效果。
辅导员准备谈心谈话本,可重点从焦虑、抑郁、厌学、信教、人际交往困难、身体有疾病、恋爱同学身上入手,记录其基本情况、成长经历、近阶段面临困惑,尽可能开导学生。辅导员可根据谈心谈话情况、相关心理知识、自身经验,判断学生是否需要专业心理咨询,并做好谈心谈话记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位置,由于受厌学、人际交往困难、就业压力大因素的影响,学生难免出现心理问题。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引入谈心谈话机制,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赖利平.探索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6):59-60.
[2]黄志雄.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智库时代,2019(49):197-198.
[3]腰如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职业,2016(12):116.
[4]李新,于海涛,陈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對策分析[J].长春医学,2010(1)
作者简介:姚莹(1990-),女,汉族,山西乡宁人,硕士,山西师大临汾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学,
关键词: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对策
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职责。阅读相关统计数据可以表明,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在不断增加,高职高专院校每年招生数量也在不断增多,已经占据高等教育领域的相当比例。高职高专院校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管理工作,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构成。所以,研究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原因,教育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高专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及原因
(一)厌学
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力不足,把学习看成负担、被动的应付学习,自由、散漫,隐形逃课,学习效率低,课后作业马虎、草率,每天花大量时间网上聊天、游戏、看电影、网购等现象,而这些都是厌学的表现。究其原因,第一,高职高专院校并非外界认为的那样松散,也并不像本科类院校自幼学习时间充足,其学校教育课程任务要在两年甚至两年半内完成,因而课程安排紧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被动的上课,完成作业,而老师面对的学生数量多,精力有限,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监督到位,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就会在“上课”、上“自习”的掩护下,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坐等毕业。第二,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未来职业缺乏认识与规划,或对未来定位不清,导致其认为所学知识用处少,缺乏学习主动性;或一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又缺乏复读的勇气,产生无助,厌恶学习;或是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就读学校名气小,毕业后学历不高,已经与本科院校的学生拉开差距,索性自甘堕落。第三,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方法欠缺,或受到“大学学习不重要”“及格万岁”说法的影响,学习马虎、草率。
(二)人际交往困难
高职高专部分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存在问题,表现为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有的学生不擅表达,缺乏表达技巧,存在感低,容易受到忽视;有的学生性格暴躁、易怒,自控能力差,甚至会与他人产生肢体冲突,受到集体排挤;有的学生有虚荣心理,爱与他人进行攀比;有的学生争强好胜,容不得其他学生比自己强;有的学生敏感多疑,常因小事惶恐不安……探其究竟,第一,个人因素。生理不成熟,自我认识不清、他人评价易对其产生影响,缺乏人际交往知识与技能。第二,家庭因素。“家庭是人类性格的加工厂”,亲子关系、生活习惯、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文化程度、教养方式、家庭结构,都对孩子性格的养成其中重要作用。第三,学校因素。大部分学校更注重知识的增加、学习成绩的提高,较少关注人格的培养、性格的养成。第四,大众媒体影响。电视、网络、杂志、报纸、广播等媒体的宣传也会对人的性格的形成产生影响。
(三)就业压力大
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对于大三的高职高专学生来说,他们即将面临人生转折点——离开学校找工作。面对未来,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不知所措。学生初找工作,但由于毕业生多就业岗位少、对工作期待过高、自身学历有限、缺乏专业知识与技巧、难以适应工作环境等原因,毕业后难以找到或难以长时间呆在用人单位。
二、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根据本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制定并完善有关制度,责任到人,保障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如学校可以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担任负责人,同时本校学生处、教务处、各系配合相关工作,每个系选派心理老师,进行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针对性的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重点帮助大一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重点帮助大二学生做好学业、职业规划,重点帮助大三学生缓解焦虑、掌握就业知识面试技巧;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整体情况;每个学期进行至少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成立有心理教师指导的心理健康社团;目的在于让学生有清楚地自我认识,增加学生心理疏导渠道,合理释放心中情绪,增大心理弹性,提高自我调控能力,构造良好心理氛围。
(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心理健康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搜集表面的信息资料作为档案建设的基础。表面资料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基本信息、心理测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兴趣爱好、身体健康状况、家庭基本情况及对本人产生影响的重大事件。心理测评较为专业,是具备相应资格人员,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运用规范化量表,对学生的智力、能力、人格、心理健康等心理特性和行为进行测评,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活动记录指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分析。以上内容均要求客观、准确,基本信息可以共享,心理测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记录的内容应保密,但作为专业人士查阅使用。
(三)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在校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就是辅导员,因为辅导员多是刚毕业不久,与学生年龄、思维接近,因而更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如果辅导员具有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巧,便可以事半功倍。因此,需加强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同时鼓励本校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巧,可通过自学、集体交流、外出培训、请优秀心理教师来校指导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另外,还可以通过专职、兼职、外聘等方式,吸引理论知识深厚、咨询经验丰富的优秀心理教师加入学校,增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实力。
(四)引入谈心谈话机制
谈心谈话是师生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纽带,便于辅导员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思想动态,将谈心谈话机制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将获得良好效果。
辅导员准备谈心谈话本,可重点从焦虑、抑郁、厌学、信教、人际交往困难、身体有疾病、恋爱同学身上入手,记录其基本情况、成长经历、近阶段面临困惑,尽可能开导学生。辅导员可根据谈心谈话情况、相关心理知识、自身经验,判断学生是否需要专业心理咨询,并做好谈心谈话记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位置,由于受厌学、人际交往困难、就业压力大因素的影响,学生难免出现心理问题。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引入谈心谈话机制,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赖利平.探索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6):59-60.
[2]黄志雄.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智库时代,2019(49):197-198.
[3]腰如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职业,2016(12):116.
[4]李新,于海涛,陈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對策分析[J].长春医学,2010(1)
作者简介:姚莹(1990-),女,汉族,山西乡宁人,硕士,山西师大临汾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