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原市原州区地处宁夏南部,全境为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地区,海拔1 920 m,降水稀少,年平均降水量为300~350 mm,且多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0%),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缺乏严重制约了该区生态林业的发展。春季选择小苗进行造林的传统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林业的发展,春季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因素中,造林后需水与供水的矛盾是重要的制约因素。造林后不能及时灌水,影响了造林的成活率。为了延长原州区人工造林的时间,原州区林业局通过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考察、论证与试验,成功总结出了适宜该区的新疆杨与樟河柳大苗秋冬季造林技术,并在区内外得以推广。2008年以来,原州区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将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提出生态立区,重点工程南移,从而使须弥山旅游景区绿化、贺家湾水资源保护工程等自治区多项重点工程在该区相继实施,大苗造林成为原州区乔木造林的主要方式,每年通过人工大苗造林的面积可达到133.33~266.67 hm2,从而改变了多年来传统春季小苗造林的习惯,大大提高了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1秋冬季造林技术
1.1造林地准备
造林地选择在固原市原州区黄铎堡镇须弥山旅游景区绿化工程旅游线路两侧的防护林中,2009年9月底进行整地,挖3 m×3 m的漏斗式集水坑。同时,结合井灌和黄灌区,配套好涵洞、水渠、水闸等灌溉设施。
1.2苗木准备
秋冬季造林对苗木的质量要求比较高,一般胸径小于2 cm的苗木成活率大幅度降低。因此,秋冬季造林必须使用优质大苗,方可保证成活率。新疆杨与樟河柳胸径至少应选择在4~5 cm,并且保证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木质化程度高的优质大苗。起苗时应保留三叉根,其长度一般要求达到15 cm以上,尽量多带毛细根及不损坏根部的皮层。吊苗应就近进行,以使起苗与栽植间的时间缩短,尽量做到随起随栽,若苗木进行吊运或当天未及时栽植的,应及时做好苗木的假植工作,为了防止苗木失水,应进行充分灌水。在造林前苗木进行定杆时,应选择在苗木3 m處进行截干,并将所有的侧枝去除,然后用地膜或油漆封住截干的伤口,防止因水分大量蒸发而造成苗木的干枯死亡。
1.3造林
秋冬季的造林时间选择以10月1日至11月30日为宜[1]。由于固原区降水多集中在秋季,此时土壤水分含量高,对秋季造林有利。而秋冬季造林对整地、苗木、栽植的质量要求较高,应及时灌水,务必使苗木根部与土壤密切接触。规划及树种配置应以工程的作业设计为准。采取带状混交。该营造防护林为主要模式,栽植采取带状混交,即在公路两侧30 m,以公路为主,株行距采取3 m×3 m,在公路两边的内侧各栽植5行5 cm以上的樟河柳大苗,在公路两边的外侧各栽植5行4 cm以上的新疆杨大苗。栽植坑均为3 m×3 m的漏斗式集水坑。在漏斗坑内挖60 cm×60 cm的栽植坑进行栽植,为了保证坑中的虚土踏实,应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植方法进行,以保证苗木根系与土壤密切接触。
1.4栽后管理
一是抚育[2]。造林后的第2年应适当灌水,1年灌水2~3次,除草松土3~4次。并注意病虫害的防治。有井灌条件的栽植后要及时灌水,无井灌条件的要及时拉水灌溉,确保栽后有足够的水分,灌水时以栽植坑内虚土踏陷为宜,灌水7 d后要及时进行扶苗培土。灌水的目的是为了补充造林地土壤水分,保持墒情;将栽植坑内的土进一步踏实,防止出现虚土吊苗,使苗木干枯死亡[3]。二是涂白。栽植后聘请专人管护,为防止牲畜的啃损与病虫对苗木的危害,可在基部以上1.2 m处涂刷防啃剂、生石灰。三是扶苗。栽植后的培土工作完成后,为了有效地防止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应在树下覆盖地膜,以保持土壤墒情,提高土壤温度,降低冻层厚度,防止土壤返盐,促进翌年春季苗木尽早生根,提高造林成活率,同时覆盖地膜还可减少杂草危害。另外,栽植后为了提高苗木的抗风能力,还应做好苗木的稳固性工作[4]。
2效益分析
采用新疆杨与樟河柳大苗进行秋冬季造林较春季小苗常规造林成活率提高15%,均在95%以上,而且生长茂盛、郁蔽快、成林早,不受人、畜等的危害,保存率高。2009年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原州速度”的光荣称号,先后在区内外广泛推广学习。该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大苗起苗、运输、栽植等环节用工量大、费用多、操作,实施难度大。
3参考文献
[1] 高林,赵国玉.杨柳绿化大苗栽植后的管理[J].中国林业,2010(8):43.
[2] 戴熙党,袁骏生.谈新造林杨树的冬季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43.
[3] 李守林,李广兴,曹天顺,等.杨树冬季植苗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78.
[4] 张和,董吉成,孙晓明,等.杨树人工造林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11,40(4):44-45.
[5] 王桂红.浅谈杨树的造林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229.
1秋冬季造林技术
1.1造林地准备
造林地选择在固原市原州区黄铎堡镇须弥山旅游景区绿化工程旅游线路两侧的防护林中,2009年9月底进行整地,挖3 m×3 m的漏斗式集水坑。同时,结合井灌和黄灌区,配套好涵洞、水渠、水闸等灌溉设施。
1.2苗木准备
秋冬季造林对苗木的质量要求比较高,一般胸径小于2 cm的苗木成活率大幅度降低。因此,秋冬季造林必须使用优质大苗,方可保证成活率。新疆杨与樟河柳胸径至少应选择在4~5 cm,并且保证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生长健壮、木质化程度高的优质大苗。起苗时应保留三叉根,其长度一般要求达到15 cm以上,尽量多带毛细根及不损坏根部的皮层。吊苗应就近进行,以使起苗与栽植间的时间缩短,尽量做到随起随栽,若苗木进行吊运或当天未及时栽植的,应及时做好苗木的假植工作,为了防止苗木失水,应进行充分灌水。在造林前苗木进行定杆时,应选择在苗木3 m處进行截干,并将所有的侧枝去除,然后用地膜或油漆封住截干的伤口,防止因水分大量蒸发而造成苗木的干枯死亡。
1.3造林
秋冬季的造林时间选择以10月1日至11月30日为宜[1]。由于固原区降水多集中在秋季,此时土壤水分含量高,对秋季造林有利。而秋冬季造林对整地、苗木、栽植的质量要求较高,应及时灌水,务必使苗木根部与土壤密切接触。规划及树种配置应以工程的作业设计为准。采取带状混交。该营造防护林为主要模式,栽植采取带状混交,即在公路两侧30 m,以公路为主,株行距采取3 m×3 m,在公路两边的内侧各栽植5行5 cm以上的樟河柳大苗,在公路两边的外侧各栽植5行4 cm以上的新疆杨大苗。栽植坑均为3 m×3 m的漏斗式集水坑。在漏斗坑内挖60 cm×60 cm的栽植坑进行栽植,为了保证坑中的虚土踏实,应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栽植方法进行,以保证苗木根系与土壤密切接触。
1.4栽后管理
一是抚育[2]。造林后的第2年应适当灌水,1年灌水2~3次,除草松土3~4次。并注意病虫害的防治。有井灌条件的栽植后要及时灌水,无井灌条件的要及时拉水灌溉,确保栽后有足够的水分,灌水时以栽植坑内虚土踏陷为宜,灌水7 d后要及时进行扶苗培土。灌水的目的是为了补充造林地土壤水分,保持墒情;将栽植坑内的土进一步踏实,防止出现虚土吊苗,使苗木干枯死亡[3]。二是涂白。栽植后聘请专人管护,为防止牲畜的啃损与病虫对苗木的危害,可在基部以上1.2 m处涂刷防啃剂、生石灰。三是扶苗。栽植后的培土工作完成后,为了有效地防止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应在树下覆盖地膜,以保持土壤墒情,提高土壤温度,降低冻层厚度,防止土壤返盐,促进翌年春季苗木尽早生根,提高造林成活率,同时覆盖地膜还可减少杂草危害。另外,栽植后为了提高苗木的抗风能力,还应做好苗木的稳固性工作[4]。
2效益分析
采用新疆杨与樟河柳大苗进行秋冬季造林较春季小苗常规造林成活率提高15%,均在95%以上,而且生长茂盛、郁蔽快、成林早,不受人、畜等的危害,保存率高。2009年被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原州速度”的光荣称号,先后在区内外广泛推广学习。该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大苗起苗、运输、栽植等环节用工量大、费用多、操作,实施难度大。
3参考文献
[1] 高林,赵国玉.杨柳绿化大苗栽植后的管理[J].中国林业,2010(8):43.
[2] 戴熙党,袁骏生.谈新造林杨树的冬季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43.
[3] 李守林,李广兴,曹天顺,等.杨树冬季植苗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0):78.
[4] 张和,董吉成,孙晓明,等.杨树人工造林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11,40(4):44-45.
[5] 王桂红.浅谈杨树的造林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