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活理念,让语文课堂充盈生活乐趣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yf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的生活化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验课文内容
  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课程理念的更新》)生活化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把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使新学内容能较快的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达到真正的理解。如在学习《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时,最后一句“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的低下了头”,教学中抓住“惭愧”一词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以表演的方式说说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会说什么?同学们联系日常的生活经验,纷纷发表他们的见解,如:“谢谢风伯伯,是您让我明白,我能看的远,是大山的功劳啊!实际上,大松树比我高多了。”“大松树,对不起,我刚才太不礼貌了,我以后再也不能看不起别人了。”……通过表演,学生轻轻松松的就达到了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只要是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都可以看作语文教学的内容。语文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依然可以立足课本,将学生引向更广泛的生活天地,挖掘语文学习的内容。比如,完了写景的文章《黄果树瀑布》,可以引领学生去读读写山水的文章,看看自己身边的山水,游游自己身边的山水,写写自己身边的山水,学生以此作为语文学习的内容,在山水之间尽情遨游,舒畅胸怀,陶冶性灵,抒发情感,何乐而不为?
  三、找寻生命的绿洲,习作教学的“生活化”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一句话,“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教学实践中,我鼓励学生以“记录生活”的形式进行习作训练,倡导生活中有什么就记什么,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就录下什么,活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的。这很像美术中的白描写生,见到眼前的事物,便用线条如实描绘下来,而无须进行刻意的艺术处理。要求学生的习作记录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学生的习作也是随感而发、随事而记,而不是将习作训练机械地分配在每周的作文课上。如我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系列活动,如“亲情行动”,让学生每周计划为长辈做一件增进情感的事情,给奶奶敲背、陪爷爷聊天、帮妈妈整理房间……再如“感悟秋天”,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寻找秋天。学生通过目睹、耳闻、鼻嗅、口尝去感悟秋天……通过这些系列活动,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积累人生体验,让学生思索生活、理解生活、表现自我。学生有了生活的积累,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才有可能从中发现思想的闪光点并产生一吐为快的创作欲望,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每当我欣赏着学生的系列习作,就被那浓浓烈烈的生活气息、真真切切的情感体验,朴素平实的语言表达,天真烂漫的灵性飞扬所感动,这样的习作训练才真正练到学生的心窝里。难怪叶圣陶会这样说:“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
  四、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提升学习效益
  扩展生活化的活动时空其目的在于“教、学、做三合一”,在做中学活的知识,用活的知识。首先,作业生活化的扩展。作业除有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功能外,还要社会化、生活化,而不只是机械的操练。通过作业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如:创作性的作业,学了诗歌《四季》,让学生自己作连环画《我身边的四季》,并附上解说词。查阅性的作业,如在学《比尾巴》以前,布置学生用各种方法了解不同的动物,尾巴有什么不同,为深刻理解课文作铺垫,并培养其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课后有让学生学习课文编一编。另外,还有交流性、参观性的生活化作业设计等,都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在生活中学习的主人。第二,努力开发生活化的活动空间。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很丰富的。如具有几千年文化积淀的成都,便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而其现代的一些公益设施,高楼林立的市中心,又可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的生活气息。还有与社区联谊;与手拉手学校交友互访;参加周末雏鹰假日小队实践活动;参观访问工厂、公司;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捕捉生活焦点新闻等等,让教材、课堂作为窗口,多渠道地开展生活化的语文活动,正如陶行知所说:“社会即学校”。由此让学生展开视野,去窥视语文学习的宽阔时空,了解人文世界的博大情怀。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一个开放、自由、灵活、阔大无比的空间,它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又用语文去装扮生活,这就是“语文教学生活化”。
其他文献
川人社发[2012]12号川人社发[2012]12号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规定,经省政府批准,现就做好我省2012年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通知如下,请按照执行: 一、增
北川县曲山镇石椅村,又称石椅羌寨(羌语称“拿巴日格”),是2010年北川县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之一.主要建设绿色水果基地和生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
从多元智能角度参分析,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智能发展等差异,会造成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方法和接受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且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学科课时少,内容多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练习设计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但是,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为作业所累:学生做得累,教师改得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要大力研究语文练习的设计,积极改进家庭作业,让中学语文作业突破应试教育的框架,走出“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怪圈。  一、作业的形式走向多样  作业形式往往体现着老师的教学思路,一次好的作业有可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作的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描绘了未来五年乃至更
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华人丁肇中说过:“兴趣比天才重要”。实践证明:在影响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众多主观因素中,兴趣就像一双无形的手,所起的作用最大。也有一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他们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有了兴趣,学生学起来就会充满了乐趣,学习效果自然就会事半功倍。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就应当把激发学生
一堂课的亮点有时是老师的精彩设计,精妙演绎,有时是老师的适时点拨,充分预设,有时则是一个细节的精巧处理。然而就是这个细节,折射出的却是老师的智慧之光,教学机智的有效体
【摘 要】教师批改作业时不仅要表现出渊博的知识,更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力求让这个过程成为师生沟通思想、交流感情、教学相长的工具。  【关键词】批改作业;批改符号;评价方式  作业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被看成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这样一来,它可以看作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又一方式。传统数学作业注重内容的机械训练,批改模式重在体现作业的甄别功能,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